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试题。请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一) 材料1:他是浦东新区上钢社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社区工作,在2022年疫情期间与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与奋战在一线抗击疫情的社区干部并肩作战,共同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下是他工作以来的一些心得日记。 日记1:“这楼房旁边的电线要收一下,大风一吹很容易掉下来。”“楼道间太多牛皮癣了,要赶紧清理一下。”“我们这一下大雨,水就排不出去,这可怎么是好?”……现在想起这一幕,还感觉“脑袋嗡嗡的”。基础设施落后、开放式小区杂乱无章、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问题突出,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是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 上钢社区是一个老的工人新村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涉及加装电梯等项目,政府前后投入了数千万元,平均每户大约4万元,用以解决老年人上下楼不便的问题,“按理说这是好事啊,结果群众不买账,反对的声音不少。”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前期通过微信发布征求意见,但是群众的参与度很低,这个项目出台之后,大家就很有意见。 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过去大包大揽、替民做主的“计划惯性”思维必须改变,要让群众做主和参与活动。 日记2:上钢社区共有12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负责社区的日常工作,我在社区算是工作比较久的一位。目前,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社区正职、合作社正职偏少。现社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业务水平难以胜任新形势。 社区是最基层的单元,基层的繁杂琐事非常多。现在大家有事都会找社区帮忙,加上街道还要抽调社工到其他部门工作,社区人手不足。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初来乍到,凭着满腔热血来到社区,却发现面对的是基层的老百姓们,经常走街串户开展各种工作,如(疫情期间)疫情防控排摸、封控分发物资包、代办跑腿、开展全民核酸、入户宣传、调解居民纠纷等;其他时间也是在忙基层工作,如走街串巷、走访居民、文明创建捡垃圾、清扫楼道等。 2019年底陆续招聘了8位应往届大学生做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书记,在近两年工作中,刚毕业来的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工作经验缺乏,大部分都面临专业不对口的困境,像网格管理员这样压力大、事务繁琐的岗位,都不愿意干,还有三人忍受不了每月一千多元的薪水离开了,街道不得已又补充了3位大学生,无奈的是仍只能给他们提供以前一千多元的薪水,大家工作起来没有动力,最终不得已选择离开。 日记3:目前社区承担着便民服务、救助保障、社区就业、社区安全、居民教育、民事纠纷调解、计划生育、普法维权、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等多种职能,而多数职能未能实现“财随事转”,因此社区普遍感到经费不足,缺口较大。目前社区工作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财政拨款;二是社区自筹收入,即争取驻地单位、共建单位以及捐款,但是不稳定、不长久。 我们社区住房较分散,许多住户多年来一直住着等待改造的平房,住在这里的居民很多是离退休职工,可称得上是“穷社区”,现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经费的问题。 政府每个月给社区的经费很少,除了日常管理,还要举行晚会和其他居民参与性活动,如服装、音响和水电、宣传等许多环节,每个月的费用支出,仅是靠政府拨款实在太紧张了,有时不得已我们只能让居民自筹或者捐款,开支大了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经费难以为继。 日记4:“连续30多天睡在办公室”“有时候凌晨两点钟睡,早上五点半起”“每天接上百个电话,每天能瘦一斤”,因长期保持极限工作状态,喉咙嘶哑是普遍特征。 今年的疫情防控是工作以来压力最大的时刻。一方面上级千针万线的事情落到基层,都得由社区的几个社工去做,另一方面成百上千老百姓的意见诉求、负面情绪也都宣泄在居委会头上,需要安抚。疲劳战下,我们不少社工累倒了、感染了。疫情以来,我所在的社区工作量翻了3倍,但社区干部折损了一半。巨大的压力面前,并不是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能承受。一名社区工作者和我说:“由于居委同事陆续被诊断阳性,我的心理防线也在逐渐崩塌。小区的团购乱象、居民的怨声载道已经超出了我个人的能力范畴……” 日记5:最近,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因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凌晨被转运至定点隔离医院,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较大舆情。居委会作为执行层面,收到的政策往往是刚性的、宏观的,但面对的居民需求又是柔性的、个性化的,此时极其考验基层的精细化治理能力。 “比如说集中隔离政策,大家都知道‘应转尽转’。但具体到一些失能老人,又需要人文关怀。我也看到一些居委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这肯定不对。但执行政策的弹性空间到底有多大,我并不知道。” 