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根据题目表述,判断对错。 1 赫尔巴特等人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过程,主张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 2 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 3 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4 如果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发展水平,这说明人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 5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指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 6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中的完整的人。( ) 7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心智能力而不是获得知识。( ) 8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 ) 9 从形式上看,教师的劳动是建立在集体协作基础上的个体脑力劳动。( ) 10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 11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意义记忆能力逐渐发展,机械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 12 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 ) 13 幼儿听老师讲大灰狼扮成兔妈妈想要吃小白兔的故事后,对大灰狼憎恶,对小白兔友善。这里发生的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 14 人本主义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心理疾病患者能自由地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 1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无意注意。( ) 16 小溪是一个话很少的女孩子,不喜欢人多嘈杂的环境,爱好阅读和写作,对事情常有独到的见解,由此可以判断小溪的认知风格更有可能属于内倾型。( ) 17 先行组织者是课前辅导的教学组织管理者。( ) 18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于零到一岁的婴儿,家长应该积极地、始终如一地满足其需要。( ) 19 适应性教学追求的目的是缩小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 20 在教育实践中,所有与教育有关的行为都必须以教育法律规范来约束。( ) 21 教育法是国家大多数公民意志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 22 在国庆放假期间,小涛约了几个同学到学校踢足球时撞掉门牙,家长要求学校承担医疗费。由于事故在校内发生,学校应承担部分事故责任。( ) 23 如果学生违反纪律,教师可以给予其警告或记过等处分。( ) 24 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 25 小强是一名初三在校生,参与团伙抢劫。由于年纪只有15岁,故不能处于刑事处罚。( ) 26 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态度去对待所有学生,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 27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渊博的学识以及奉献精神等素质。( ) 二、单项选择题。根据题目表述,选择合适的答案,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28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 )对教育质量的规定性。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政策 29 芳芳近段时间因父母离异,情绪十分低落,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班主任张老师发现之后,时常找芳芳交谈、疏导,鼓励她从家庭阴影中走出来。在此案例中张老师扮演的角色是( )。 A、班级领导者 B、行为示范者 C、学习指导者 D、心理辅导者 30 学校派工作了两年多的王老师参加了一次“国培计划”,回校后他说:“参加这样的集中学习,收获较大,解决了我的许多困惑。”这里有效促进王老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 )。 A、职前培养 B、岗前培训 C、在职培训 D、资格培训 3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学生严格教育原则的是( )。 A、严而有理--合理 B、严而有礼--礼节 C、严而有度--适度 D、严而有恒--永恒 32 教育学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的目的不仅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而且要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这说明了教育学的价值是( )。 A、丰富教育理论 B、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C、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D、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33 片面追求升学率易造成教育的荒废,这是教育的( )。 A、正向个体功能 B、负向个体功能 C、正向社会功能 D、负向社会功能 34 依照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中,不包括( )。 A、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B、具有师范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C、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D、具备承担教育教学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5 为了提醒幼儿便后冲水,秦老师在每一个马桶盖上都贴上了一张特别漂亮且富有提示意义的卡通画,效果很好。秦老师这一做法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情境陶冶 D、品德评价 36 数学课上,张老师在教“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了祖冲之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与圆周率的故事。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37 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实行导生制 B、实行学分制 C、把教室改为作业室 D、改良班级授课制 38 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设计 D、课程类型 39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习者的心理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它比较适合的教学领域是( )。 A、语言 B、物理 C、数学 D、历史 40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学校置本科正教员一人”,“任教授学生的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这是( )的开端。 A、训导制 B、级任制 C、导师制 D、班主任制 41 班级规章制度是由师生共同参与、民主协商制定的,学生依章做事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体现了班级规范的( )。 A、指向作用 B、制约作用 C、自律作用 D、协调作用 42 在班级组织改革尝试中有一种特朗普制,其特点是( )。 