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 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该观点体现的是( )。 A、知识中心课程论 B、社会中心课程论 C、学生中心课程论 D、结构课程理论 2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发展性教学模式 B、非指导教学模式 C、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3 学生A在做家务时摔坏了四个杯子,学生B在值日的时候弄坏了一把笤帚,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学生会认为( )。 A、两个学生犯错一样大 B、两个学生都没错 C、学生B错误大 D、学生A错误大 4 刘老师发现学生们在做完他编制的试卷后,学习优异的和学习一般的学生成绩很接近,说明这套试卷( )。 A、信度不够 B、产生了天花板效应 C、区分度较低 D、产生了地板效应 5 教师加大嗓门使课堂中学生安静下来是借助( )引起学生的注意。 A、感知者的情感 B、感知者的需要 C、刺激强度 D、刺激与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差异 6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这种做法( )。 A、没有违法,但是其父母没有履行应有的抚养职责 B、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 地震后或者塌方后,搜救队员从建筑物底下解救出群众时,要保护住他们的眼睛,这一做法的心理学依据是( )。 A、后像 B、刺激阈限 C、明适应 D、暗适应 8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9 学习掌握了水果的概念后,要学习芒果这一概念,如果告诉学习者芒果是一种水果,就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这种迁移就是( )。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0 ( )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到25岁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A、一般因素 B、流体智力 C、特殊因素 D、晶体智力 11 艾利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 )。 A、个体遇见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个体对A的信念、结果 12 作曲家在创作歌曲或者科学家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产生的“灵感”主要属于思维类型中的( )。 A、形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 13 向受测试者提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其自由发挥,分析其反应,然后推断其人格特征的方法是( )。 A、问卷法 B、个案法 C、推测法 D、投射法 14 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形成评价 C、练习曲线 D、遗忘曲线 15 ( )兼容了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充分结合在了一起。 A、道尔顿制 B、特朗普制 C、文纳特卡制 D、兰贝制 16 “见者易,学者难”说明动作技能学习中( )的重要性。 A、练习 B、观察 C、理解 D、言语指导 17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 在填写问卷中,文化程度被分为研究生、大学、高中、初中、小学,这种教育测量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19 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外显、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内潜、简缩形式的过程称为(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启发 20 同一批学生在两个月后再次参加同样内容的性格测试时,结果与上次大不相同,这反映出该性格测试的( )较差。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1 在语文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开始有部分学生认为“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个罪人。对此,教师没有说对错,而是引导学生:“他是不是罪人,我们学完课文再来讨论。”这是教学活动中的( )。 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22 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 )。 A、整合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23 ( )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A、恪尽职守 B、爱岗敬业 C、廉洁从教 D、热爱学生 24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无论在何种乐器的演奏下,观众都能够识别出来,这体现的是( )。 A、知觉恒常性 B、感觉适应 C、知觉理解性 D、感觉对比 25 教师在教授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和结论等,应用粗体字,使它特别醒目,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6 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说,这次考试名次有了进步,我就撤销对你的批评,老师的做法属于( )。 A、正惩罚 B、负惩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 27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8 小明放学走过一个小巷子时,不慎被狗咬伤。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走那个小巷子了。上述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非条件反射 D、回避条件作用 29 在学习“鱼”的概念时,老师用海豚来说明“会游泳”是鱼概念的无关特征,这使用了( )。 A、概括 B、变式 C、正例 D、反例 30 盲人通常是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体现了感觉的( )。 A、适应现象 B、互相作用 C、联觉现象 D、补偿作用 31 某学生一直比较内向,跟教师的谈话中不敢表达真实感情和实际想法,针对该学生,比较有效的能够改变其行为的方法是( )。 A、肯定性训练 B、沟通宣泄法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32 流体智力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 A、后天学习 B、周围环境 C、社会文化 D、遗传 33 皮亚杰的( )是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著名研究成果。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情景测验法 D、社会矩阵法 34 在一个人的发展阶段中,有的方面在很早的阶段就达到较高水平,有的方面却在很晚的阶段才达到成熟水平。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体差异性 35 老师针对某一个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这种测验是( )。 A、诊断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安置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36 在考取研究生或者考取公务员过程中形成的认真的学习态度、方法、思维,都会影响你在生活或工作中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维。这种学习的迁移称为(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37 美国中小学的各门功课都开展了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学校活动还安排了一项综合活动时间,这反映了(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劳动 B、技能训练 C、间接经验 D、直接经验 38 地震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动物的反常现象预报地震,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一些化验报告、血压和体温来推断病人的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39 去庐山旅游,回到北京后在头脑中再现庐山的形象,这是( )。 A、知觉 B、注意 C、思维 D、记忆表象 40 ( )是指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习惯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内隐性 41 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遵守纪律和好好学习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且为了提高成绩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体现了其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42 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C、《论教育》 D、《普通教育学》 43 班主任与某学生对惩罚的方法达成一致意见,即如果他再逃学,就不能参加周末的集体出游。班主任的这种做法遵循了( )。 A、以身作则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民主公平原则 D、学生主体原则 4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能体现教师的职业角色是( )。 A、榜样示范者 B、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研究者 45 中国和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分别是( )。 A、《论语》与《大教学论》 B、《学记》与《论演说家的教育》 C、《论语》与《论演说家的教育》 D、《学记》与《大教学论》 46 “你怎么看待这篇文言文?”这种提问属于( )。 A、理解水平的提问 B、应用水平的提问 C、分析水平的提问 D、评价水平的提问 47 暑假期间,学校安排年轻与年长的老师共同参加暑期教学培训和科研讲座,年长的老师纷纷表示自己即将退休,没必要和年轻人一起进行学习,并拒绝了这些安排。这表明年长的老师们缺乏( )。 A、严谨治学的精神 B、热爱事业的情怀 C、终身学习的理念 D、精益求精的态度 48 某教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出言不逊,甚至偶有打骂行为,后被学生举报,仍屡教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这种行为应由所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 )处理。 A、行政处分或者辞退 B、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C、行政处罚或者辞退 D、行政处罚或者解聘 49 ( )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中不能无视这些经验。 A、人本主义学习观 B、行为主义学习观 C、建构主义学习观 D、认知主义学习观 50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标志是( )。 A、关注自身生存适应 B、关注教学情境 C、关注自身教学能力 D、自觉关注学生