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对人口数据库的信息需求非常高。如果人口“底盘”数据不精准,就容易出现核酸漏检、物资发放不到位等问题。为摸清人口“底盘”数据,我们社区可谓是开足脑筋、用足手段,除了上门登记,还有微信群接龙分析、老人送餐数据、免费大礼包和抗原试剂盒发放统计等。“比如我们居民区3000多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260多个,需要志愿者结对帮扶的独居老人有81个。”经过多轮上门排摸,才彻底掌握了社区里的重点人群情况。 商务楼宇由投促办管理,酒店宾馆由文旅部门管理。上级发放的物资主要用于保障居民区生活,这些特殊场所留守人员的物资,条线上没有资源支撑,但所有投诉电话都打到街道和居委,我们“像一个背锅侠”。 日记6:“过去,孤寡老人家里的水电有问题,找我们来修更放心;现在这些老人家里遇到水电问题,打个电话,社区志愿者就能解决好。”欣慰的是,弱势群体不再“弱”,有了更多的人关心关爱他们。 失落的是,一些志愿者失去了“用武之地”,干脆也就离开了。本轮疫情中,小区都遇到了买菜难、就医难的问题。关键时刻,在上级党组织的号召下,辖区党员向社区报到,众多社区能人站出来当志愿者,组织居民开展团购、打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照顾独居孤寡老人。社区里有些企业高管、高校老师,以前他们和基层工作者打交道少,这次都报名当了志愿者。 但志愿者队伍还是有发展的瓶颈,服务队员年龄偏大,人数逐年递减、服务内容缩减……志愿服务队伍也难掩“衰颓”气息,难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服务队中,缺乏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材料2:为推动A县B区社区微治理工作,近期,B区民政局夏科长赴各地考察治理,收集了系列经验案例,案例如下。 案例1: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结合街道实际情况积极推动流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工作,开展流入党员找家、爱家、兴家“三家”行动。在“联络、管理、服务”的机制作用,以及街道的真心接纳、热忱服务、积极发动下,犀浦街道众多流入党员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到街道社区的治理和相关活动当中,他们有的义无反顾加入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党员先锋队,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文娱、公益活动,无偿为社区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案例2:2014年,吉安县残障人互助中心成立,当时是由7名残障人员自发组建而成的,后在民政部门注册为非营利社会组织。该互助中心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爱心助残组织,他们从残障人的角度去理解残障人的心情,从而帮助其他残障人走出困境,成为残障人士心目中的“娘家人”。该残障人互助中心组建8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200多场次的爱心助残活动,在精神、婚姻、就业、康复等方面,帮助、扶持和鼓舞残障人走出困境,用以残助残的方式,帮助了很多残障人走出了阴影,树立起信心,最终走向社会,自立自强,并先后带动和帮助60多名残障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案例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蜀麓社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对接专业社会组织,就开展普惠型的儿童早期教育服务进行多次商讨,决定由蜀麓社区提供场地,成立蜀麓社区亲子中心,由专业社会组织——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运营,实施普惠型的儿童早期启蒙教育,采用低偿收费的方式,实现可持续运营,让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儿童早期启蒙教育的便利。 案例4:近年来,嘉善县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党员楼道长制度,组织引导党员主动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当好社区“红管家”。全县共选配党员楼道长3700多人,今年以来,党员楼道长收集意见建议1830余条,办理民事1176件,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561个。党员楼道长积极履行政策宣传员、社区信息员、民事调解员、文明创建员、为民服务员“五员”职责,打通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纳米”,做到“大情小事全知道、红色管家在身边”。 案例5:成都市双流区民政局以城乡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民生微项目为抓手,把群众需求作为切入点,以解决微问题、更新微环境、提供微服务为路径,组织居民协商议事,夯实居民自治。针对东升街道三里坝社区白鹤三小区无人管、停车难、防疫难、安全隐患多等问题,2021年,在双流区民政局城乡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民生微项目的资助下,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培育成立了“三三服务队”“自管委会”“楼栋管家”三个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缓解停车难,预防矛盾纠纷,疫情防控由“社区管”到“自发管”,日常管理由“无人管”到“自己管”。2022年,在双流区民政局民生微项目持续资助下进一步破解停车难问题,经过多轮民主协商,小区商家已经同意门前“三包”,并已经整合资源48.5万元在小区附近修建停车场,预计可提供停车位80余个。 