A、小班上课,大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 B、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 C、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小组合作研究 D、小班上课,大班讨论,小组合作研究 43 以下哪一项是我国课程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 ) A、实现学科课程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B、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C、实现超越目标取向,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D、实现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 44 班主任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一些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体现的班级日常管理的( )。 A、方向性原则 B、可测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约束性原则 45 学生的品德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顶端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 46 某老师在做经验交流时,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对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这位老师可能更支持( )。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7 吴老师是初二(2)班的班主任,在他上课时,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有的看书、翻作业本;有的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当吴老师提问时,大家都非常紧张,生怕被点名,没有人主动回答问题。这种课堂心理气氛是(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失控的 48 为了准备两个月后的高考,小轩从寝室搬了出来,在学校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区里租了一个单间认真备考。小轩的行为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组织策略 B、计划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49 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十分注重问题的逻辑顺序,喜欢一步一步地解决。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整体性 D、系列性 50 李教授参观一所中学时,翻了翻学生课桌上的课本,问道:“地下一千米比地面冷还是热?”学生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旁边的任课老师急了,马上问学生:“地球深层是什么地质结构?”全班同学马上回答:“是熔岩。”以上案例中,学生对地球结构的学习属于(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模仿学习 51 某老师认为学生对三角形定义的学习和总结,有助于正方形定义的学习,那么这位老师更多受到以下哪种理论的影响?( ) A、相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元认知理论 D、情境性理论 52 小秋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十分调皮,上课常常发出一些奇怪的声响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每次老师都要对其严厉制止,为此打断课程,许多老师十分头疼。为了改变小秋这一行为,班主任和其他几位任课老师商量,决定以后小秋每次发出奇怪声响时,老师都继续上课不予理睬,慢慢地小秋也就不再发出声响了。这一案例中班主任采用的方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53 妈妈为小楠和小薰榨了两杯同样容量的鲜果汁,分别装在大小不同的玻璃杯里,妈妈让小楠先拿,小楠说:“我要这杯多的。”小薰在旁边说:“其实两杯是一样多的。”根据两姐妹的回答,可以判断出小楠和小薰分别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54 胖虎是学校初二年级的学生,老师发现他在学校里偷偷吸烟,经过班主任老师的教育,胖虎认识到了吸烟的坏处,表示再也不吸烟了。后来老师又多次发现他在学校厕所或校园周围吸烟,每次询问他,胖虎都说自己确实不想吸烟了,但就是忍不住。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最应该对其从哪方面进行教育?( )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55 小芳的妈妈乐于助人,受其影响小芳在学校也常常关心帮助同学,小芳的学习属于( )。 A、试误学习 B、领悟学习 C、强化学习 D、观察学习 56 关于智慧技能的学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B、概念通常需要反复背诵学习 C、要选择和呈现合适的正反例证 D、可以从例子中概括出规则来学习 57 按科尔伯格的观点,划分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主要看其( )。 A、心理冲突情况 B、人格发展情况 C、道德行为发展情况 D、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情况 58 以下关于引发和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问可引发学习的多种认知过程 B、学习是要记住教师和课本中呈现的内容 C、原有的知识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D、学习的认知过程主要是由教师来引发和促进 59 以下不属于班杜拉对学生行为强化的方式是(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榜样强化 60 某小学低年级教师喜欢用“真棒、真行”表扬学生,学生往往得到满足,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其表扬不再感兴趣。这一现象说明( )。 A、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激励不感兴趣 B、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物质激励更感兴趣 C、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认知内驱力有所减弱 D、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附属内驱力有所减弱 61 教师希望测量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其编制的试题很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这说明该试卷的( )。 A、内容效度高 B、校标效度高 C、同质信度高 D、复本信度高 62 下列关于教育法律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权利和义务不一定是对等的 B、权利和义务对其主体来说,具有可选择性 C、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由教育权利和义务构成 D、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成对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63 关于我国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共性表现,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违反二者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B、二者以共同的现实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 C、二者都对社会关系起调整作用,对人的行为起规范作用 D、教育法规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教育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方向 64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项权利属于( )。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自由权 C、评价学生权 D、参与学校管理权 65 我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该条款包含的教育法律救济方式有( )。 A、行政、诉讼 B、仲裁、调解 C、行政、仲裁 D、诉讼、调解 66 以下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权利与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学校具有教育管理学生的权利 B、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C、学校不得开除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 D、学校应无条件接收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 67 学校上课铃响后,教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内容给学生上课,在此情境中,下列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的是( )。 