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0.8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注重关键期 D、循序渐进 2 小军学习成绩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家里有钱,常常购买名牌商品,以求的心理上的安慰,这种行为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欺骗 B、补偿 C、退化 D、转移 3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U”型关系 B、倒“U”型关系 C、递进关系 D、平行关系 4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 A、替代 B、消退 C、泛化 D、遗忘 5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以( )课程为主。 A、综合 B、分科 C、实践 D、理论 6 当得知自己负责的班级被评为全校“优秀班集体”时,王老师欣喜若狂,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亢奋 7 警察破案往往是根据偶然在现场发现的证据从而做出假设而进行的。这时所利用的思维形式是( )。 A、直觉思维 B、线性思维 C、分析思维 D、经验思维 8 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是( )。 A、福禄贝尔 B、班杜拉 C、夸美纽斯 D、桑代克 9 李老师未经学生同意,将全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排名张贴在了教室里,此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姓名权 B、受教育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10 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加上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存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及时复习 C、组块化编码 D、深度加工 11 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非常规课程 D、活动课程 12 中小学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家庭教育 D、班主任工作 13 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物体的通常用途却看不到其新用途,这一现象称为( )。 A、定势 B、迁移 C、功能固着 D、前摄抑制 14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A、发现学习 B、个别化学习 C、接受学习 D、掌握学习 15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A、时快时慢 B、因人而异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6 (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A、迁移 B、引导 C、应用 D、理解 17 有的学生看书时“一目十行”。有的学生一次只能读一句话,这反映了( )的差异。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8 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障碍症状?( ) A、智力低下 B、语言障碍 C、社会技能落后 D、思考力缺陷 19 小强将黄瓜、西红柿、胡萝卜、白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信号学习 C、连锁学习 D、概念学习 20 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常常是在(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 B、民主型 C、专制型 D、自由型 21 根据马斯洛理论,如果某学生害怕老师,不愿上学,说明他在班上缺少( )的需要。 A、归属与爱 B、自我实现 C、自尊 D、求知 22 ( )言语是言语发展的高级阶段。 A、口头 B、方言 C、阅读 D、书面 2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和实践能力。 A、家庭责任感 B、道德品质 C、创新精神 D、集体荣誉感 24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 )中发展起来的。 A、社会生活 B、家庭生活 C、师生交往 D、集体生活 25 某学校设立活动室,学生在里面可以通过摔打假人排解心理压力。这种调整情绪的方法是( )。 A、宣泄 B、转移 C、升华 D、补偿 26 “情绪平稳,安静稳重,沉默寡言,自制力强,耐受力高”,这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点?( ) A、多血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27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分别是( )和寻求发展。 A、填补缺陷 B、适应环境 C、克服困难 D、学会调试 28 通过不断地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补偿法 C、行为塑造法 D、代币奖励法 29 在主题班会上,王老师与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形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共识,并要求大家互相监督。这种品德培养的方法是( )。 A、树立榜样 B、价值辨析 C、群体约定 D、有效说服 30 由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需要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31 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D、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32 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本理论.基本品格 33 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科目,则宜于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34 5岁的聪聪去过几次游乐场.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这名儿童的认知发展达到了下列哪一项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5 心理定势对学习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没有作用 D、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36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 )、技能性课程和实践课程。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知识性课程 37 “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从众说 B、认知失调论 C、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D、观察学习理论 38 导入提问与一般课堂提问的区别是( )。 A、问题具有启发性 B、问题表述清楚明白 C、需要教师给出答案 D、仅仅依靠现有知识无法完全回答 39 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C、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D、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40 初中一年级学生入学以来,班主任陈老师立即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并为每个学生制定学习发展规划。陈老师的做法关注了( )。 A、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B、学生发展的曲折性 C、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D、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1 教师想在班上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 )。 A、创设问题情境 B、合理设置课堂环境 C、反馈信息 D、组成讨论小组 42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 )。 A、输入—编码—提取 B、编码—存储—提取 C、存储—加工—提取 D、输入—加工—使用 43 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A、深化课堂教学 B、全方面培养人才 C、在学生中培养特殊人才 D、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44 对于认知风格属于场独立型的学生,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提供一些明确的学习计划指导 B、传统课堂问答模式教学 C、与其他同学进行分组教学 D、给予充分的时间,独自思考 45 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敏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敏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敏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敏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0.8分,共12分。每题均有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46 教师劳动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7 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 A、写字 B、命题写作 C、行走 D、踢球 48 韦氏量表主要包括( )和( )两个分量表。 A、智力量表 B、空间知觉量表 C、言语量表 D、操作量表 49 知觉的特性包括(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0 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A、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B、电话通知家长,告知具体情况 C、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51 下列对于班级晨会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晨会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 B、晨会是一堂正式的课 C、晨会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 D、晨会不是学生的“自留田” 52 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属于( )。 A、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B、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C、综合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3 以下属于教学能力的有( )。