案例6:高密市民政局不断丰富和拓展“微笑服务”的形式和内涵,以优质的服务打造文明热情政务服务环境,让“微笑服务”成为城市新风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该局始终把“微笑服务”渗透到日常工作和为民办事的每一个环节,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勤务员,不断提高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 质量和效率。同时,在步梯、走廊、窗口等办公场所设置温馨提示、文明标语,着力提升服务环境。 案例7:宝山金鸡乡制定了《金鸡乡网格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网格员基本职责、制度、激励办法,帮助网格员全面了解网格化服务管理各项工作流程,认真履职。用好网格员测评等次评定等级制度,分等次对网格员进行无记名测评,按照“一季度一测评一季度一评定”集中开展网格员全覆盖测评,依据评定等次发放商品积分券。对优秀且满足条件的网格员优先推荐其入党,并纳入社区后备力量管理;对基本称职的网格员由社区进行提醒谈话;对不称职、一票否决的本季度开始不进行积分兑换并更换网格员。 案例8:成都温江区踏水桥社区报恩家园小区因公共空间有限,长期存在非机动车长期占用机动车位、单元过道堆放杂物等问题,但缺乏协商沟通平台,对解决问题束手无策。该社区以“小黑板”为载体,在小区单元、楼栋设立小黑板收集居民诉求,进而促进协商、议事、行动等,探索出一条社区党组织领导、小区自治组织主导、小区居民广泛参与的议事协商机制。 该社区推出睦邻议事“小黑板”概念及可视化的议题征集载体,通过多次的楼栋协商、决议、联席会等,组建包括组长、楼栋长、单元长在内的26人的“睦邻群治”志愿服务队,组建楼栋协商议事队伍。协商议事队伍带领居民利用小黑板进行对策征集。通过大家的协商和表决,报恩小区新增非机动车停放车棚1个,于2021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在征集过程中居民还自发形成了“报恩小区非机动车停放公约”,规范小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借力发力,利用小黑板搭建“平台”。议事小黑板的设立,使居民表达诉求的途径和方式得到增加,楼栋长及单元长逐渐发挥出其效能,通过坝坝会、楼栋协商会等,初步确立了楼栋协商议事规则及成员职责,社区党委向楼栋长、单元长发放了聘书,明确其权利与义务。 案例9:成都市成华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智慧治理为路径,汇集公安指挥、政务服务、数字城管、网信网管等力量资源,积极搭建安全防控、政企互动、政民互动三大平台,合力推进社区治理一体化运行、民生事项便捷化服务、民生诉求精细化回应、风险矛盾科学化监控,打造“大联动 微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1 1.假设你是社区书记,请结合材料1,归纳概括2020年以来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不超过300字,20分。 2 2.假设你是A县B区的民政局基层政权科的科长,请结合材料2,写一份提交上级部门的对社区微治理工作的建议要点。不超过400字,30分。 (二) 材料: 【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1】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特点进行切入。 【2】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调研余村9天之后,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栏目中发表短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文章指出,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2】介绍“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产生的背景,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3】曾经,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村庄分布高、远、偏;产业发展低、小、散;农民生活穷、苦、累。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山区市实际的产业振兴之路? 【3】引出丽水产业振兴的例子 【4】过去十年来,丽水市着力在“生态立农、改革活农、科技兴农、质量强农、多措惠农、依法治农”等方面下功夫,深入实施生态精品现代农业“361”工程、“912”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浙江(丽水)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创建,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走出了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4】概括丽水市“生态立农、改革活农、科技兴农、质量强农、多措惠农、依法治农”的发展方法,走出了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5】在丽水,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奔向共同富裕的探索实践比比皆是,“因地制宜选产业”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在龙泉屏南镇、松阳玉岩镇、莲都峰源乡等高海拔偏远山区,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青田的一些偏远乡镇,“稻鱼共生”是最独特的致富经,2019年以来,农发公司稻鱼米的销售额超3千万元,平均售价在10元/公斤,零售价最高可达40元/公斤;在松阳、遂昌、景宁等地的山区茶园里,茶叶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黄金叶”,2021年丽水市茶园面积达到60.