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
2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处于入职阶段的教师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知识和经验具有表面化的特点。( )
3
师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属于校外课程资源。( )
4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挑山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挑山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的感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绕着走”。这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 )
5
小刚坚持“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生活准则,他的道德发展处于习俗水平。( )
6
教师的基本板书要能体现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表现教学内容的基本事实、基本思想。( )
7
国家课程具有普通适用性,但难以顾及各学校的特殊性。( )
8
小组讨论是一种教学策略。( )
9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
10
一般认为,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但面临新问题时往往会退回到具体运算阶段。( )
11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因此学习结果将会以行为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
12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育模式中,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先知者而存在的。( )
13
知识的储备是个体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知识的储备量越大,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14
根据艾森伯格的理论,当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我帮助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表明该学生的社会行为已达到移情取向水平。( )
15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角色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把掌握的应对方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训练方式称作肯定性训练。( )
16
学习准备状态受智力发展、技能掌握的影响较大,受生理发展状态的影响较小。( )
17
在学车过程中,每次练完倒车入库后,琪琪都会在睡前将整个倒车入库过程在脑海里默默过几遍。琪琪的这种做法属于心理练习,将会显著提升她学车的效果。( )
18
习惯了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就想不到杯子也可以用来插花。这属于思维定势。( )
19
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其监护权由学校行使。( )
20
某教师经常上课迟到,没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学校可以对教师给予行政处分。( )
21
在某小学六年级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教师让没有带教科书的一位学生回家取书,而这位同学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此事故属于学校直接责任事故。( )
22
侵权损害事实的存在是实施法律救济活动的前提。( )
23
某班数学老师要求家委会使用班费给全班同学购买某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练习册,该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24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是基础。( )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25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这主要体现了教育有(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生态功能
D、文化功能
26
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选择功能
27
西周时期的教育特色是“学在官府”“官师不分”,这体现了制约教育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
B、社会经济制度
C、文化
D、地域环境
28
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记忆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张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
A、实质教育
B、生涯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用教育
29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表明教师必须具备( )。
A、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
B、扎实的专业知识
C、高超的教学实践能力
D、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0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角度看,当一个教师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那么,该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 )。
A、非关注阶段
B、虚拟关注阶段
C、生存关注阶段
D、任务关注阶段
31
强调学生的兴趣,注重探究,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工具,这种观点属于(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改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2
在一个5-10人的教室里,由一人扮演教师,他人扮演“学生”,轮流转换角色;“教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模拟教学,专门训练一两种教学技能,并利用视听设备记录过程,然后自主和互评获得反馈信息。这种训练方法是( )。
A、翻转课堂
B、小组合作学习
C、教育实习
D、微格教学
33
老师说:“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看有谁能回答……”这是课堂提问中的( )。
A、引入阶段
B、拟题阶段
C、列题阶段
D、评价阶段
34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如“16-8=8”,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给出得数,还要求学生学会“用十减”“减十加补”等两种以上的计算方式,这属于教育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思维与智慧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5
最能体现教师权威意识的教室座位安排形式是( )。
A、圆桌式
B、马蹄式
C、秧田式
D、小组式
36
