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 1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育应当着重( )。 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 B、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C、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2 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3 教育活动的归宿是( )。 A、教育理念的诞生 B、教育目标的产生 C、教育目的的实现 D、教学目标的实现 4 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 A、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意义 B、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C、激发爱国主义的意志 D、做一个爱国的人 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康德 6 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大思政课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好的思政课不只是授人以渔,还要授人以“爱”。在毕业典礼这堂生动的思政课上,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特意弯腰蹲下,为被称作“轮椅学霸”的张济凡拨穗。材料中体现了思政德育中( )的重要性。 A、知 B、情 C、意 D、行 7 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这属于( )。 A、感受美 B、鉴赏美 C、创造美 D、领悟美 8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校园物质文化 B、组织制度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课程活动文化 9 客体永存性的概念是在以下哪个时期形成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 将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无条件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这就是( )。 A、操作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经典条件反射 11 在北京冬奥会这堂课上,我们讲述的内容既包括冬奥会开设的运动项目种类、某些运动项目所使用的物理原理,又包括为什么中国能够实现举办奥运盛会与防止疫情扩散的双赢?为什么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是中国人民的成功,又是世界人民的成功等。这堂课主要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 )为主管理的体制。 A、省级人民政府 B、地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地方人民政府 13 以下哪一项不是对于教师运用实习作业法时提出的要求?( ) A、提出明确要求 B、选择恰当的方式 C、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D、做好事后检查 14 在教育活动中,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育是(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15 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6 少年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属于( )。 A、经验型 B、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C、理论型 D、经验理论型兼备 17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师偏好 B、教学媒体 C、教学目标 D、学生水平 18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为( )。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9 价值观的萌芽期是( )。 A、高中阶段 B、初中阶段 C、小学阶段 D、幼儿期 20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有时稳定的 D、比较稳定的 21 从小在“鸡娃”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数人只是被动接受“填鸭式”灌输,从提升孩子的内驱力方面来说,兴趣的启蒙与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喜欢这样东西,才能真正做到完全投入自己的热情。材料中的“内驱力”指的是( )。 A、认知内驱力 B、好奇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22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 )的高低。 A、接受能力 B、智力水平 C、理解能力 D、应变能力 23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24 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 )。 A、认知复杂程度 B、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 C、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D、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25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句话体现了( )的重要性。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26 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民主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多元化 D、教育的终身化 27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生活本身 28 教学的特殊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 C、协同教学 D、复式教学 29 教师能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间接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广延性 30 ( )认为婴儿必先具有客体永存性的概念,才能形成依恋。 A、习性学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31 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是( )。 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制 D、终身教育 32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被称作( )。 A、平衡 B、顺应 C、同化 D、适应 33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34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出现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5 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36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皮亚杰 37 学前儿童认为“儿子”就是代表小孩,当他看到一个长满胡须的男子也是某人的儿子就感到非常惊奇,这反映了其心理发展的( )。 A、知觉的特点 B、记忆的特点 C、思维的特点 D、想象的特点 38 主张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读书指导法 B、发现法 C、练习法 D、程序教学法 39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学校的( )。 A、教育方针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40 课外活动的项目、形式、方式、参加人数等不受学校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活动项目广泛,形式灵活生动。这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 A、自主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灵活性 41 婴儿思维形式以( )为主。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概括思维 D、创造思维 42 日前,教育部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中,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对上述材料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教育起点公平要强调,教育过程公平同样值得重视,每个学校都要平等对待每个入学学生,不能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务情况而区别对待 B、问题的核心,并于是不是要收集、掌握学生家庭信息,而在于怎么使用这些信息、服务的目的以及家长能否实施有效监督 C、要切实保障每个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权,就必须做到“有教无类”,取消不合理的入学门槛,以免为适龄孩子入学制造人为障碍 D、收到这些信息,主要是为了让教育部门及学校据此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帮扶,材料中的举措显然有些“反应过度” 43 一位普通天津市民花上1000多购票看演唱会,记者问他:“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他说:“值得。”从行为的动机理论看,其行为宜用( )理论解释。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高层次需要说 44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45 将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0.4分,共4分 46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 47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青少年期关系最为密切,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大特点。( ) 48 教学是实施各方面教育的基本途径,说明它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 49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 50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 51 体育的任务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 ) 52 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近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 ) 53 难度系数是衡量考试难度的标准,难度系数越小,表示题目越容易。( )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 55 文化越是发达,其传承越依赖于系统的教育。( ) 三、填空题。共3题,每空0.5分,共2分 56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 和培养品德行为。 57 教育学是研究 ,揭示 的一门科学。 