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54.8万亩,全年茶叶产量4.7万吨,茶产业链产值150亿元,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5】总分结构,丽水市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选产业 【6】不仅如此,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农家乐民宿等致富“新三宝”的崛起壮大,同样为山区差异化扶贫提供了崭新经验。同时,丽水紧紧抓住“山海协作”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主动争取、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不断深化与兄弟市合作共赢。尤其是2018年以来,丽水创新运用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协作共商、信息共通、难题共解,来自“海”的强大力量,为许多地处浙西南偏远山区的丽水乡村,铺就了一条条全新的发展赛道。 【6】并列结构,丽水市利用“新三宝”,抓住“山海协作”发展机遇快速发展 【7】“山”字系品牌的持续辐射,让乡村产业不断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依托“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一车车产自景宁的优质高山农产品被运往台州、杭州、上海等地,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佳肴。在九龙乡,农业龙头企业联合100多户农户,协作打理2200余亩番薯种植基地,建起了现代化番薯粉丝加工厂,产品以“景宁600”县域公用品牌走向全国市场,全年总产值可达1300余万元,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1.6万元。去年,这里的番薯面还通过了欧盟标准认证,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如今,“山”字系品牌体系仍在创新发展,以“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丽水山居”田园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丽水山泉”优质饮用水等为代表的现代乡村产业风生水起,持续推动丽水乡村“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共同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根基。 【7】丽水市品牌化效应 【备注】段落4-7是总分结构,阐述丽水发展的方式,因地制宜选产业,利用“新三宝”,抓住“山海协作”发展机遇快速发展,品牌化效应。 【8】“我在安吉很想你”“我们如此热爱安吉”“想你的风吹到了安吉”……漫游安吉山川乡野,老街路转角、网红咖啡店门口或是民宿庭院边,我们总能不经意间看到诸如此类的蓝底白字路标,这些小而美的精致打卡点装置,点亮了一个个微空间,传达出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暖意。 【8】安吉县精致打卡点装置,传达城市的热情与暖意 【9】做好“微改精提”的后半篇文章,关键在于提升“微改精提”的含金量,延展旅游全产业链,以旅游业全流程视角,于精微处提升游客的获得感。为此,安吉以微创意做叠加,加大艺术、科技、体育、工业等新元素与旅游产业融合,在跨界融合中打造更多时尚旅游新场景,更好地承载旅游新消费,有效实现从“吸睛”到“吸金”的跃迁变化。 【9】安吉县以微创意做叠加,加大新元素与旅游产业跨界融合 【10】夜幕下,走进剑山村蔓塘里自然村,伴随着空灵梦幻的音乐,数万盏灯光随地形山势闪耀变幻,描绘出一幅“亦诗亦画”的灯光水墨画,将游客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自引进“大地之光”项目后,这个小山村点亮乡村艺术夜经济,将蔓塘里乡村独特的人文、地貌、景观呈现给游客。游客到,则景区闹,在灯光项目的带动下,全村建起了民宿群、餐饮店、小吃街,土特产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美丽经济发展迅猛。 【10】山村发展乡村艺术经济,完善住宿餐饮配套设施建设,土特产线上线下销售 【11】置身安吉,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安吉旅游已经从最初的“卖资源”“卖服务”阶段升级进阶到“卖文化”“卖生活”“卖体验”层面,让旅游成为一个地方文化展示的窗口。 【11】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地方文化,形成文创产品和体验 【12】在激发微创意的过程中,安吉着重以文化为解法,支撑起微改造的思路框架,不断汲取创意源泉,以文化为牵引加速文旅空间重塑、功能叠加,挖掘更多文旅融合新载体,让文旅体验空间更鲜活、更生动,也更具辨识度和竞争力。 【12】创意文化,以文化为牵引 【13】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安吉山禾稻农场推出“春季团建一日营”方案,里面包含了跟着园长走、咖啡拉花体验、飞盘体验、创意糖葫芦、自制无患子有机皂、窑烤体验、长桌野宴、营地自助烧烤、年轮自然绘等一系列好玩有趣的活动。“应时而作”的主题活动,让平平无奇的田园有了更多新鲜的玩法,通过研学课程打造、时物手工体验等方式,让农场“四季常青”,永葆新鲜感和成长性,以此迎来了一波波的回头客。 【13】“应时而作”的主题活动,通过研学课程打造、时物手工体验等方式 【14】安吉已出台产业政策,对单独的文旅空间、非遗手工体验坊都有相应奖补,同时还大力招引、鼓励更多的乡旅人才“牵手”民宿,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共同推动民宿产业向稳向好发展。 【14】安吉出台产业政策,给予奖补。