科学老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酒精灯,问:“把纸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学生回答:“会”,老师说:“如果把纸折成一个盒子会不会燃烧呢?”学生说:“当然会”。于是老师把纸盒装满水,放在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有燃烧起来,学生议论纷纷,老师说:“为什么装满水的纸盒就燃烧不起来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沸腾与蒸发”,该老师的导入不包括( )。
A、悬念导入
B、激疑导入
C、情境导入
D、故事导入
37
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
A、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B、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善于提问,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D、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38
王老师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带领学生一起用剪刀和胶带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了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王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情境法
39
数学老师在讲授相遇问题时,一开始呈现了“相对、相向、相背、同时”几个词,让学生两人一组用行动表达出这几个字的意思之后才开始讲相遇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 )。
A、抛锚式教学
B、随机进入式教学
C、情境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40
思维导图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策略中的(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1
受张老师邀请,在当地戒毒所工作的夏明爸爸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在“家长一日教师”课上声情并茂地讲解了吸毒的危害及如何远离毒品,并教育同学们要热爱生活。这里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情境陶冶法
C、实践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42
“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教育集体”,这种班级管理策略是( )。
A、行为矫正策略
B、心理辅导策略
C、团体动力策略
D、学校联合策略
43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萌,非常羡慕姐姐每天能够带着红领巾上学,渴望早日加入少先队。对目前的小萌而言,少先队是( )。
A、正式群体,参照群体
B、正式群体,非参照物群体
C、非正式群体,参照群体
D、非正式群体,非参照群体
44
下列不属于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的是( )。
A、两种工具观
B、发生认识论
C、最近发展区学说
D、智力发展内化说
45
亮亮第一次来到田野,非常兴奋,指着地里的麦苗叫韭菜。妈妈告诉他那是麦苗,并从手机里搜出韭菜和麦苗的图片,耐心地给他讲解两者的不同。从这以后,亮亮学会了区分麦苗和韭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亮亮的认知图式发生了( )。
A、同化
B、迁移
C、顺应
D、成熟
46
物理课上,李老师拿出两个鹌鹑蛋,分别放入两个盛有液体的玻璃杯内。结果一个蛋沉了下去,另一个蛋却浮了起来。同学们十分好奇,激烈地讨论起来。这时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课题——浮力。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这属于学生学习阶段中的( )。
A、动机阶段
B、领会阶段
C、习得阶段
D、概括阶段
47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说明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只是在现有水平上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在未来很有可能被再次推翻。以上对于知识的理解更符合下列哪派的观点?(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48
正确完成广播体操动作的记忆,属于( )。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49
关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
B、学习兴趣具有选择性和分化性
C、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很感兴趣
D、对具有游戏因素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
50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特别有自信心,那么学生常常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心理学家布鲁纳把这种学习动机称为( )。
A、好奇内驱力
B、互惠内驱力
C、胜任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
51
初二(5)班数学半期考试,甲乙丙三位同学都得了84分,甲很高兴地说:“我从来没有得到这么高的分数。”乙平静地说:“嗯,这和我的估计差不多。”丙却非常沮丧:“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得这么低的分。”三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 )。
A、动机差异
B、态度差异
C、效果差异
D、目标差异
52
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的过程。下列练习曲线中,图1和图2的纵坐标分别代表( )。
A、工作量;所需时间
B、所需时间;错误量
C、工作量;错误量
D、所需时间;工作量
53
下列不是根据认知差异进行教学活动的是( )。
A、在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进行活动比赛
B、将外向型和内向型的学生混合编组进行课堂活动
C、将课程内容分为偏重理解的内容和偏重记忆的内容
D、将稳重反思型和冲动直觉型学生混合编组进行科技活动
54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是( )。
A、矫治心理异常现象
B、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C、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D、了解心理调适方法
55
对考试焦虑进行心理辅导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
A、强调考试的重要性
B、矫正学生的认知方式
C、培养学生调整自己目标的能力
D、让学生学会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56
下列说法中属于内控特征的归因是( )。
A、由于我没有充分准备,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
B、由于不熟悉考场环境,导致我这次考试发挥失常
C、由于老师命题超纲,导致我做不出那些难题怪题
D、由于老师突然安排考试,因此我对成绩好坏不在乎
57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下列教育行为与可能产生的发展危机不相匹配的是( )。
A、婴儿哭泣,母亲不及时安抚——怀疑
B、幼儿园大班的小圆想帮父母做饭,父母不同意——内疚
C、幼儿尝试自己吃饭,因为撒了一地而被母亲拒绝——自卑
D、初三的王红对未来一片迷茫,家长未给予指导——角色混乱
58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这符合教育的( )。
A、发展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主动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9
下列克服遗忘的策略,使用不恰当的是( )。