A、教师与学生 B、学生与学校 C、教师与学校 D、教师与教案 68 幼儿园园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损害幼儿身体健康或者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若情节严重,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停止其招生。这属于教育行政处罚中的( )。 A、人身自由罚 B、行为罚 C、财产罚 D、声誉罚 69 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首先体现在( )。 A、学校平等 B、教师平等 C、机会平等 D、教材平等 70 从系统管理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体现为伦理关系、管理关系、法律关系与人际关系等,处于高层次的是( )。 A、伦理关系 B、管理关系 C、法律关系 D、人际关系 71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从教育法律法规看,该表述属于( )。 A、概念性法规 B、原则性法规 C、技术性法规 D、确定性法规 72 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首次增加以下哪一条?( )。 A、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B、公正对待学生 C、保护学生安全 D、平等对待学生 三、判断简析题。根据材料,回答对应的问题。 (一) 根据下面材料,作答73、74题 张老师是某中学一名语文老师,他在教学中常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学校领导听课后,认为张老师没有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张老师进行了批评。 73 张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 74 为什么?( ) A、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不能随意删减 B、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生成的 C、学校领导对张老师的批评是课程领导力强的表现 D、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 E、语文教学可在课标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照搬教材 (二) 根据下面材料,作答75、76题 李老师为了帮助班上同学树立学习信心,在一次考试中有意降低考试难度,结果班上学生都考了比平时高的成绩,当分数公布时,全班同学都喜形于色,甚至有些忘乎所以。见此情况,李老师说“大家考得好,我很高兴,但大家想想为什么每个学生都比过去考得好呢?” 75 李老师这样做对吗?( ) 76 为什么?( ) A、李老师的话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B、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促进性原则 C、李老师有意降低考试难度违背了教学原则 D、李老师的做法满足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需要 E、李老师希望学生能对这次成绩的提升进行外部归因 (三) 根据下面材料,作答77、78题 王某是一位全职太太,孩子在一所小学上学,因琐事与老师产生了矛盾。王某一气之下把孩子领回家,自己在家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后来经过教育主管部门与社区的劝解,加之王某自己对有些学科完全无法辅导,只好又把孩子送回学校。 77 从教育法律角度看,王某选择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的行为是否正确?( ) 78 为什么?( ) A、根据我国《教育法》,王某应当为孩子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B、根据我国《教育法》,教育主管部门与社区无权干预王某的选择 C、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王某可以中止孩子在校接受教育 D、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王某必须保证孩子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E、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王某有权选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 (四) 根据下面材料,作答79、80题 何老师的好朋友在校外办了几家教育培训机构,经何老师介绍,他班上的很多学生都交费参加补课,成绩有所提高。学校知道后,给予何老师警告处分,取消各类评优评先资格。何老师不服学校的处理结果,提出抗议。 79 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 80 为什么?( ) A、学校要有包容心,对教师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何老师介绍本班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违背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C、参与有偿补课使教师的职业观、价值观不同程度被扭曲,师德师风建设无法有效开展,学校应该严加处理 D、何老师的做法虽然欠妥,但个人没有从中得利,没有违背教育部的规定,学校处分过重,他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诉 E、教师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何老师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而不是让学生通过补课来提高成绩 四、案例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对应的问题。 (五) 某小学周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为此她穿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裙子上用双面胶粘上了很多自己手工制作的红色小花,非常炫目。 上课过程中,周老师的教学环节比较清楚,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其中有一点让听课老师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周老师在课堂上只要发现某个同学发言积极,活动积极,就取下一朵小红花贴在孩子额头上。 课后,有几个孩子围着周老师要小红花。周老师问:“为什么呀?”孩子们说,他们上课的时候也举手了,但老师没有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于是,周老师拿出小红花,贴在了他们几个的额头上。还剩下几朵,也给了其他没有举手的同学。 81 在此案例中周老师的哪些做法属于有效教学行为?( ) A、课前准备充分 B、注意形象打扮 C、教学环节清楚,教学设计有创意 D、用小红花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E、给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发了小红花 82 就周老师的教学可提出的建议有( )。 A、公开课应该是常态课,不要上成表演课 B、小红花不应贴在额头上,以免影响学生形象 C、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扩大激励范围 D、减少与课堂无关的外部刺激,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E、制定合理的奖惩标准,使每一朵小红花都发挥激励作用 (六) 小辉是G市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前几天因为交友的事情离家出走了。小辉成绩不错,与班上几个成绩差的同学是好朋友,经常与他们一起打球,参加比赛,还把作业拿给他们抄。班主任刘老师对此多次批评小辉,让他少与这几个同学一起玩,担心小辉成绩下滑,但没有效果,刘老师将此情况告诉了小辉父母,小辉的父母十分反对他与这几个同学交往,经常与小辉发生争执。前几日,父母又为此事跟小辉大吵一架,父母扬言,若小辉再不与这几个同学断交,就要他转学。不料次日起床就在小辉的桌上发现一封信,信上写着“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很爱我,但我有我的自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现在想出去走走,你们不要找我。”与孩子一起消失的还有书包、几百元压岁钱和几套衣服。夫妻俩看到信,赶紧组织亲戚朋友分头寻找,终于在当天下午将孩子找到。 