引进人才,发展民宿,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 【备注】段落8-14是安吉县发展旅游经济的做法,有打卡装置体现城市温度;创意新元素和旅游结合;发展艺术经济,完善吃住设施;文旅结合,挖掘文化,开发文创产品,设计主题活动,手工体验;出台政策,给予奖补;引进人才,发展民宿; 【15】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十年来,浙江不断形成一大批生态建设成果,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15】浙江生态建设成果显著 【16】在前段时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今年1-7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中,浙江舟山、丽水、台州三市进入全国前二十。数据显示,其中丽水是去年全国唯一一个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入前十的地级市。这份成绩单是浙江多年来绿色发展的美丽缩影之一:最近这十年,浙江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去年,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占比95.2%,比2012年提升近30%;2021年,全省有9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率为94.4%。 【16】浙江生态建设成果具体体现 【17】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浙江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环保修复行动。漫步在德清下渚湖街道塘家琪村的亲水步道,沿途的小池塘清澈见底,水下遍布茂密的水草,小鱼在其中来回穿梭。村民王成英说:“水下森林打造后,把我们原来的臭水沟都变成了村民公园,环境变好了,我们吃完饭后还可以过去散散步,感觉真的很好。” 【17】环保修复行动,打造水下森林,臭水沟变成村民公园,村民认可。 【18】塘底种植上万株矮生苦草,以纯生态治水技术手段实现水环境自身的循环净化。近年来,下渚湖街道构建起以“沉水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鱼虾类”为食物链结构的水生态平衡系统,共打造近7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18】水下森林具体是打造水生态平衡系统,以纯生态治水技术手段实现水环境自身的循环净化。 【19】这十年来,下渚湖所在的湖州更是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路子。在美丽浙江考核中实现“十连优”,“五水共治”八夺大禹鼎,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县全覆盖,安吉县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余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由湖州主导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上升为国家标准。 【19】践行“两山”理念取得的成效。 【备注】段落15-19是总分总的结构,讲浙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打造水下森林的具体做法。 【20】当优良生态成为省域底色,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下的高质量发展?浙江各地正在进行不懈探索。走进位于杭州余杭区百丈镇的竹意低碳馆,灯光瞬间亮起,空调也开始运行。工作人员说,馆内所有设施设备都是通过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结合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发电,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作为全省第一批低(零)碳乡镇试点,余杭百丈镇正探索全域电力能源托管模式,对镇、村、企、户的电能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精准控制碳排和提升碳汇能力。国网杭州余杭区供电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工作人员李立凡说,项目完成后,百丈镇每年的整体能耗可降低5%—10%,镇村两级可减少公共路灯等设施维护费用支出300万元以上。“通过清洁能源引入、电能替代推广、节能改造技术以及供电可靠保障四个方面协同推进的合作模式,也可以在共同富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当中进行大范围推广,实现绿色低碳的转型。” 【20】设问句开头引出,在绿水青山下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低(零)碳乡镇试点,通过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探索全域电力能源托管模式,通过对电能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精准控制碳排和提升碳汇能力。清洁能源引入、电能替代推广、节能改造技术以及供电可靠保障的合作模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21】沿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脉络,借助GEP核算、生态补偿机制、“两山银行”试点等一项项探索,浙江正一步步把金山银山做大。衢州开化打造“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整合县域内粮食、茶油、清水鱼等优质农产品统一授权管理,通过“线上+线下”“门店+专场”“订单+零售”多渠道销售营销,今年截至目前已实现营收总额1000万元。