A、程英把一个单元需要记忆的单词变成一个故事
B、英语和拼音写法相似,张媛读了英语又去读拼音
C、陈鹏能背诵《琵琶行》后又多背了几遍以加深记忆
D、期末复习时,何威一会儿朗读,一会儿合上书本复述
60
某小学生偷偷带了芒果,并与同桌小红分享。班主任看到后明知小红对芒果过敏,却并未及时制止(小明不知道小红对芒果过敏)。小红食用后因严重过敏入院,小红的家长要求赔偿相关费用。下列选项中应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
A、小明
B、班主任
C、该校校长
D、学校
61
赵老师是某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因王强同学多次迟到,屡教不改,赵老师罚他每迟到一次给班级买一盆盆栽。王强母亲向学校提出申诉,主张侵犯了学生财产权。在这一法律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强是主体,赵老师是客体
B、王强是客体,赵老师是主体
C、王强和赵老师都是主体
D、王强和赵老师都是客体
62
八岁的小丽因意外截去左手两根手指,原学校以小丽有残疾为由,拒绝其入校继续学习,并建议其父母送小丽去特殊学校就读。针对此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权拒收任何学生
B、小丽属于残疾人,本就应该去特殊学校学习
C、学校有招生自主权,对于不符合本校要求的学生,可以拒收
D、小丽虽有残疾,但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学校不得拒收
63
下列行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是( )。
A、某学校开免费兴趣班
B、某学校向学生收取图书借阅费
C、某学校在课后组织师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D、某学校帮生病学生向全校师生众筹医药费
64
教育局在检查需要工作时,认为学校食堂卫生不合格,要求其停业整顿,该校认为食堂卫生检查没有卫生部门的参与,仅由教育局作出检查结论,检查结果不可信,所以提出申诉。该事件反映出的教育行政执法原则是( )。
A、合法性原则
B、越权无效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公开公正原则
6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A、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B、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C、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D、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6
立法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使人民群众有效地参与立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体现了立法应遵循( )。
A、民主原则
B、科学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
D、方向性原则
67
下列关于教育法律事实、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规范三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事实导致的结果
B、教育法律事实是判定教育法律规范是否形成的依据
C、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关系的表现
D、教育法律事实是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直接原因
68
《职业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的经费。”此规定体现了教育法规的( )。
A、形式效力
B、时间效率
C、空间效力
D、对人效力
69
一位老师总是批评做错题的学生没有用心学习,而另一位老师则会认真地给做错题的学生进行讲解。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
A、职业认同的差异
B、职业理念的差异
C、职业知识的差异
D、职业能力的差异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本题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70
讲授—接受式教学的优点有( )。
A、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与研究的方法
C、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
D、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有利于培养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71
以下具有个别教学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复式教学
B、文纳特卡制
C、班级授课制
D、特朗普制
E、道尔顿制
72
某小学三(1)班语文王老师每天会在表格上把每个学生的听写情况按照优、良、中、差记载下来,并拍照传到班级QQ群里。针对王老师的做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了导向性原则
B、将听写情况传QQ群,没有保护学生的隐私
C、在进行家校沟通时,应该注意沟通方式的改进
D、每天详细记载学生的听写情况,非常认真、敬业
E、将听写情况传QQ群,可以让家长更好地督促孩子
73
下列表述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特征的有( )。
A、道德判断的发展从自律到他律
B、思维发展从动作到形象再到抽象
C、记忆发展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D、言语发展从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
E、学习兴趣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
74
小明学习了1元等于10角,1厘米等于10毫米之后,推算出1分钟等于10秒,这属于(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垂直迁移
75
下列情形中,能够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 )。
A、长跑比赛时同学们为李霖呐喊助威
B、李佩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解决了一个难题
C、老师和同学在竞赛开始前对黄红进行鼓励
D、王博看到跟自己情况相似的同伴顺利完成了任务
E、成绩中等的王芳暗下决心这次考试一定要考进前十名
76
某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生,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对其进行调查,拟对该校处以5万罚款。在做出行政处罚前,该校具有下列哪些权利?( )
A、举证
B、申请听证
C、申请回避
D、陈述、申辩
E、提起行政复议
77
某小学五(2)班的李老师怀孕了,她有时会因为做产检或身体不舒服而请假,学校便会让其他老师来顶替李老师上课。该班的家长认为李老师请假次数太多,影响了孩子学习,要求学校换老师。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家长的要求是正当、合理的
B、教师怀孕请假产检是教师的基本权利
C、李老师请假不上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家长要求换老师侵犯了李老师的职业权利
E、学校在李老师请假时,调换其他老师代课保护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一)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将相和》中,孙老师在讲蔺相如见秦王没有交出十五个城池的意思,便要举起玉撞向柱子时,向学生提问:“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位同学回答说:“他是为了吓唬秦王,保住和氏璧。”多数学生认同地点了点头,孙老师询问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却没有得到回应。课堂冷场了。片刻思考后,孙老师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蔺相如会不会真的往柱子上撞呢?”