83 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家长应从多角度看待每个孩子,避免以偏概全 B、小辉因兴趣相投而交友,教师和家长应引导他们共同学习 C、小辉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D、家长对子女有教育的义务,替孩子选择益友是家长应尽之责 E、教师和家长阻止小辉与成绩差的同学交往,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84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教育孩子时,家长应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 B、教师应注意发挥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其健康发展 C、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交友选择,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或威胁手段 D、家长应为孩子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 E、如果不及时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干预,任其发展,会造成严重后果 (七) 某初中林老师上课时,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女生王某又姗姗来迟,林老师批评了她几句,让其进了教室。约十分钟后,坐在王某前面的女生突然尖叫起来,原来是王某用力拉了她的头发。林老师呵斥王某“耗子屎”,王某不服,与老师对嘴。林老师很生气,叫王某滚出教室,王某不动,林老师拉着王某进了年级办公室,说要让学校给王某处分,然后又回教室上课。 张老师进了办公室,见王某独自站在办公室,就关切地拉了张凳子要其坐下,问:“吃早饭没有?”见王某没吭声,张老师打开抽屉拿出牛奶、饼干让她吃。等她吃完后,张老师问她怎么回事。王某一下子泪流满面,张老师掏出纸巾替她擦干。原来王某父母前段时间离婚了,谁都不愿抚养孩子,王某只好暂住奶奶家,奶奶是个麻将迷,对王某的学习生活关心、关注不够。王某心里憋闷,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就有了今天上课违纪一幕。 了解这些后,张老师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学校在学习和生活上对王某予以一定的照顾,让她感觉到温暖。王某也不再迟到,更没有违纪了。一段时间后,王某的学习有很大起色。 85 针对该案例,对林老师、张老师评价正确的是( )。 A、林老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太冲动,教育效果也不好 B、林老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C、林老师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将王某带离教室 D、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E、张老师能在教育者和朋友的角色间转换,取得较好教育效果 86 针对以上案例,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教育学生,应有爱心、耐心、信心 B、对学生的批评和处分,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C、教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应冷静、沉着、慎重 D、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除了有认知关系,还存在情感关系 E、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截然不同,这是由于他们的教师观有差异 (八) 一个寒冬的清晨,某校初三学生高某因为其他同学说话影响了他休息,一气之下,提了一桶冷水就往别人的床上泼,寝室里的几张床铺被他泼得湿淋淋的。事发后班主任马老师来到寝室,看着那些湿被子,看着高某和其他的学生,她克制住内心的愤怒,沉思了一会,对高某的行为只字未语,一方面叫学生把泼湿的被子搬到家里烘烤,另一方面,把自己家的被子搬到了学生寝室。 事后马老师找高某谈话,通过马老师的教育,高某承认了错误,说:“马老师我错了,你骂我一顿吧,我实在对不住你。”马老师对他微微地笑了,安慰他说:“你认识到自己错了,知道改正就好。” 后来,这个学生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但团结同学,而且乐于助人。 87 对马老师的做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马老师对高某的教育采用的是自然后果法 B、马老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师德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C、马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 D、马老师在现场对高某行为一言不发是对高某的纵容 E、马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手段 88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教师应借助处理偶发事件引导学生成长 B、体谅德育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C、有时候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冷处理”比“热处理”好 D、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个性,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多鼓励、不批评 E、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找不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策略
1、B2、B3、A4、A5、B6、A7、B8、A9、A10、A11、B12、B13、B14、A15、B16、A17、B18、A19、B20、B21、A22、B23、B24、A25、B26、B27、A28、A29、D30、C31、B32、D33、D34、B35、C36、D37、A38、C39、A40、B41、C42、B43、A44、C45、D46、D47、B48、D49、D50、A51、A52、C53、B54、C55、D56、B57、D58、B59、D60、D61、A62、B63、A64、C65、A66、D67、D68、B69、C70、A71、B72、C73、A74、BDE75、A76、BDE77、B78、AD79、A80、BCE81、ACD82、ADE83、ABC84、ABCD85、ABDE86、ABCDE87、BCE88、ABCE 1 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视其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教不管”会使教育工作变成徒劳;相反地,如果只管不教,则会导致对“心智的压迫”。在赫尔巴特看来,管理是教育上的一根缰绳,教师必须“坚强而温和”地抓住它。卢梭等人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过程,主张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故表述错误。 2 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处于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第三,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故表述错误。 3 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规定着德育发展的方向,也制约着德育工作基本过程。 故表述正确。 4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1)社会依据。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来确定,体现鲜明的阶级性。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确定。(2)人的依据。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教育体系,造就具有新的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人。 故表述正确。 5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把重心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其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发轫于文化、建筑、艺术等领域,把课程当做一个不断展开的动态过程,重视个体在课程实践中的体验。 故表述错误。 6 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②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③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①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②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③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第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故表述正确。 