开化县两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辉说:“我们通过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来推动我们整个开化县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21】打造“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优质农产品统一授权管理,通过“线上+线下”“门店+专场”“订单+零售”多渠道销售营销。 【22】从污染防治到生态修复,再到不断拓宽两山通道,变美丽生态为美丽经济,浙江探索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8月,《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作出规定。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说,接下来我省将依托《条例》规定,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充分运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手段,加强部门协作联动,依法依规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用法治的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浙江。” 【22】顶层设计,出台条例,法律支撑,行政执法,多部门联动,法治手段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3】2021年5月,党中央交给浙江一个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年多来,浙江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怎样的进展,未来还有哪些重点工作和待解的难题? 2022年10月18日,在出席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时,党的二十大浙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就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 【23】一个设问句,后面将会出现浙江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的进展,未来重点工作和待解的难题。 【24】王纲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浙江的探路任务,责任重大,难题非常多。他表示,共同富裕的核心难题和重点就是三大差距如何缩小,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这是人类共同的难题。 【24】待解难题是共同富裕,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 【25】据王纲介绍,一年多来,浙江努力探索,创新实践,扎实推进,围绕缩小三大差距,创造了一系列框架体系,创新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创造了共富型的制度安排、政策制定。同时也呈现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初步有了一些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王纲指出,浙江在乡村振兴当中涌现了很多创新创业的好典型,比如淳安的下姜村、奉化的滕头村、安吉的余村和鲁家村,以有特点地发展产业富裕百姓。在政府的引导下,每个明星村、富裕村要带动周边,抱团发展,解决问题。例如,余村带动了周边4个村;下姜村成立了大下姜乡村振兴的联合党委,带动24个村;滕头村带动6个村。 有好的发展经验可以共享,浙江的农村掀起了年轻人回乡创业的热潮,民宿、农家乐等各种时尚产业的植入,让好风景里出现了新经济。 “很多农村老百姓的收入这几年为什么大幅上升?因为很多人在家门口工作就能得到三笔钱:第一是能享受土地流转租金,第二是在家门口上班能拿到薪水,第三是作为集体经济参股入股的股东可以有股权分红。这三笔钱加起来,老百姓在农村的收入就上去了,所以我们扎扎实实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地把乡村振兴的文章做深、做透、做出实效来。”王纲介绍说。 【25】一个设问句,后续材料回到取得的进展,农村建设任务最艰巨繁重,也要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要带动周边抱团发展;要吸引外出年轻劳动力;要植入民宿、农家乐时尚产业;制服创新扩展收入来源。 【26】在接受集体采访时,王纲同时还强调,共同富裕是一个共同难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既“急不得”,又“慢不得”,所以浙江会踏踏实实去探索,去探路,为全国提供启示。 “接下来还有一些难题待解。”王纲说,第一,是要解决做大蛋糕的问题,不搞高质量发展,蛋糕做不起来,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就没有了,所以必须好好发展经济,做大经济盘子,要让省强民富。第二,要缩小差距,扩中提低。第三,物质富有的同时还要精神富有,所以我们要丰富精神生活。我们在农村有文化礼堂,在城里有城市书房,要让大家在15分钟内享受到有品质的文化服务,在家门口就能够吃到“文化大餐”。 【26】除共同富裕外,还要发展经济,缩小差距,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备注】段落23-26是总分结构,24和26阐述重点工作和难题;24和25主要是浙江成效做法。 【27】最后是数字变革,任何生产生活和治理在新时代要有技术推动。通过数字化改革,用数字推动治理,推动服务,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办事方便,查询顺利。手上点一点,在屏幕上就可以实现事项办理,不用让人跑过来跑过去。 【27】数字化改革,政务服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8】“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浙江会持续发力,探索创造,争取为全国作出贡献。”王纲最后说。 