“会”“不会”教室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此起彼伏。孙老师示意同学们先安静下来,随后组织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人,作为发言和评议代表,并根据各组代表的评议结果给予奖励,学生们讨论热情更加高涨了。
……
甲组代表说:“我们认为他不会,因为他抓住了秦王爱玉的心理……”
乙组代表说:“我们认为会,因为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秦王不履行约定,他就会撞……”
丙组代表说:“我们认为他做了两手准备……”
……
78
针对孙老师的做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较好地运用了形成性评价
B、随意变更授课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
C、做到了随机应变,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
D、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E、适当地运用了激励机制,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声尖锐的哨声打破了教室的宁静,老师急忙问:“是谁在吹口哨?”同学们左顾右盼似乎想找出吹口哨的人。“请大家把双臂放在桌上,把头趴在手臂上。”同学们迅速按要求去做。“相信同学们是诚实的,刚才吹口哨的同学举起你的手。”老师在沉静中等待……一会儿,后排一个头趴得低低的同学试探着挪动自己的手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终于把手举到半空中,马上就放下了。“同学们,把头抬起来,继续上课。”下课后,举手的同学主动找到老师说是他吹了口哨并承认了错误。
79
针对该老师的做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B、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C、将课停下来寻找吹口哨的人,耽误了有效教学时间
D、有一颗宽容的心,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同时也有教育作用
E、没有马上批评扰乱课堂秩序的人,会助长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三)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张老师一接手初二年级(1)班的班主任,就开始了解学生,她认真阅读全班学生的相关资料,很快摸清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上课时她发现小汪无精打采,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作业要么不做,要么做不完整;下课却精力旺盛,追逐打闹,以模仿影视剧中的“武侠”为荣……科任老师和同学几乎天天来告状。
张老师利用班会活动对全班进行纪律教育,又找小汪单独谈话,希望他能遵守校纪班规,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个好学生。他口头上答应了,可实际上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长进。张老师再次找他谈话,交谈中,了解到小汪十分怨恨以前的班主任,就问:“你为什么恨她?”小汪说:“因为她经常批评我。”张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她要批评你?”小汪回答:“因为我经常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张老师说:“其实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勇于认错,但还不够,你觉得该怎样才好?”
小汪最后保证:“我要遵守纪律,好好与同学相处,认真完成作业……”
后来,张老师还到小汪家去家访,与其他科任老师、原班主任沟通,对小汪的了解更全面了。此后,小汪无论是在遵守纪律上,还是学习上,都有了一些进步。张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他一起分析影视中的“武侠”,让他感受到老师时时都在关心自己。同时,张老师还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与他同桌,事先提醒她,不要歧视小汪,要耐心帮助他。
小汪在大家的帮助下逐渐转变。大家发现,小汪学习努力了,能遵守纪律了,不再模仿“武侠”了,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全班同学也从中受到教育,班风班貌有了很大改观。
80
根据上述材料,对老师评价正确的有( )。
A、运用了平行教育原则
B、符合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C、主要扮演了心理调节者的角色
D、采用的情境陶冶、实践锻炼等教育方法
E、了解小汪的方法有观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和调查研究
81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A、教育学生有固定的方法,要以情入手转化他们
B、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C、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通过谈话转化学生
D、班主任要有耐心、信心和毅力,因为班主任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
E、学生的参照群体对学生影响很大,班主任要了解学生选择的参照群体,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四)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数学课刚开始,老师就说:“同学们,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学与数学’。”老师板书“文学与数学——从《西游记》谈起”。
见学生一脸惊疑的神色,老师接着说:“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但可能大家没注意到其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去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与一妖魔相遇,妖魔喝道:‘我数百年的修炼才有今天,你小小年纪算得了什么,快与我闪开。’孙悟空哈哈大笑着说:‘你连我孙子还够不上呢!’。”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接着,老师把事先录制好的,由班上故事大王韩同学讲的故事录音播放出来:“老孙年纪的四分之一是在花果山为王;后来又上天当了290天齐天大圣,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等于你在下界的290年;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度过了我年纪的一半;然后护送师父去西天取经,至今又有10年了。你算算我有多大岁数?”老师要大家来算算孙大圣的岁数,同学们热烈讨论后,纷纷拿出纸笔计算起来。经过一番思索和计算,大家终于知道孙悟空当时有1200岁了。
最后,老师说:“同学们,文学作品里的数学具有神奇色彩和诱人魅力,我们应该关注文学作品里的数学问题。”
82
针对该老师的教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程序性
B、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C、教学设计主要受行为主义的影响
D、设置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
E、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83
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A、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B、学习是由学生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建
C、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考虑“为什么学”,“如何学”,“怎么学”
D、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传授系统知识,注意课堂规范,保证“目标—过程—评价”三部曲的顺利完成
E、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探究,获取知识
