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本能力测验》(主观题)

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本能力测验》(主观题)

【发布/编辑时间:2023-03-24 16:29:55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给定材料
材料1
       虽然对科研、学术行为不诚信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但是,基本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各种违反科研准则的行为,如造假、剽窃、骗取科研资源等。应当说,对这些方面的科研、学术不诚信行为,无论是业界还是舆论,都已形成共识,科研不端也已成为了过街老鼠。但问题在于,在利益驱动下,科研、学术不诚信已不仅仅表现为赤裸裸的造假、剽窃等,而且正在以新的方式、新的面目出现,形成科研、学术领域的“灰色地带”,影响科研、学术行为的规范。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相关人员介绍,该机构在调查一批海外出版集团的撤稿事件时,发现了一些专门从事论文交易、润色等的中介机构。其中,从事论文润色的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等都是真实的,内容也都属于原创,没有涉及抄袭、剽窃、造假等内容,只是润色的水平尚未达到发表要求。因此,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似乎还找不到处罚的依据,成为了科研、学术诚信的“灰色地带”。
       但是,不管这些方式和手段是否涉及违法,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行为都是科研、学术不诚信的表现。科研、学术不诚信带来的影响,也决不只是几篇论文、几名作者的问题,而是科学态度、学术环境问题,是科研、学术土壤中还存在行为不端、诚信度不高的现象。如果不对这样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将影响我国科研能力的增强、学术水平的提高,会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让科研和学术市场难以确立价值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创造意识。
       不仅如此,如果任凭中介机构左右科研市场、学术市场,制造真假难辨、虚实不清、好坏不分的气氛,让“滥竽”们有生存空间与土壤,那么,对那些真正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创造的人,就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冲击,使他们无法耐心、安心地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从而使整个科学技术界出现浮躁现象。
       我们并不否认,在科研和学术界的共同监督与打击下,科研、学术的氛围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科研、学术的环境也在发生着积极改变,特别是明目张胆造假、剽窃等方面的问题正在逐年减少。但是,由于不断有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表现形式出现,因此,科研、学术不诚信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仍在影响着科研、学术的环境,影响着科学技术界的形象。特别是通过中介机构“润色”这一新问题的出现,更让很多年轻人缺少了精益求精的思想,缺少了刻苦钻研的精神。而这,恰恰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一方面,中介机构根本没有能力帮助科研人员完成科研和学术项目的“最后一公里”,即便勉强完成,也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如果科研和学术的“最后一公里”要靠中介去完成,那从事科研和学术研究的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算天赋过人,也会倒在起点上,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研和学术研究者,更不可能拿出能够体现能力和水平的科研、学术成果来。
材料2
       2019年2月教育部回应“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称,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要求有关方面迅速进行核查。2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发布关于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的调查说明: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同意翟天临退站,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查。2019年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发布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展情况说明,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博导资格。
       抛开是非之争不说,学生诚信一旦染上瑕疵,校方的惩戒手段并不少,出手从来可谓“雷霆”。当然,这也算得上是国际惯例。比如美国留学生综合教育机构厚仁教育在波士顿发布《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简称白皮书),首次专门就遭开除的学生群体做出分析。数据显示,8成学生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操守问题被开除。
       高校诚信建设,从人数上来说,学生当然是主体,但从影响和症结来看,“身正为范”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才是问题的关键。当然,针对近年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曾下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14年,首次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禁行“红线”,以“红七条”约束师德、定规立矩。不过,在不少高校,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等,处理起来往往“师生有别”。对学生,苛刻威严;对教师,失之绵柔。局限于道德谴责或自查自纠,似乎成为处理教师学术不端的常态,再不济,挪个位置了事。
       对于象牙塔中的高校师生来说,学术失信是高校诚信危机之本;而对于纾解诚信危机的路径来看,摒弃差别待遇而力求“师生同责”,这应该是并驾齐驱的制度之路。失信学生固然要惩戒,失信校长及老师如何自处,总不能仰仗不靠谱的慎独指数。
材料3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将学术不端的诱因归纳为学术道德教育缺失、监管惩处不力、学术评价失当等。有学者则把学术评价体系中的缺陷作为学术不端的主要诱因。在具体评价工作中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名望不重实绩、重论文不重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长远积累,都与学术不端的产生具有因果联系。但是,如何改进评价体系,如何使之趋于完善、科学,学者们似乎还拿不出来好的办法。这里,一味指责、忽视建设显然不可取。为此,有学者建议,应将学术不端上升到法律层面解决,对科研诚信立法,做到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调查、监督、惩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前提是“学术立法”。
       黄进提出,制度设计虽然关键,但最关键的还是执行。“很多复杂原因交织在一起,造成学术不端的惩治一直难以落到实处,大部分不了了之,当事人也不引以为戒。此次‘撤奖’事件的强硬态度将学术不端惩治真正落到实处,不仅是对自然科学界的警示,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警告,甚至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孙正聿对此次“撤奖”事件同样给予高度评价,也对今后学术圈整风充满信心。
       学风问题根源在于人,“根本的问题最终在于人。”年近八旬的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何龄修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他的看法,“走捷径可以得到最大利益,这是学术不端者的出发点,但本质上是某些学者的道德底线越来越低。”
       爱因斯坦将学术研究者分为三类,一类是为学术而学术者,这是学术界的向往;一类是功利主义者,将学术研究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第三类是智力游戏者。功利主义者将学术研究作为饭碗和跳板,有些人甚至将学术成果当做向政界、商界华丽转身的“晚礼服”。钟书华认为,为功利目的,学术不端者不惜一再降低道德底线,最终走上剽窃、抄袭的道路。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就是传承文明文化的科学,这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要有更高要求。
二、回答问题
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以“诚信”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乃个人立身之本,学术诚信更是个人行为秉性和学术道德品质的集中展现。然而,当前一些不良的学术风气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如果任由学术不端行为蔓延,不仅会损害学术和科研领域的价值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更会冲击社会诚信意识,形成不良风气,影响我国科研能力的增强,阻碍创新型国家建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弘扬学术诚信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树立学术诚信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者的道德底线越来越低。因此,推进学术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使学者自觉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要求,脚踏实地做人、做学问。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直接管理机构,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办法,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形成恪守诚信的观念和习惯,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共同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良好科研、学术环境。
       弘扬学术诚信还需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激浊才能扬清,惩前方可毖后。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制度执行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违规成本过低。学术不端往往导致学术腐败,如不及时清除这个“毒瘤”,学术肌体就会遭到侵蚀,科学研究的纯洁性就会受到污染,科技事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除了要求科研工作者做到自律自觉,还要建立健全惩处机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尤其要注重对教师群体师德师风的管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生同责”的基础上,对教师甚至该有更严格的标准,将不敢造假的笼子越扎越牢。
       建立务实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更是引导学术风向的必由之路。目前,大多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都把发表论文数量、级别等作为考核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指标,存在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名望不重实绩、重论文不重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长远积累等问题。从客观效果看,这种偏重于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产生了刺激作用。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使其以追求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更加符合科研发展规律、符合科研人才成长规律,让科研工作者能够潜心学术研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科研、学术成果,为人类知识库添砖加瓦,在学术探索的路途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学术研究要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创新为桨、诚信为帆,学术巨轮方能行稳致远。
上一篇:2019年7月21日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下一篇:2019年9月北京市密云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相关资源
  • 2019年7月21日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8年10月北京市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真题
  • 2019年4月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8年4月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6年10月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11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9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题
  • 2019年10月26日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10月广西省贵港市覃塘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下半年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9年福建事业单位A类《综合应用能力》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