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题,每题0.75分,共60分。 1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2 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3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进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的哲学家(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伊曼 4 人力资源理论学说,体现了什么( )。 A、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B、经济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5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科学技术的关系 6 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7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 D、平衡论 8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赛尔 D、皮亚杰 9 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体差异性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国家化走势 11 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 C、评价 D、教学 12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创新能力的培养 D、教育手段的运用 13 以纲要形式编订有关学科内容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4 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个对立学派是( )。 A、学科与活动 B、必修与选修 C、核心与广域 D、接受与发现 15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6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了(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7 一节好课的根本标准是( )。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18 如果高水平的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低水平的只能得低分,说明( )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9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列哪个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经 2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22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洋务学堂 23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24 ( )标志着教师职业发展进入专门化阶段。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 25 一个人做事认真细致,这是性格( )特征的表现。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26 粘液质类型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基本上是( )。 A、强、平衡、灵活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不平衡 D、弱型 27 梦是什么的一种特殊形式( )。 A、无意识记 B、随意想象 C、不随意想象 D、有意识记 2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属于动机斗争中的(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9 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 )。 A、降低 B、提高 C、稳定 D、都不是 30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不快不慢 D、无规律 31 “一目十行”是指(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稳定性 32 长时记忆是指在( )以上的记忆。 A、1秒钟 B、1分钟 C、1小时 D、1天 33 考试的选择题是对识记材料的( )。 A、再认 B、编码 C、回忆 D、追忆 34 教育心理学创立于( )年。 A、1789 B、1989 C、1903 D、1969 35 ( )是指学生获得一定的规范认识、并努力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构建起内部的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 A、纪律 B、态度 C、品德 D、规范学习 36 学员已经有了“动物”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鸟”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37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 )撰写的《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作为标志。 A、奥苏伯尔 B、杜威 C、桑代克 D、詹姆士 38 个体利用内外条件,产生新鲜、独特,有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的产品的心理特征是( )。 A、品德 B、创造性 C、规范 D、态度 39 皮亚杰认为( )是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到已有图式中的认知过程,图式知识发生量的变化。 A、平衡 B、成熟 C、顺应 D、同化 40 艾里克森认为,同一性角色混乱的时期是(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成人期 D、老年期 41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提出自由学习观。 A、库姆斯 B、罗杰斯 C、马斯洛 D、柏拉图 42 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选择( )的任务。 A、难度高 B、难度低 C、难度适中 D、以上三者都可以 43 西蒙和钮厄尔把( )这样的机制成为产生式。 A、虽然……但是…… B、如果……那么…… C、因为……所以…… D、不但……而且…… 44 构成动机的基本因素包括( )和诱因。 A、强度 B、强化 C、水平 D、内驱力 45 (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A、桑代克 B、巴普洛夫 C、斯金纳 D、华生 46 ( )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A、计划策略 B、总结学习 C、元认知 D、派生学习 47 注视一个红色的对象,一定时间以后,再将视线转到白色的背景上,看到一个蓝绿色的对象,这是( )造成的。 A、视觉后像 B、闪光融合 C、联觉 D、遗觉象 48 乐队指挥的听觉差别感受性比一般人( )。 A、少 B、低 C、小 D、高 49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50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51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隐藏类课程四大类课程 5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加强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53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4 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四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55 新课改中,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是(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设置选修与必修课程相结合 56 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D、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课程 57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58 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来的第( )次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 A、6 B、7 C、8 D、9 59 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评价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教师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0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B、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61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C、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62 新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B、突出选拔功能 C、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D、重视学习结果 6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 )。 A、国家课程 B、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 D、地方课程 6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以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A、校长、教师、学生 B、校长、教师、家长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 D、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 65 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中( )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追求和向往,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也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A、职业纪律 B、职业理想 C、职业作风 D、职业义务 6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 )特点。 A、理想性 B、示范性 C、专业性 D、长期性 67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的影响。 A、教育对象 B、教育原则 C、社会生活和群体 D、教育法规 68 《论语》中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中( )。 A、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B、榜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C、封闭教育与开放教育相结合 D、“德育”与“法治”相结合 69 很多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劳动喻为“良心活”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自觉性 B、严格性 C、示范性 D、深远性 70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 A、及时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前瞻性原则 D、预见性原则 71 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等方面共问构成的,其中处于核心和首要地位的是( )。 A、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B、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C、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72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其中( )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A、促进社会功能 B、调节功能 C、教育功能 D、认识功能 73 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是( )是教育法规先要明确的问题。 A、教育的基本原则 B、教育的地位 C、教育的基本制度 D、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74 新义务教育法的修订时间是( )。 A、1996年 B、2006年 C、2016年 D、1999年 7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体罚学生经教不改的 D、故意不完成教学教育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76 学生小李在体育课上跑步时突然昏倒使胸部受伤,经检查小李有先天性心脏病,班主任知道,但体育老师不知情,小李父母要求学校支付小李在医院的住院费这种请求( )。 A、不合理 B、合理 C、只要在学校受伤,学校就应支付住院费用,所以该请求合理 D、体育老师虽然不知情,但是小李在体育课上摔倒或受伤,所以体育老师应负责,让学校支付不合理 7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校园类团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罚。 