|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6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精选)

2016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精选)

时间:2023-03-17 14:38:13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项选择题。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共87 道题,每题0.8分,共69.6分。
1
广义的教育包括(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A、社会教育
B、终身教育
C、学前教育
D、胎儿教育
2
教育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 )。
A、为上层建筑和阶级斗争服务
B、为发展经济和阶级斗争服务
C、为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发展服务
D、为发展经济和传递文化服务
3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 )是主体因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神话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5
(  )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B、国家机器的产生
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一定水平
6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 )和数。
A、读
B、跳
C、书
D、唱
7
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 )。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诗经》
8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9
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骑士教育和( )等两种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A、教会教育
B、文法教育
C、修辞教育
D、辩证法教育
10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
C、近代
D、现代
11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12
下列表现孔子所提出的教育平等的论述为(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性相近习相远
D、禁于未发
13
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思想的教育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中庸》
D、《诗经》
14
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5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16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7
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18
下列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教育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成熟机制
19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成熟机制
20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21
所谓( )指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律
C、教育系统
D、教育目的
22
教育与(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A、生产劳动
B、社会文化
C、自然环境
D、科学技术
23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其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
A、全面发展教育
B、早期教育
C、终身教育
D、学历教育
24
下列不属于创新教育属性的是( )。
A、普遍性
B、综合性
C、操作性
D、革命性
25
我国建国以后推行的学制的起始年份是(  )。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0月
D、1952年9月
26
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A、班级管理
B、教学管理
C、发展学生主体性
D、教书育人
2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照搬现成的模式与方法,应结合自己的学生和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或善于改变原有的方法模式,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协作性
28
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教师比较有效地领导学生集体的方式是(  )。
A、民主型
B、专断型
C、放任型
D、综合型
29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主导作用
C、关键作用
D、决定作用
30
活动课程也就是经验课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凯洛夫
D、巴班斯基
31
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
A、地方型课程
B、理论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32
下列(  )不属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
A、共享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实效性原则
D、因地制宜性原则
33
教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
A、上下级关系
B、互相包含的关系
C、教学是整体,教育是部分的关系
D、教学是部分,教育是整体的关系
34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  )。
A、教学环境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35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B、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
D、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36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学活动是辩证统一的,这说明了教学活动的(  )。
A、双边性规律
B、发展性规律
C、教育性规律
D、科学性规律
37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感知课程内容
C、理解课程内容
D、应用知识和技能
38
在我国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后
39
上好一节课最根本的要求是(  )。
A、教学目标要明确
B、教学内容要准确
C、教学方法要适当
D、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0
对学生进行德育最基本的形式是(  )。
A、教学活动
B、课外活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4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42
“学校让每一棵树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43
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生存功能
B、发展
C、自主
D、享用
44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年级组
B、班级组
C、总务处
D、教务处
45
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A、班级常规管理
B、教学思想管理
C、教学档案管理
D、教学质量管理
46
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做好家长工作
47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广泛性和(  )。
A、理论性
B、实践性
C、计划性
D、目的性
48
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  )。
A、社会教育
B、终身教育
C、个别教育
D、集体教育
49
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学科活动
50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
A、开发研究
B、定量研究
C、定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51
幼儿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为(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52
某一阶段教师会非常关注自己在新环境的生存适应能力,常常关心的问题还不是教好课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理好课堂的问题。这一阶段叫(  )。
A、任职试用期
B、成熟胜任期
C、高原平台期
D、成功创造期
53
下列不属于教师专业素质范畴的是(  )。
A、教师的知识素养
B、教师的能力素质
C、教师的专业情感
D、教师的生活态度
54
目前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正在实施“校校通”“家园通”工程,积极建设远程教育系统。这一举动充分表现了教育发展的(  )趋势。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全球化
D、教育信息化
55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
A、《教师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职业教育法》
56
下列不属于教师法上规定的教师权利的是(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从事业余活动,参加各种团体,充分发表意见
C、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D、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7
典型示范、反复练习是(  )的教学功能。
A、幻灯投影
B、录音
C、电视
D、计算机
58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法律
B、教育政策
C、教育现象与规律
D、教育实践经验
59
根据教育的层次和对象的不同可把教育分为(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A、学前教育
B、终身教育
C、早期教育
D、幼儿教育
60
“逆境可以成材”“出淤泥而不染”等典故蕴含的道理讲的是(  )。
A、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C、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61
以下观点中表现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是(  )。
A、教育目的的永恒不变
B、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C、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
D、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62