【28】总结句,坚持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探索创造。 3 问题:结合材料,以“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为主题,写一篇对策性议论文。 1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问题原因类案例分析,主要考察考生从材料中归纳概括问题和困境,主要指负面的、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内容。审题中需重点关注给定身份、主题话题、题干要求等。 【思维分析】 一、精准审题明方向 本题属于问题原因类案例分析。主要考察考生从材料中归纳概括问题和困境,主要指负面的、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内容。审题中需重点关注材料范围、给定身份、主题话题、题干要求等。 1. 审材料范围 “请结合材料1”说明本题答案来源为材料1,其他材料无需使用 2.审给定身份 本题要求站在“社区书记”身份,找出问题和困境,要求考生要结合“社区书记”的身份,找到与“社区书记”社区治理中能接触到的主体查找问题,例如群众、社区干部队伍、上级单位等。 3. 审主题 本题目主要涉及社会方面。归纳概括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4. 审作答要求 虽然本题没有明确要求“条理性”等,但一般列条作答,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作答时各条答案均带小标题或者重点前置。 5. 审字数和分值要求 “300字以内”指字数要求,本题字数并不宽裕,需要考生在答题之前做好预判,并使用规范、凝练的公言公语进行作答。 二、分析材料找重点 材料1: 【1】他是浦东新区上钢社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社区工作,在2022年疫情期间与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与奋战在一线抗击疫情的社区干部并肩作战,共同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下是他工作以来的一些心得日记。 【1】以副书记的工作背景进行开头,用心得日记引出后续事例材料。 【备注】看到“心得体会”,要形成预判思维,后续多是以具体事例的形式进行展开,要找到问题和困境需要概括或者推导事例中体现的问题和困境。 【2】日记1:“这楼房旁边的电线要收一下,大风一吹很容易掉下来。”“楼道间太多牛皮癣了,要赶紧清理一下。”“我们这一下大雨,水就排不出去,这可怎么是好?”……现在想起这一幕,还感觉“脑袋嗡嗡的”。基础设施落后、开放式小区杂乱无章、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问题突出,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是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 【2】指出小区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开放式小区杂乱无章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3】上钢社区是一个老的工人新村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涉及加装电梯等项目,政府前后投入了数千万元,平均每户大约4万元,用以解决老年人上下楼不便的问题,“按理说这是好事啊,结果群众不买账,反对的声音不少。”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前期通过微信发布征求意见,但是群众的参与度很低,这个项目出台之后,大家就很有意见。 【3】政策实施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4】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过去大包大揽、替民做主的“计划惯性”思维必须改变,要让群众做主和参与活动。 【4】存在大包大揽、替民做主的“计划惯性”思维,没有让群众做主和参与。 【5】日记2:上钢社区共有12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负责社区的日常工作,我在社区算是工作比较久的一位。目前,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社区正职、合作社正职偏少。现社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业务水平难以胜任新形势。 【5】干部断层,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业务水平难以胜任新形势。 【6】社区是最基层的单元,基层的繁杂琐事非常多。现在大家有事都会找社区帮忙,加上街道还要抽调社工到其他部门工作,社区人手不足。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初来乍到,凭着满腔热血来到社区,却发现面对的是基层的老百姓们,经常走街串户开展各种工作,如(疫情期间)疫情防控排摸、封控分发物资包、代办跑腿、开展全民核酸、入户宣传、调解居民纠纷等;其他时间也是在忙基层工作,如走街串巷、走访居民、文明创建捡垃圾、清扫楼道等。 【6】基层事务繁杂,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人手不足,缺少获得感 【7】2019年底陆续招聘了8位应往届大学生做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书记,在近两年工作中,刚毕业来的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工作经验缺乏,大部分都面临专业不对口的困境,像网格管理员这样压力大、事务繁琐的岗位,都不愿意干,还有三人忍受不了每月一千多元的薪水离开了,街道不得已又补充了3位大学生,无奈的是仍只能给他们提供以前一千多元的薪水,大家工作起来没有动力,最终不得已选择离开。 【7】大学生工作经验缺乏,专业不对口,岗位压力大事务繁杂,薪水低,缺少工作动力,人员不稳定,流动快。 