A、学校 B、家长 C、公安机关 D、教育主管部门 7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收杂费、不收学费 C、不收学费、杂费 D、不收书本费、杂费 79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案宗旨是发展( )。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 80 下列法律法规中将教师视为专业人员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教师资格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0.75分,共30分。 8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以( )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A、教师 B、教材 C、课堂 D、学生 82 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讨论法 83 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84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85 教师的工作具有( )特点。 A、长期性 B、复杂性 C、特殊性 D、延时性 86 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 )。 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 87 历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 )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对立。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感性价值观 D、个人本位 88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包括( )。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 B、开展微格教学 C、反思教学经验 D、进行专门训练 89 从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 )。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90 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 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与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91 遗传决定论主要代表有( )。 A、基督教“原罪说” B、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C、中国古代儿童观 D、洛克的“白板论” 92 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直线式 B、委员会制 C、直线职能式 D、职能式 93 注意具有( )。 A、选择功能 B、保持功能 C、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D、动机功能 94 知觉的基本特征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5 根据记忆时,信息加工处理和储存方式的不同把记忆分为( )。 A、内隐记忆 B、外显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96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主要有(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97 似动知觉包括( )。 A、真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动景运动 D、自主运动 98 下列现象属于注意的外部表现中适应性运动的表现有( )。 A、举目凝视 B、心跳加速 C、侧耳倾听 D、屏息 99 精加工策略包括( )。 A、人为联想策略 B、内在联系策略 C、生成策略 D、笔记策略 100 以能力的功能作为划分标准,可以把能力分为( )。 A、认知能力 B、创造能力 C、操作能力 D、社交能力 101 奥苏伯尔把学校附属中的成就动机分为( )。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利比多 D、认知内驱力 102 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的有( )。 A、助人为乐 B、安慰 C、分享 D、合作 103 元认知由( )组成。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反应 104 沃拉斯的问题解决方面包括( )。 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105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106 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107 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堂管理体系外,还有(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08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109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建构主义理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10 下列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的有( )。 A、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B、重视基础学科的结构化 C、重视课程建设的标准化 D、重视个别差异 111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包括( )。 A、自主学习 B、发现学习 C、探究学习 D、合作学习 112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1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 )。 A、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B、确立可行目标,检查不懈努力 C、坚持机动与效果的统一 D、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114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下列反应爱岗就业的有( )。 A、遵守教育法规 B、认真准备上课 C、认真批改作业 D、认真辅导学生 115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爱国守法”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 )。 A、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B、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C、不得有违背国家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D、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116 教师公平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内容包括( )。 A、坚持真理 B、秉公办事 C、奖惩分明 D、与人为善 117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 )进行考核。 A、政治思想 B、言行举止 C、业务水平 D、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18 关于教师聘任制度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只对所聘教师有约束力 B、聘任制度应体现按需分配的原则 C、聘任制度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D、聘任是一种法律行为,它确立的是双方的法律关系 119 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 )实施义务教育。 A、农村地区 B、少数民族地区 C、城市地区 D、乡镇地区 120 下列属于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有( )。 A、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性和学业成绩 C、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D、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道题,每题0.5分,共10分。 12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 122 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 123 “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 124 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 125 小亮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学生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对小亮的教育应从培养其道德行为入手。( ) 126 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 127 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现象。( ) 128 人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 129 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130 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储存和转化的方式。( ) 131 弗洛伊德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 132 陈述性知识包括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认识策略。( ) 133 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 13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 135 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136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 137 教师对优秀学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 138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慎独”。( ) 139 教育法律体系的母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140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1、B2、A3、C4、A5、A6、D7、B8、C9、C10、C11、A12、C13、A14、A15、D16、B17、D18、D19、D20、B21、B22、A23、D24、B25、A26、B27、C28、A29、A30、B31、B32、B33、A34、C35、D36、B37、C38、B39、D40、B41、B42、C43、B44、D45、C46、C47、A48、D49、C50、B51、D52、C53、D54、A55、A56、B57、C58、C59、D60、B61、A62、C63、A64、C65、B66、B67、C68、B69、A70、B71、B72、B73、D74、B75、A76、B77、C78、C79、C80、C81、ABC82、ABCD83、ABCD84、ABC85、ABD86、BD87、AD88、ABCD89、AC90、AD91、ABC92、ACD93、ABC94、ABCD95、CD96、ABCD97、CD98、AC99、ABCD100、ACD101、ABD102、ABCD103、ABC104、ABCD105、ABC106、ABC107、ABC108、ABCD109、ABC110、ABD111、ACD112、ABD113、ACD114、BCD115、ABCD116、ABC117、ACD118、CD119、AB120、BCD121、B122、B123、A124、A125、B126、A127、B128、A129、B130、A131、B132、B133、B134、B135、B136、A137、B138、A139、B140、A 1 本题考查癸卯学制。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该学制于1904年初颁布实行,又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因此,B项正确。 A项: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也称为“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由张百熙起草。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但并没有实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北洋军阀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该学制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A项正确。 B项:《论语》是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孟子》是由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和公孙丑等创作的作品,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是作者的代表作品。作品主要记录了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人物思想。康德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首次在大学(德国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C项正确。 