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 A、发现教育问题 B、认识教育现象 C、揭示教育规律 D、进行教育实践 2 提倡终身教育理论的现代教育家是( )。 A、瓦根舍因 B、赞科夫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3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暂缓开学,全体在校生通过钉钉课堂等智慧便捷的网课软件在家学习,在互联网“云课堂”中度过特殊的春季学期,这说明( )。 A、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 C、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D、科学技术影响着教育技术 4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A、自觉性 B、创造性 C、独立性 D、可塑性 5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价值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以下有关表述合理的是( )。 A、课程目标为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载体 B、学科知识及其发展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C、《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属于典型的表现性目标 D、三维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 6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高中阶段共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等八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三年内的总学分达到( )个学分。 A、144 B、116 C、114 D、106 7 教务处在安排小学一年级学生课程表时,充分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实际情况,将课程时长由45分钟调整为35分钟,并增加了室内活动、美育手工课程,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的状态,这体现了安排课程表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整体性 B、迁移性 C、生理适宜 D、统一性 8 将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按学科自学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这段话描述的是教学组织形式中的( )。 A、文纳特卡制 B、贝尔—兰卡斯特制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9 以下表述中,不属于行动研究法特点的是( )。 A、“为教育行动而研究” B、“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C、“在教育行动中研究” D、“以教育行动为研究” 10 到了晚餐时间,小杨同学本来不饿,但他到食堂转了一圈,闻到香气,看到炒菜的色泽,顿时感觉饥肠辘辘,这体现的是( )规律。 A、联觉 B、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C、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D、感觉对比 11 通过“弟哥打表,葡西葡西”口诀记忆“地理大发现”历史课中的相关知识,这强调的是( )类型。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2 有教师将体罚学生解释为“玉不琢,不成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称( )。 A、合理化 B、移置 C、投射 D、升华 13 小柯同学用韦氏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验,得分95分,常模平均分为87分,常模标准差8,小柯同学的智商是( )。 A、105 B、115 C、92 D、102 14 以下有关性格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气质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相比可塑性更强 ②性格可以掩饰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社会生活实践 ③气质是先天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素养 ④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有好坏优劣之分 ⑤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5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活动,源于二战后的美国,如今在教育研究领域广泛运用。以下相关选项,描述正确的是( )。 A、行动研究法能够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并用故事形式呈现研究结果 B、行动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最早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 C、行动研究能深入了解教育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实施改革提供依据 D、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16 小刘同学上课交头接耳,不能专心听讲。班主任王老师说:“如果你能保持认真听课一整天,我就免去你今天的课后作业。”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条件反射 D、消退 17 根据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我提高驱动力并非指向学习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内部动机 B、强化理论是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基础 C、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学生的某些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缺失性需要,对教育学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D、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50%的任务 18 小刘同学独自背诵课文时语言流畅,在班级同学面前背诵课文时断断续续、总有卡顿。这一现象体现的是( )。 A、社会抑制 B、社会惰化 C、去个性化 D、群体极化 19 当儿童对学校产生一种非理性的惧怕,出现害怕老师、害怕去教室等表现时,教师可以通过( )来帮助学生进行调适。 A、药物治疗 B、系统脱敏法 C、森田疗法 D、代币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20 古埃及文化繁荣,教育鼎盛,下列有关古代埃及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王国末期的宫廷学校,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B、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肩负着文化训练的任务 C、婆罗门教育多带有消极、遁世的色彩,主张禁欲修行 D、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是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21 个体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学者对其看法不同。下面选项中属于内发论的是( )。 A、白板说 B、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C、原罪说 D、人非生而知之者 22 关于CSE评价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SE模式的实施步骤为“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B、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目标和假设而不是问题作为评价的先行者 C、该模式适应多元社会的现实,评价结果具有相当的弹性和应变性 D、该模式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课程实施过程 23 张老师是初级中学的生物教师。在学习“花的结构”第一课时知识时,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花的基本结构,其后向同学们展示了花的解剖标本,放映了花的结构图片;第二课时,同学们来到生物实验室,张老师帮助同学们修订实验计划,指导同学们用镊子刀片解剖一朵真正的百合花。该案例中张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24 以下心理现象中,均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 )。 A、能力、性格 B、思维、意志 C、理想、信念 D、需要、动机 25 下列选项中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 A、建筑师浏览建筑图纸时,脑海里浮现出建筑雏形 B、小说家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灵感,以自己的妻子为原型创造出全新的小说角色 C、小孙同学在听教师朗读《岳阳楼记》时,想象出岳阳楼的美景 D、小李同学长大后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26 结束新授课后,王老师经常布置难度适中的配套习题帮助同学们“趁热打铁”巩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老师积极地给同学们正向反馈,努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学习效果。这体现了联结—试误学习理论中的哪些观点?(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反馈律 27 期末考试渐渐来临,中学生小王有些焦虑。下列选项中,对其期末备考阶段自我效能感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 A、小王期中考试的备考经验及成绩 B、同班同学的备考情况 C、好朋友对自己备考情况的评价 D、备考阶段的情绪状态 28 下列教师行为违反法律的是( )。 A、学生班内早恋,班主任找其谈话 B、学生上课迟到,教师取消其申请奖学金资格 C、学生考试作弊,教师公开辱骂其不良行为 D、学生课间打闹扰乱纪律,班主任未经学生同意告知其家长
1、C2、D3、A4、B5、D6、A7、C8、A9、D10、B11、C12、A13、B14、D15、D16、B17、B18、A19、B20、ABD21、BC22、AC23、ABD24、BCD25、AC26、BC27、ABCD28、BC 1 本题考查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题干中,考查的是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揭示教育规律。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终身教育的相关知识。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发表了《论终身教育》报告书,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教育家的推动,终身教育思想逐渐为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题干中,考察的是提倡终身教育理论的人物,为保罗·朗格朗。D项正确。 A项: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理论,著作为《范例教学原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布鲁纳提出了学科结构理论,认为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教育起着制约与影响的作用主要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动力作用;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其中,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科学技术影响和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题干中,因为疫情的影响,全体在校生通过钉钉课堂等智慧便捷的网课软件在家学习,而不是去学校课堂上课,说明科学技术影响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A项正确。 B项: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是指教育者利用科技的发展能掌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上应用科学技术,能扩大教育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观念是指科学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教育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应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教育者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制度的设定。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是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上开始采用大量的新科技产品。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环境、遗传、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具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题干中,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应为创造性。B项正确。 A项: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独立性是指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了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因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内部加工过程受到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制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可塑性是指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关于课程目标的理解。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D项正确。 A项: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的依据,表述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需要的研究、对社会需求的研究、对学科发展的研究。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对学生的研究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表现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普遍性目标取向。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在课程设置与说明中关于学分有相关规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一个好课程表,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其中,生理适宜原则是指课程表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题干中,充分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实际情况,将课程时长等都做出调整,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的状态,体现的是生理适宜原则。C项正确。 A项: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迁移性原则是指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