【8】日记3:目前社区承担着便民服务、救助保障、社区就业、社区安全、居民教育、民事纠纷调解、计划生育、普法维权、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等多种职能,而多数职能未能实现“财随事转”,因此社区普遍感到经费不足,缺口较大。目前社区工作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财政拨款;二是社区自筹收入,即争取驻地单位、共建单位以及捐款,但是不稳定、不长久。 【8】社区职能多但经费不足,缺口大,自筹收入不稳定长久。 【9】我们社区住房较分散,许多住户多年来一直住着等待改造的平房,住在这里的居民很多是离退休职工,可称得上是“穷社区”,现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经费的问题。 【9】社区资金经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10】政府每个月给社区的经费很少,除了日常管理,还要举行晚会和其他居民参与性活动,如服装、音响和水电、宣传等许多环节,每个月的费用支出,仅是靠政府拨款实在太紧张了,有时不得已我们只能让居民自筹或者捐款,开支大了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经费难以为继。 【10】自筹捐款居民出资意见大,经费难以为继 【11】日记4:“连续30多天睡在办公室”“有时候凌晨两点钟睡,早上五点半起”“每天接上百个电话,每天能瘦一斤”,因长期保持极限工作状态,喉咙嘶哑是普遍特征。 【11】工作人员长期极限工作状态 【12】今年的疫情防控是工作以来压力最大的时刻。一方面上级千针万线的事情落到基层,都得由社区的几个社工去做,另一方面成百上千老百姓的意见诉求、负面情绪也都宣泄在居委会头上,需要安抚。疲劳战下,我们不少社工累倒了、感染了。疫情以来,我所在的社区工作量翻了3倍,但社区干部折损了一半。巨大的压力面前,并不是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能承受。一名社区工作者和我说:“由于居委同事陆续被诊断阳性,我的心理防线也在逐渐崩塌。小区的团购乱象、居民的怨声载道已经超出了我个人的能力范畴……” 【12】上级任务重,群众意见诉求负面情绪多,工作量大,人员少,工作超出能力范畴。 【13】日记5:最近,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因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凌晨被转运至定点隔离医院,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较大舆情。居委会作为执行层面,收到的政策往往是刚性的、宏观的,但面对的居民需求又是柔性的、个性化的,此时极其考验基层的精细化治理能力。 【13】上级政策刚性宏观,社区只有执行权,基层精细化治理能力不足 【14】“比如说集中隔离政策,大家都知道‘应转尽转’。但具体到一些失能老人,又需要人文关怀。我也看到一些居委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这肯定不对。但执行政策的弹性空间到底有多大,我并不知道。” 【14】上级政策解释不足,社区执行中弹性空间模糊 【15】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对人口数据库的信息需求非常高。如果人口“底盘”数据不精准,就容易出现核酸漏检、物资发放不到位等问题。为摸清人口“底盘”数据,我们社区可谓是开足脑筋、用足手段,除了上门登记,还有微信群接龙分析、老人送餐数据、免费大礼包和抗原试剂盒发放统计等。“比如我们居民区3000多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260多个,需要志愿者结对帮扶的独居老人有81个。”经过多轮上门排摸,才彻底掌握了社区里的重点人群情况。 【15】多种方式摸排人口数据 【16】商务楼宇由投促办管理,酒店宾馆由文旅部门管理。上级发放的物资主要用于保障居民区生活,这些特殊场所留守人员的物资,条线上没有资源支撑,但所有投诉电话都打到街道和居委,我们“像一个背锅侠”。 【16】社区权责不对等 【17】日记6:“过去,孤寡老人家里的水电有问题,找我们来修更放心;现在这些老人家里遇到水电问题,打个电话,社区志愿者就能解决好。”欣慰的是,弱势群体不再“弱”,有了更多的人关心关爱他们。 【17】社区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 【18】失落的是,一些志愿者失去了“用武之地”,干脆也就离开了。本轮疫情中,小区都遇到了买菜难、就医难的问题。关键时刻,在上级党组织的号召下,辖区党员向社区报到,众多社区能人站出来当志愿者,组织居民开展团购、打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照顾独居孤寡老人。社区里有些企业高管、高校老师,以前他们和基层工作者打交道少,这次都报名当了志愿者。 【18】党员和社区能人组成志愿者 【19】但志愿者队伍还是有发展的瓶颈,服务队员年龄偏大,人数逐年递减、服务内容缩减……志愿服务队伍也难掩“衰颓”气息,难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服务队中,缺乏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19】志愿服务队员年龄偏大,人数逐年递减、服务内容缩减,难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服务队中,缺乏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三、聚焦核心出框架 (一)根据“分析材料找重点环节”,要点罗列如下: 【1】以副书记的工作背景进行开头,用心得日记引出后续事例材料。 【2】指出小区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开放式小区杂乱无章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3】政策实施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4】存在大包大揽、替民做主的“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