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认知能力 C、教学操作能力 D、反思自省能力 54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学校的精心培养相关。下列哪些属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 A、校风和班风 B、教师的楷模作用 C、学校的德育课程 D、同辈群体的影响 55 下列哪些属于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 A、有效地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56 下列关于“少年期学生记忆发展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意义识记到机械识记的发展 B、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的发展 C、从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的发展 D、记忆范围不断扩大 57 王老师是一名教师,他可以行使的权利有( )。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58 下列属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的是( )。 A、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B、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C、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 D、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9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 A、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 B、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 C、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D、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成熟 60 下列关于教育者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B、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C、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D、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名词解释(共3题,每题2分,共6分) 61 发现学习 62 班级平行管理 63 短时记忆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64 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65 何为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66 简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1题,共9分) 67 近几年,校园欺凌,拥挤踩踏,食品卫生,学生自杀等安全事故频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两会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是一件很要紧的大事,安全没有,教育无从谈起,成长成才也无从说起。 请联系实际谈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为提升校园安全做贡献? 六、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其中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 68 小凯,男,初二学生,性格孤僻、内向,平时表现得十分自卑。他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父母都是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所以平时他从不主动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怕同学们瞧不起他。 父母打工很忙碌没有时间监督他的学习,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他也不敢去问,怕老师嘲笑他。没有朋友的小凯内心非常渴望能够融入班集体,也想用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他在学习上非常下功夫,但是成绩却始终没有进步。他平时的说话声音很小,走路也很拘谨,人多的地方都会贴着墙边走。怕别人关注到他。 问题: (1)请分析小凯自卑心理的成因。(4分) (2)如果你是小凯的老师,你会如何辅导他使他健康成长。(6分) 69 魏明(化名)1983年出生于湖南省,两岁起被人称为“神童”。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某知名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母亲都不让魏明插手,每天早晨起来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明读高中的时候,母亲还亲自给他喂饭。然而读研究生时他还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2003年,魏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失望至极,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问题: (1)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一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会经历哪几个关键的时期?(4分) (2)魏明从“神童”到“平庸”的成长经历,折射出哪些教育问题?(6分) (3)假如你是初中某班班主任,班上有一名和魏明具有相似情况的“神童”,你会如何对他开展教育?(4分)
1、D2、B3、B4、C5、B6、C7、A8、B9、D10、D11、B12、A13、C14、C15、D16、D17、A18、A19、D20、C21、A22、D23、C24、D25、A26、B27、D28、C29、C30、A31、B32、A33、A34、C35、D36、D37、D38、A39、C40、D41、A42、B43、D44、D45、A46、A,B,C,D47、A,C,D48、C,D49、A,B,C,D50、A,B,C51、A,C,D52、A,C,D53、A,B,C54、A,B,C55、A,B,C,D56、B,C,D57、A,B,C58、A,C,D59、A,B,C60、A,B,C,D 1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2 补偿是用一方面的优势来弥补另外一方面的不足所导致的心理失衡。题目中小军的行为是典型的采用补偿来进行心理防御的表现。 3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简称倒“U”型关系。 4 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泛化取决于新刺激与原刺激的相似程度。因此题干中对相似单词不能区分属于刺激的泛化。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说明我国课程的结构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6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题干描述的是激情。 7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做出判断、猜想、设想。警察在破案时利用的思维形式就是直觉思维。 8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主要途径是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其中间接经验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题目所述正是对班杜拉间接经验学习的准确示例。 9 未经学生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私自将成绩公之于众,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0 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11 隐性课程也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随机性特点。 12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3 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题干描述现象属于功能固着。 14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是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与正式学习相比更一般、更概括,并且与学习材料关联,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15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6 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17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数量。注意的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有的学生看书是“一目十行”,有的学生一次只能读一句话说明个体在注意的广度上存在差异。 18 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由一组障碍所构成,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所以A项不属于学习障碍。 19 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小明将黄瓜、白菜、胡萝卜等归纳为“蔬菜”,属于概念学习。 20 家庭教养模式是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之一。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不成熟、缺乏自控力和探索精神,依赖性强,易退缩;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最成熟、有能力、独立性强、知足、爱探索、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 21 爱和归属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要。尊重需要是指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即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学生害怕老师,说明在心理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 22 书面言语是言语发展的高级阶段。儿童进入小学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掌握读、写、算的书面言语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书面言语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综合的积极思维活动,即需要对词句仔细的分辨,以及积极的记忆过程。因此书面言语的掌握对儿童认识过程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