1、C2、B3、D4、C5、C6、C7、C8、D9、A10、D11、C12、B13、D14、C15、B16、A17、B18、B19、C20、A21、B22、C23、B24、A25、B26、D27、A28、D29、D30、D31、A32、D33、A34、C35、B36、A37、D38、A39、D40、B41、A42、B43、D44、C45、B46、D47、C48、B49、C50、D 1 本题考查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题干中,杜威的建议强调学校课程的安排应以儿童本身的活动为中心,属于学生(儿童)中心课程论的思想。C项正确。 A项:知识中心课程论认为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结构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属于知识中心课程论的一种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罗杰斯为代表人物,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以教师为促进者的、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B项正确。 A项:发展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能力的发展;要求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强调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主张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结构主义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是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其观点是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最优化教学模式中所谓“最优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具体班级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来选择和实施一整套教学教育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进行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好坏的根据是后果的严重性,而不看主观动机。题干中,学生A的结果是把四个杯子打碎,学生B的结果只是弄坏一把笤帚,他律阶段的儿童会认为学生A打破杯子的数量比学生B弄坏的笤帚数量更多,所以错误更大。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 本题考查区分度。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不同水平的被试者并加以区分的能力。题干中“学习优异的和学习一般的学生成绩很接近”,即该试卷很难区分学习优异的学生和学习一般的学生的成绩,说明区分度低。C项正确。 A项: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题干中没有体现多次测量结果一致性,所以题干描述的不是信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天花板效应指测验题目过于容易,而致使大部分个体得分普遍较高的现象。题干中没有体现试卷过于容易,学习优异的和学习一般的学生成绩较高,只是说学习优异的和学习一般的学生的成绩接近。所以题干描述不是天花板效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地板效应也被称为低限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测试过程中,如果测试的难度过高,不管什么人都会出现最差的结果,人和人将没有任何差别。题干中没有体现试卷过于难,学习优异的和学习一般的学生成绩较低,只是说学习优异的和学习一般的学生的成绩接近。所以题干描述不是地板效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主要包括:(1)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来说,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越小,越不容易引起注意;(2)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的、异乎寻常的刺激物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而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事物就很难引起无意注意;(3)刺激物的对比。某一种刺激物在强度、距离、大小、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与周围其他事物具有显著差异,形成强烈对比,就容易引起无意注意;(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变化活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题干中,教师使课堂安静、引起学生的注意,用的方式是加大嗓门,加大了声音这个刺激的强度。C项正确。 A项:感知者的情感,即与一个人情感相联系的事物或人,都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关心子女的家长,对学生和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需要属于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人们具有不同的需要,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都会使人产生期待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从而产生无意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刺激与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差异指的是刺激物的对比,属于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某一种刺激物在强度、距离、大小、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与周围其他事物具有显著差异,形成强烈对比,就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修订本)》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视觉适应。明适应是指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但很快就习惯了的现象。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题干中“震后或者塌方后,搜救队员从建筑物底下解救出群众时,要保护他们的眼睛”是从废墟中黑暗的环境到明亮的环境中,属于明适应。C项正确。 A项: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视觉后效又称视觉后像。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暂时保留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研究者把刚刚能引起生理效应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生理的刺激阈限。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题干中体现从黑暗的环境到明亮的环境,属于明适应,不属于暗适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可以得到发展。D项正确。 A项: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先天素质、环境、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同,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不平衡性是指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一是同一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二是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不同来划分,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所谓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例如,学了“角”的概念后,再学习“直角”“锐角”等概念。题干中“掌握了水果的概念后,学习芒果这一概念”属于垂直迁移。A项正确。 B项: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题干并没有强调前对后的影响,而是强调“芒果是一种水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题干并没有强调后对前的影响,而是强调“芒果是一种水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晶体能力。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但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D项正确。 A、C两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中认为,人类智力包括两种因素,即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一般因素是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就是普通能力。特殊因素有五类: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想象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出的异于别人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流体能力是指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 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健康。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其中,A是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指的是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指的是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艾利斯认为C(我们的情绪反应)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艾利斯ABC理论中“C”指的是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C项正确。 A项: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是ABC理论中的“A”。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根据ABC理论,人的情绪反应C是由B(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B项描述的是ABCDE步骤中的E。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是ABC理论中的“B”。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思维类型。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题干中,发明创造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属于直觉思维。B项正确。 A项: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C项的逻辑思维和D项的抽象思维均指的是抽象逻辑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 本题考查投射法。投射法是指向受测试者提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其自由发挥,分析其反应,然后推断其人格特征。D项正确。 A项: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