实施单轨学制的代表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63
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的教育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C、《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64
提出“教师即研究者”口号的人物是(  )。
A、斯滕豪斯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泰勒
65
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内进行的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课程改革。
A、第六次
B、第七次
C、第八次
D、第九次
66
教学过程理论形成的标志是(  )。
A、杜威的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教学法
C、斯宾塞提出的教学论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67
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教学过程的(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68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9
在古代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法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70
教师要备课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  )。 
A、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B、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
C、备教材、备教具、备学生
D、备教材、备教具、备教法
71
(  )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D、课外辅导
72
人们认识颜色,区分高音,按形状分类等能力是通过人的(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
B、情绪状态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73
(  )属于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A、看见了红旗
B、听到了乐曲
C、闻到了花香
D、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
74
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品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75
有的个体智力早熟,有的个体音乐敏感度高,有的人好动,有的人喜欢安静。这段话说明个体发展的(  )特点。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方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76
“可教育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在(  )之间。
A、70~79
B、55~70
C、25~55
D、25以下
77
被称为“心理断乳期”的年龄阶段为(  )。
A、6~7岁
B、8~9岁
C、10~11岁
D、12~13岁
78
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一类型属于(  )认知方式。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79
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决定一个月内不准他吃喜欢的食物。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80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消退律
D、效果律
81
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期待
B、学习动机
C、学习需要
D、学习兴趣
82
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获得相应的地位或威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欲望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83
(  )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和安全需要
C、求知欲和好奇心
D、力求成功和回避失败
84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成语表达的是(  )现象。
A、知识形成
B、技能形成
C、记忆策略
D、学习迁移
85
个体接受、解释、组织和提取信息的活动或操作是指(  )。
A、认知结构
B、认知功能
C、认知过程
D、认知策略
86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学习
B、自我激励
C、自我调节
D、自我控制
87
地方方言影响学生普通话的学习,这种迁移类型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二、多项选择题。共19题,每题0.67 分,共11.4分。
88
以下教育学萌芽时期出现的论著为( )。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89
实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A、观察
B、访谈
C、统计
D、实验
90
关于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有( )。
A、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有计划、有系统的
B、教育可以调控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作用
C、教育对人的培养方面是万能的
D、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专职教师指导活动
91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指(  )。
A、传递文化
B、深化文化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92
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受(  )的制约。
A、政治水平
B、社会生产力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93
课程理论的流派有(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C、教师中心课程理论
D、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94
关于课外辅导的错误理解有(  )。
A、上课的必要补充
B、上课的延续
C、上课的深化
D、上课的扩展
95
不属于德育工作出发点的有(  )。
A、德育规律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方法
96
良好的班集体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有(  )。
A、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统一塑造学生的个性
97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有(  )。
A、教学创新能力
B、教学研究能力
C、社会交往能力
D、信念驾驭和教育预见能力
98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是(  )。
A、序列性
B、逻辑性
C、目的性
D、认知性
99
学生学会了“电脑”概念,再学习笔记本电脑概念,这种学习过程属于(  )。
A、概括学习
B、上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下位学习
100
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公务员每天看新闻
B、学生每天做广播体操
C、近墨者黑
D、幼儿与陌生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不陌生了
101
观点符合建构主义新思潮的有(  )。
A、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B、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的构建,自我形成的过程
C、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D、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02
按照学习内容,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  )。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品德
D、行为规范
103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04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是(  )。
A、准备律
B、消退律
C、效果律
D、练习律
105
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教学与心理发展关系的几个问题是(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C、儿童都有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时期
D、模仿是重要的学习来源
106
个体思维发展,婴儿的思维主要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学龄初期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开始出现,说明个体心理发展的(  )。
A、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B、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差异性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涂“A”,错误涂“B”。共20题,每题0.95分,共19 分。
107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108
教育文化功能的最大表现为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
109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教育观念现代化。(  )
110
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家杨贤江编写的《新教育大纲》。(  )
111
智育的唯一任务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
112
我国当前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
113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
11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
115
学校的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尚未落实。(  )
116
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
117
人的情感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知识就是力量,说明认知对意志行为的重要影响。(  )
118
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所以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该严加看管。(  )
119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
120