(五)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学二年级学生小明,性格活泼好动,喜欢和同学玩闹。上课也喜欢回答问题,经常是还没有想清楚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回答,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作业时书写速度通常较慢,对数学符号的辨认有一定的困难,如经常将“8”写成“∞”等等,导致考试成绩远落后于班级平均水平。妈妈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其他同学都比我聪明,我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们。”小明的妈妈很生气,认为小明是在找借口,于是说要是小明下次考不到90分就不允许他跟其他小朋友一块儿玩了。从此以后,小明每次遇到考试就肚子痛。妈妈拿小明没有办法,只好去找老师商量,老师建议小明的妈妈不要太着急,应该给小明足够的时间,并建议多给小明一些鼓励。妈妈回来后对小明说:“你下次要是考了60分,我就带你去动物园。”小明果然完成了任务。妈妈又给小明设定了65分的新目标……渐渐地,小明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
84
针对此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小明的认知方式属于冲动型
B、小明的归因方式容易造成习得性无助
C、考60分就可以去动物园玩,这属于负强化
D、考不了90分就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玩,这属于正强化
E、为了让小明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应该加强无意注意的培养
85
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A、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来选择
B、进行成绩的横向比较,可以激发儿童的自尊心
C、对孩子不能用惩罚的方式,都应该用鼓励的方式
D、家长应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E、近景性目标的设立能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可激发学习动机
(六)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王老师是某小学三年级(7)班班主任。有一天,该班学生小林违反学校纪律,将新买的小型风扇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玩耍时被王老师没收。课后,王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求期中考试进步五名就可将风扇归还给他,并让小林写下保证书。期中考试后,小林只进步了两名,但因十分喜爱此风扇,便要求王老师归还。王老师以保证书所设定的目标未完成为由拒绝归还风扇,并在班上公布了此事,言语较为激烈,说小林没有完成要求还好意思来要东西。小林的妈妈得知此事后,在家长群里指责王老师没收东西私自使用,有损师德。此事引起了较大风波。最后,校领导要求王老师另买新的风扇归还给学生,并以给学校惹事为由对王老师处以300元罚款。
86
针对此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王老师无权没收学生私有财产
B、学校不能对王老师处300元罚款
C、王老师有权没收,但不能私自使用
D、学校为保护学生财产权,以罚款给老师警告的做法正确
E、小林妈妈将王老师没收学生物品私自使用的事扩散到家长群,属于侵权行为
87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A、遵守校纪校规是学生应尽的义务
B、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专业素质
C、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D、教师应知法懂法,对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
E、学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A2、B3、B4、A5、A6、A7、A8、A9、B10、A11、B12、B13、B14、B15、A16、B17、A18、A19、B20、A21、B22、A23、A24、A25、C26、D27、A28、C29、B30、D31、A32、D33、A34、A35、C36、D37、C38、A39、D40、C41、D42、C43、A44、B45、C46、A47、C48、A49、B50、A51、D52、D53、A54、A55、A56、A57、C58、B59、B60、D61、C62、D63、B64、B65、A66、A67、B68、D69、B70、AC71、BDE72、BCD73、BCE74、AD75、ABCD76、ABCD77、BDE78、ACDE79、ABD80、ABCE81、BCDE82、ADE83、ABCE84、AB85、ADE86、BCE87、ABCDE
1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1)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2)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表述正确。
故表述正确。
2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他们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其中,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素质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第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点。第三,形成了教师所需要的一部分独特的优势素质。由此可见,题干描述为教师入职前的准备期的特点。
故表述错误。
3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资源的分类。根据空间分布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其中,校内课程资源指的是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经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因此,师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属于校内课程资源。
故表述错误。
4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所谓渗透性德育,是针对德育工作的方法而言,指一个环境的人文道德氛围通过思想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影响学生,使其逐渐形成并确立先进思想道德意识的德育工作方法。题干中,该语文老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语文课文学习到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这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
故表述正确。
5
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其中从第二种水平——习俗水平开始,儿童已能理解维护自己的家庭、集团或国家的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会那些直接的和表面的后果。儿童的态度不只是遵从个人的期望和社会的要求,而且是忠于这种要求,积极地维护和支持这种要求,并为它辩护。也就是说在这一水平上儿童学会了忠诚、感恩或公平合理,他们能够帮助别人,使别人愉快。题干中,“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意思是指你给我木桃,我回赠你美玉。表明儿童已经习得人际交往中的感恩与公平规则,并在这种规则的指导下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处于习俗水平。
故表述正确。
6
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板书。板书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板书的内容包括:(1)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由此可知,教师的基本板书要能体现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表现教学内容的基本事实、基本思想。
故表述正确。
7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的相关内容。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由此可知,国家课程具有普通适用性,但难以顾及各学校的特殊性。