A项: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著有《理想国》。他是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的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著有《普通教育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梅伊曼是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重视实验,强调从实验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人力投资—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一文中首次阐述了他的人力资本理论,即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题干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方面,总会将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 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二因素论(辐合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其中,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儿童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颜色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即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B项正确。 A项: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人的发展顺序是由基因决定的,教育想要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这是内发论的观点。C项正确。 A项: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属于内发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威尔逊提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属于内发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皮亚杰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必然受到先天遗传及生理成熟发展的影响,这是人的发展的先天因素;实践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是推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属于多因素交互决定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互补性反映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各组成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或者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题干中盲人听觉灵敏属于生理和生理的互补。C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人有不同的差异,它表现在:一,从群体的角度,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二,从个体上看,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C项正确。 A项:中国教育实验的热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教育的科学化为指导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我国教育目的的地位。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项正确。 B项: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英语、数学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正在实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C项正确。 A项: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但不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A项正确。 B项: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统筹教学和各种活动的根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代表人为杜威,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而学科课程,代表人为赫尔巴特,它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恰好相对立。A项正确。 B项: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核心课程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并谋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广域课程是指组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成“社会研究”课程,把物理、化学、生态、生理、实用技术综合成“综合自然科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D选项正确。 A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其中,讲解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包括了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题干中表述的意思是说在学习中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说好,体现的是这种感性的认识比较重要。B项正确。 A项: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系统性原则也叫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7 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上好课的具体要求包括:(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等。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是一节好课的根本标准。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上好一节课的要求,但不是根本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测验的质量指标。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能区分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说明区分度质量指标高。D项正确。 A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一次测验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能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以多次测量的一致性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难度指测验的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要从他人的行为中认识他。“视其所以”是考察行为的动机;“观其所由”是考察行为的途径;“察其所安”则是观察其平时的所作所为。这三步,一步一步地对人进行全面和完整的考察,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D项正确。 A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尊重学生与严格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求处理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0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规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是组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班主任最为经常性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B项正确。 A项: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虽然属于班主任的工作,但不是中心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2 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在我国的发展。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A项正确。 B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院和外院。其中师院为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洋务学堂洋务学堂是清末洋务运动中为培养新的实用人才而创办的以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的新式学堂。它的出现标志着开启了中国大规模学习西方的热潮。一般认为,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洋务学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3 本题考查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可塑性是指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4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教师的职业发展经历非专门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的标志是独立师范教育的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B项正确。 A项:职业化阶段的标志是独立的职业教师的出现,教师不再是一个兼职工作,而是一项独立工作。世界上最早的独立教师是古希腊时期的智者派。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在专业化阶段,教师工作应当被视为专门的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5 本题考查性格的特征。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题干中一个人做事认真是态度方面的表现,A项正确。 B项: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可以根据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四个主要的意志特征进行分析。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如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6 本题考查气质类型。黏液质特征是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其高级活动过程是强、平衡、不灵活。B项正确。 A项:多血质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其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平衡、灵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胆汁质的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不平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抑郁质的特点是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其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弱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7 本题考查想象分类。不随意想象也称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梦是一种不随意想象。C项正确。 A项: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有意想象也叫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及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8 本题考查动机冲突。双趋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便是两个目标同时对我们有吸引力,都想得到,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选其中一个,是双趋冲突。A项正确。 B项:双避冲突也叫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趋避冲突也叫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多重趋避冲突也叫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9 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适应。感觉的适应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其中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明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但很快就习惯了,这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0 本题考查遗忘曲线。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