学习风格一经形成,就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并且无高低、优劣之分。(  )
121
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关系看,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就越高。(  )
122
课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静止不变的课堂组织,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控制方式进行教学。(  )
123
心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包括升学指导、学习方法指导。(  )
124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主动的基础上。(  )
125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
126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

1、A2、C3、B4、B5、C6、C7、D8、B9、A10、C11、C12、B13、A14、D15、D16、B17、B18、B19、C20、B21、D22、A23、A24、C25、C26、D27、C28、A29、B30、A31、C32、B33、D34、B35、B36、A37、C38、B39、D40、A41、B42、A43、D44、B45、D46、B47、B48、A49、D50、A51、A52、A53、D54、D55、A56、B57、B58、C59、A60、D61、B62、A63、D64、A65、C66、B67、D68、B69、A70、A71、B72、A73、D74、D75、D76、B77、D78、C79、C80、D81、C82、D83、C84、D85、C86、D87、D88、AB89、ACD90、ABD91、ABC92、ABCD93、ABD94、BCD95、ABD96、ABC97、ABCD98、ACD99、CD100、ACD101、ABD102、ABCD103、ABCD104、ACD105、ABC106、AB107、A108、B109、B110、A111、B112、B113、B114、A115、A116、B117、A118、B119、A120、A121、B122、B123、B124、B125、A126、B
1
本题考查的是对广义教育的识记。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A项正确。
B项: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终身教育不属于广义教育定义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前教育是指对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学前教育不属于是广义教育定义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胎儿教育是指是为开发胎儿潜在能力而施行的教育。胎儿教育不属于广义教育定义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的双重属性说识记。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这种观点是教育的双重属性说。该观点认为,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自教育诞生以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定生产力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用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特点的。C项正确。 
A、B、D三项:为上层建筑和阶级斗争服务、为发展经济和阶级斗争服务、为发展经济和传递文化服务均不是教育的双重属性说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的基本要素的识记。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受教育者是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的主体因素。B项正确。
A项: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教育手段与教育内容都是教育影响的内容。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教育影响形式上主要指教育手段,内容上主要指教育内容。其中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劳动起源说的理解。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和凯洛夫。该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苏联的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B项正确。
A项: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所有宗教及中国的朱熹。该观点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沛西·能和利托尔诺。该观点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孟禄。该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论”不区分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的庸俗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而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学校出现的物质基础。奴隶社会时期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在奴隶制社会中,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为学校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得学校教育得以产生发展起来。C项正确。
A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的六艺的识记。“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内容;乐——诗歌、音乐、舞蹈;射——射技教育;御——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教育;数——简单的计算教育。其中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C项正确。
A、B、D三项:读、跳、唱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六艺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的是对四书的识记。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属于“五经”的构成。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项:《大学》一书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属于“四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属于“四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中庸》属于“四书”。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8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埃及的教育特征的识记。古埃及的特权阶级(僧侣贵族)利用自己的悠闲时间,把劳动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总结,产生了初步的科学——算术、几何、天文学、建筑学和医学知识。他们把这些知识垄断起来,据为己有,仅传授给他们的子弟。并且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概括起来,大致有宫廷学校、祭司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等。而这些学校中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僧侣以及懂得书写计算的书吏,因此“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B项正确。
A项: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主要是注重伦理道德教育,传授知识偏重于理论,以文科知识为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古希腊的教育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重视军事体操和道德训练。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古罗马教育旨在通过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军事技术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学习来培养“农民—军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的是对欧洲封建社会教育的识记。欧洲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为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即教会学校教育。通常是指欧洲中世纪有基督教会设立和管辖的学校。主要有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主要以培养对上帝虔诚和服从教权与政权的教士为目的。其教育内容只要是“三科”:修辞、文法、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其各个科目都贯穿着神学。骑士教育是欧洲中世纪世俗奴隶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时也是一种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护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作为中世纪西欧早期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而存在。A项正确。
B、C、D三项:文法、修辞、辩证法为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七艺”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是近代社会教育的内容。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中的地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教育科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中,教育学处于基础地位。C项正确。
A项: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 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 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论又称教学法、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在当代,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它已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理解。“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体现了孔子教育平等的思想。B项正确。
A项:“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意思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性相近习相远”出自《论语·阳货篇》,意思是“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禁于未发”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