故表述正确。
8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策略的分类。教学策略指教师所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间相互作用的设计。教学策略包括:(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3)个别化教学策略。其中,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小组讨论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合作教学活动,它设立了组间同式、组内异式的小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教学的建构形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因此,小组讨论是一种教学策略。
故表述正确。
9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二是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平衡性的教育启示是,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题干混淆了二者的教育启示。
故表述错误。
10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形式运算阶段中个体的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进程会体现出差异性,即有的儿童进入某一阶段先于或迟于其他儿童,年龄的表述只具有平均数的含义。在不同学科方面的认知发展也不尽相同。青少年一般先在自然学科领域出现形式运算思维,在社会学科领域的思维发展较慢。而且,同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的思维可能达到了形式运算水平,但遇到新的困难问题时,其思维又可能会退回到具体运算水平。成人即使不在15岁、20岁左右一般达到某些形式运算的阶段,他们却在特殊的兴趣或能力范围内使用形式运算。由此可知,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但面临新问题时往往会退回到具体运算阶段。
故表述正确。
11
本题考查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它包括以下特点:(1)学习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普遍现象;(2)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还包括从不会到会的行为变化的过程;(3)所说的“行为”,既包括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也包括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为;(4)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5)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6)“行为变化”,既包括由坏向好的变化,也包括由好向坏的变化。因此,学习的结果并非单纯以行为变化的形式表现,也会以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为展现。
故表述错误。
12
本题考查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也被称为非指导模式。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模式中,他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育模式中,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存在的。
故表述错误。
13
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其中,知识经验是指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已有的知识储备的质与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主体具有有关的专业知识储备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多。但若大量的知识经验是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在头脑中,则对于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
故表述错误。
14
本题考查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判断分为五阶段:(1)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助人或不助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直接利益、将来的互惠,或者由于自己需要或喜欢某人才关心他;(2)需要取向的推理。他人的需要与自己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儿童对他人身体的、物质的和心理的需要表示关注。儿童仅仅是对他人的需要表示简单的关注,并没有表现出自我投射性的角色采择、同情的言语表述等;(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儿童在证明其助人或不助人的行为时所提出的理由是好人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形象,以及他人的赞扬和许可等;(4)分为自我投射性的移情推理和过渡阶段。在前一阶段,儿童的判断中出现了自我投射性的同情反应或角色采择,他们关注他人的人权,注意到与一个人的行为后果相联的内疚或情感。而在过渡阶段,儿童选择助人或不助人的理由涉及内化了的价值观、规范、责任和义务,对社会状况的关心,或者提到保护他人权利和尊严的必要性等。但是,儿童并没有清晰而强烈地表述出这些思想;(5)深度内化推理。儿童决定是否助人的主要依据是他们内化了的价值观、规范或责任,尽个人和社会契约性的义务、改善社会状况的愿望等。此外,儿童还提到与实践自己价值观相联系的否定或肯定情感。题干中,“我帮助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的表述说明儿童对他人身体的、物质的和心理的需要表示关注,表明儿童处于对他人需要的关注阶段,并没有表现出自我投射性的角色采择。因此,表明该学生的社会行为已达到需要取向水平。
故表述错误。
15
本题考查肯定性训练的相关知识。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请求。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2)拒绝。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表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题干中,通过角色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将对应的方式运用到生活中,就是表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的一种方式。因此,这种训练方式称作肯定性训练。
故表述正确。
16
本题考查学习准备的相关知识。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状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大体可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生理方面的发展状态,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程度,这是构成准备状态的物质基础。只有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儿童才能顺利地学会某些动作和行为,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超越阶段进行学习往往不能产生有用的效果。二是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准备,这是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条件。智力的发展和技能的掌握不仅与生理发育的一定成熟程度相适应,而且要求某些先行心理因素的发展为其前提,这些先行的心理因素又是与较早的生理发育程度相适应的。特别是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已经获得发展的智力因素成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所必不可少的准备。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准备,如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态度和习惯、生活经验与人际交往等,这些因素的准备状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因此,三者都对学习准备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故表述错误。
