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下列现象不符合教育公平的是( )。 A、教育机会均等 B、平等享有公共教育资源 C、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D、适当建立贵族学校 2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3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环境因素的是( )。 A、虎父无犬子 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众人皆醉我独醒 D、逆境成才 4 提出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5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毛入学率是( )。 A、低于15% B、高于15%低于50% C、高于50% D、人人都接受高等教育 6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7 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管理的基础,又是教材编写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指的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计 8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教育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 每年一度的高考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10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教育途径是( )。 A、各科教学 B、社会实践 C、社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1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学习的(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 )起施行。 A、1992年1月1日 B、1993年1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4年9月10日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4 兴趣属于(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15 “骑驴找驴”是( )的结果。 A、感觉阈限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后效 16 缺 A、缺 B、缺 C、缺 D、缺 17 德育工作的重要而特殊的途径是( )。 A、各科教学 B、社会实践 C、活动教学 D、班主任工作 18 缺 A、缺 B、缺 C、缺 D、缺 19 《红楼梦》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你认为林黛玉属于哪个气质类型?(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某地新建一所学校,下列哪些不属于建立学校的条件?( ) A、有组织和规章制度 B、有充足的生源 C、有标准的教学设施 D、有合格的教师 21 初中的李老师在办公室休息的时候,看到学生张某和另外一个女生手拉着手逛操场,李老师非常生气,严厉批评张某,之后又召开班会对张某进行批评,李老师违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哪个原则?( ) A、心理相容 B、平等尊重 C、教学相长 D、期待鼓励 22 何老师在教师总结会上说:“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何老师这一段话体现了师生关系中的( )。 A、相互促进关系 B、授受关系 C、帮助和被帮助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23 王老师上课时就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同学们也渐渐发现自己被王老师传染了,纷纷开始爱上问一个“为什么,”往往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王老师的课程设计模式属于什么( )。 A、以学科为中心 B、以学习者为中心 C、以问题为中心 D、以答案为中心 24 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因为以苏联教育家( )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 A、凯洛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维果斯基 25 缺 A、缺 B、缺 C、缺 D、缺 26 缺 A、缺 B、缺 C、缺 D、缺 27 缺 A、缺 B、缺 C、缺 D、缺 28 陈老师发现在学习英文国际音标的时候,总有同学把英文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混为一体,导致单词发音不准确,以上属于哪一种学习迁移?( ) A、同化性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顺应性迁移 29 初中生小洋站起来发言就面红耳赤,在方老师的多次鼓励下,小洋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这体现了(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0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德育的内容不包括( )。 A、爱国主义教育 B、理想教育 C、心理品质教育 D、个人爱好教育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1小题 ,每小题1分,共11分。 31 我国古代学习的是礼、乐、射、易、书、数。( ) 32 鲁迅写的《阿Q正传》是创造想象。( ) 33 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是必然趋势。( ) 34 性格受环境影响大,因此性格有好坏之分。( ) 35 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本体性知识。( ) 36 学生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 37 爱屋及乌体现的是心境的弥散性。( ) 38 一针见血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 ) 3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相结合。( ) 40 地方官学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 ) 41 老师运用语言传授为主讲授知识,运用最多的是谈话法。( )
1、D2、A3、B4、A5、B6、B7、C8、D9、C10、D11、A12、C13、A14、C15、B16、A17、D18、A19、D20、B21、B22、B23、B24、A25、A26、A27、A28、B29、A30、D31、B32、A33、A34、A35、B36、B37、A38、B39、A40、A41、B 1 本题考查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促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充分与自由发展的教育理想。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才会建立贵族学校,因此,D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为正确选项。 A项: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起点均等(就学机会、学校条件),过程均等(教育内容、师生关系互动),结果均等(学业成就、所获学历)。符合教育公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人人享有同等教育权利在公共政策领域主要表现为人人平等的享有公共教育资源,符合教育公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很多国家都主张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该通过补偿弱势群体来消除教育上的不公平,比如立法来保障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并将处境不利儿童权利的保障和落实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出发点,以实际行动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符合教育公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A项正确。 B项: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广义的受教育者指凡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狭义的受教育者仅指在学校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及教育环境等。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的客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教育方法,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能够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荀子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草夹生在直挺的麻秆当中,不须扶持就长得挺直;白沙和在黑泥里面就同黑泥。这说明了外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B项正确。 A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等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虎父无犬子”比喻出色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这体现了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众人皆醉我独醒”是指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比喻说在乱世中,只有我一个人看清了现在的局势。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逆境成才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成才。逆境对人才成长是有利的条件。在艰苦的条件下更加激发人的潜质,从而得到成功。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教育学萌芽阶段人物与观点的对应。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他强调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而《论语》记载了大量孔子师徒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教学相长的故事,也可以说教学相长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真实情况的写照。A项正确。 B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质就能得到发展。同时他提到盈科而进、教亦多术等教育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社会伦理思想上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兼爱为核心,反对儒家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提出“亲知、闻知、说知”的教育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人性本恶,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他提出了闻见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对学制改革发展趋势的认识。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学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包括:(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其中,在当前各国的学制改革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按通行说法,一国高校入学率,即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15%--50%之间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B项正确。 A项: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和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为15%以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毛入学率高于50%说明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其中,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题干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意思是教育是有规律的,但教学活动要根据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灵活变换,不能使用一种教育方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B项正确。 A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工作性质、任务和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课程标准原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C项正确。 A项:1992年原国家教委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时,指导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原来用的“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因此,教学大纲是新课改施行之前的说法。当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同时出现时,优先选择课程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包括:(1)直观性教学原则;(2)启发性教学原则;(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教学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因材施教教学原则;(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8)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其中,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