本题考查的是《学记》的教育思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启发诱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观察研究法的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自然性以及有翔实的观察记录和能动性的特点。题干中,老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运用的是观察的方法。D项正确。
A项:个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题干中,老师未用到个案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验研究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题干中,老师未用到实验研究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调查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题干中,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题干中,老师并没有体现出调查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5
本题考查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教育。D项正确。
A项:柏拉图是 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是《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在《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皮亚杰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皮亚杰认为,当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大教学论》的地位的识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这部著作也是近代最早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B项正确。
A项: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凯洛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的,其著作《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新中国成立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著作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提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7
本题考查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决定教育的性质体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B项正确。
A项: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文化传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体现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动力作用;(2)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B项正确。
A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是因为:(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其中更着重于成熟,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题干中的“孟母三迁”出自《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这个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
A项: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成熟机制是遗传素质的一种,它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别差异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之一,它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对个体进行教育时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题干中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是体现了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B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这要求教育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它是由国家提出的,也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D项正确。
A项: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系统是相对于由教育、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社会系统的一个概念,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2
本题考查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认识。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因为人的发展是由人的物质资料生产即劳动所决定的,而教育作为促进个体认知过程的发展、实现人类世代之间交替与继承的桥梁,也是人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使得人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经过人类历史发展所证明的科学论断。A项正确。
B、C、D三项:并非马克思的观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3
本题考查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就是全面发展教育。A项正确。
B项:早期教育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和早期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历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4
本题考查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通过教育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获得相应的能力。创新教育的基本属性包括:(1)普遍性,中小学的创新教育要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创新素质为任务,而不能仅仅定位在培养几个“小发明家”上,只有全民的创新素养得到普通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才会有良好的气候土壤,才能有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2)综合性,创新教育是创新性综合素质的教育,而绝对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它涉及人格、智能、知识技能培养的诸多方面,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实质上是一致的;(3)革命性,创新教育以培育创新素质为目标追求,相对传统教育以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具有革命性变化,它意味着教育价值的变化——由传承型转向开拓型,人才期望规格的变化——由守成型转向开拓型。因此,C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B、D三项:均属于创新教育的属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5
本题考查对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统一学制。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学制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小学、初等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学校、研究生部)以及各种政治学校、训练班等。1951年学制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础,但从性质上说它属于一个过渡性质的学制。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
本题考查教师的根本任务。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D项正确。
A项: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并非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管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并非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发展学生主体是指教师要充分培养并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并非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7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教师照搬现成的模式与方法,应灵活运用或善于改变原有的方法模式,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的体现。C项正确。
上一篇:2016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精选)
下一篇:2016年11月19日内蒙古通辽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相关资源
  • 2016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精选)
  • 2016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
  •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考试省考(教育心理学)(中等)题
  •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题(精选)
  • 2018年9月山西省阳泉城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题
  • 2018年1月7日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真题
  • 2018年1月7日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真题
  • 2017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17年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2017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16年1月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16年山西省阳泉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 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16年山西太原市小店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真题(精编)
  • 2020年11月14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教师招聘考试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