17
本题考查操作技能的相关知识。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可以把练习方式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其中,心理练习是练习者在头脑中模拟练习的动作以及要求。题干中,琪琪睡前会将倒车入库的过程在脑海中默默过几遍,符合心理练习的定义。因此,琪琪的这种做法属于心理练习。
故表述正确。
18
本题考查功能固着与思维定势。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思维定势,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惰性。它使我们趋向于以习惯的方式看待物品的功能或用途,而看不见物品其他方面的用途。题干中习惯了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就想不到杯子也可以用来插花,这属于功能固着,也是一种特殊的定势。
故表述正确。
19
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故表述错误。
20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法》。根据《教师法》第八章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题干中,某教师经常上课迟到,没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可以对教师给予行政处分。
故表述正确。
21
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理办法》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题干中,这位同学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对学生造成直接伤害的是校外第三人,但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回家拿书,这属于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活动,学校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但不是直接责任。因此,此事故不属于学校直接责任事故。
故表述错误。
22
本题考查法律救济的相关内容。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申诉并要求解决,予以补救,有关国家机关受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救济的前提是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因此,侵权损害事实的存在是实施法律救济活动的前提。
故表述正确。
23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为人师表;(5)教书育人;(6)终身学习。其中,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是指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某班数学老师要求家委会使用班费给全班同学购买某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练习册,属于强制行为,是在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谋取私利。因此,该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
故表述正确。
24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为人师表;(5)教书育人;(6)终身学习。其中,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是指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是基础。
故表述正确。
25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其中,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生态功能等。其中,教育的生态功能是指教育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1)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2)通过发展创造科学技术,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提高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和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题干中,垃圾分类知识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这主要体现了教育有生态功能。C项正确。
A项: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环境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1)定向功能;(2)选择功能;(3)调控功能;(4)评价功能;(5)激励功能。其中,选择功能是指教育目的规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教育者会根据这样的标准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因此,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D项正确。
A项:定向功能是指教育目的能给教育指示未来方向(“谁培养人”“陪养什么样的人”),还包含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具体路径。具体表现为:一是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教师知道自己教学的重点;二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调控功能是指教育目的是社会根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评价功能是指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7
本题考查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西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只有官府才有人力和财力制作书籍,具备制作各种教育器物的条件,只有官府有实力开办学校,这就是“学在官府”。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教师还未称为单独的社会职业,皆由政府职官来兼任,这便是“官师合一”。由此可见,形成西周“学在官府”“官师不分”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A项正确。
B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包括:(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体现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6)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8
本题考查形式教育的内涵。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记忆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体现了张老师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张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形式教育。C项正确。
A项: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生涯发展教育旨在帮助一个人具备工作所需的适应技巧,使他们能在社会变迁当中所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