58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分为 技能、对话技能、指导技能。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59 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60 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3分) 61 简述教学过程的环节。 五、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2分,共4分 62 社会化 63 形成性测验 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9分,共18分 64 根据动机的认知理论,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5 几十年来,众多校长和教师一直都在“应试”和“提升学生素质”间纠结。一方面,社会各方极其看重中考、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学校要下大力气开展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这个看上去难以解决的两难问题,实际上隐含着破解之道。请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谈谈这个“破解之道”。 七、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12分 (一) 材料一:暑假期间,“孩子去哪儿”成为讨论热点,在众多选项中却很难看到“社区”这个答案。一众教育场景中,社区常常仅被当作教育治理的末端环节,其在重塑教育新生态、推动立德树人上的意义,还远未获得学界和社会充分讨论。其实,如何吸引儿童重回社区,既是“双减”向纵深的一大着力点,也是开展高质量生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关键一课。 材料二: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在此意义上,社区是非常适合儿童的城市公共空间,有着时刻上演的真实生活和稳定玩伴,这是学校、机构、家庭无法比拟的优势。 66 问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社区在学校教育中缺失的原因有哪些?(6分) (2)请结合陶行知的相关理论,谈谈社区教育的重要性。(6分)
1、D2、C3、C4、D5、D6、B7、B8、C9、A10、D11、B12、C13、C14、A15、C16、A17、C18、B19、B20、D21、A22、B23、D24、D25、A26、C27、A28、D29、C30、D31、C32、C33、D34、A35、A36、C37、C38、B39、D40、D41、A42、D43、D44、B45、D46、B47、A48、A49、A50、A51、B52、B53、B54、A55、A56、品德意志57、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规律58、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 1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教学观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主要表现在:(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题干中,“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对德育方法的掌握。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几种方法。其中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因此,C项正确。 A项:奖励和惩罚是德育方法中品德评价法包含的内容,因此不属于比较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教育法也称为道德修养法,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其中,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所以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应是落实到行为的展现,即做一个爱国的人。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 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发展。康德是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是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他的教育教学观对我国现今教育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D项正确。 A项:洛克,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提出了“白板说”。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他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中,情,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题干中,强调的是好的思政课不只是授人以渔,还要授人以“爱”,即关爱学生,这属于一种情感体验,包括校长弯腰蹲下为张济凡拨穗,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大爱,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B项正确。 A项:知,即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的是美育的目的。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其中,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鉴别美主要是区分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欣赏美要求有美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并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B项正确。 A项:感受美指的是学生对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只有人才具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创造美指的是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对美的创造。创造美的能力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现实美的创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指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文化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此,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C项正确。 A项: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校园设施文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的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认知特点有:(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A项正确。 B项:前运算阶段(2~7岁)的认知特点有:(1)“万物有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认知特点有:(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这是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的认知特点有:(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以狗为研究对象首创的,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发现将食物呈现给狗时,狗分泌唾液,将铃声呈现给狗,狗不分泌唾液;但如果伴随食物反复呈现铃声,那么狗就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声,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即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D项正确。 A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斯金纳。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无条件反射是指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条件反射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形成一种固定的条件性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 本题考查对教学原则的理解。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其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题干中,课上既讲述了冬奥会开设的运动项目种类和运动项目所使用的物理原理,又包括为什么中国能够实现举办奥运盛会与防止疫情扩散的双赢。既包含科学知识又涉及民族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B项正确。 A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项正确。 A、B、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 本题考查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学生依据教师安排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施要求包括:①提出明确要求;②选择恰当的方法;③做好事后的检查。C项,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是练习法的要求不属于实习作业法的要求。与题干相符,当选。 A、B、D三项:均属于实习作业法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4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特点是: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题干中的描述符合家庭教育的特点。A项正确。 B项: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能力是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 本题考查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 本题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少年期是指个体从11、12岁到14、1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到了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便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质变。但是,少年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A项正确。 B项:青年初期,即14、15岁至17、18岁青年的特点,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在初中一年级以后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到高中,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逐步趋于稳定的优势。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