7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对立的教育理论。实质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育知识;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心智能力。 故表述错误。 8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故表述正确。 9 从微观上看,教师的劳动方式是个体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但从宏观上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群体性和协作性是教师劳动的又一基本特征。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协作性是有机统一的。 故表述正确。 10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心理功能和认知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宝贵的人文资源。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教风、学风)的整体反映和最直观的反映。 故表述正确。 11 本题考查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当代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记忆具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效果都会提高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学习的实际效果需要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相互配合,从而保证实际学习的精准性,中学阶段年级越高,意义识记的成分越多,机械识记的成分相对减少,但是部分学生仍然擅长机械识记,存在个别差异性。只能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机械识记的效果会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意义记忆会用的更多一点,占据主导地位,机械记忆会用的少一点。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并不是逐渐增强的。 故表述错误。 12 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故表述错误。 13 这里发生的是态度的学习。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例如,给幼儿讲大灰狼和小小白兔的故事。故事中的大灰狼狡猾、凶残。之后,幼儿一听到大灰狼这个名称就感到憎恶,说打死大灰狼。一提到小白兔,幼儿就表现出愉快、想接近它的神态。这两种反应倾向表明幼儿通过听故事习得了对大灰狼和小白兔的两种不同态度。 故表述错误。 14 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方法。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动员患者内部的自我实现潜力,使病人有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治疗者的责任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病人感到温暖,不受压抑,受到充分的理解。 故表述正确。 15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只是注意的初级形式,而有意注意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二、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三、利用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四、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故表述错误。 16 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的类型。荣格以人与环境互动模式的不同,将人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类。外倾型就是认知世界时,以外在客观事物为核心。这种人容易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但这种和谐有个限度,那就是止于迷失自我。内倾型就是认知世界时,以内在的自我感受为核心,倾向于将内在的感觉和观念投射到外部环境中去。这种人喜欢探究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是内向、孤僻的、过分的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别人看来,他可能显得冷漠、寡言、不喜欢社交。小溪的认知风格更有可能属于内倾性。 故表述正确。 17 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先行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较陌生的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时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但先行组织者只是一种引导性材料,而非教学组织管理者,课前辅导的教学组织管理者应为教师。 故表述错误。 18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化发展与教育。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成年初期就结束了,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和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的心理 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相反,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埃里克森将心理社会性发展分为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积极的结果: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消极的结果: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帮助方法:家长应该积极地、始终如一地满足婴儿的需求。 故表述正确。 19 本题考查的是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教学,主张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变教学的形式以适合个别学生的特点与需要。这意味着对不同的学生要为之设计和开发不同形式的教学。适应性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存在的,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当它有效地适应并促进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以后,学习者之间的个别差异可能会缩小,也可能会增大。适应性教学应将其重点放在如何及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上,关注学生从这种教学中取得多大的进步,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让所有学生达到同样的水平。 故题干表述错误。 (出自: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 第四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4,第282页) 20 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教育法规具有突出的客观性。教育法规是针对所有人和所有机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教育活动或教育行为都是以教育法规为准绳的。二是教育法规的评价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只要人们的行为进入教育法的范畴,教育法规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想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与教育法一致。但在教育实践中,与教育有关的行为不仅受到教育法律规范的约束,还应受到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的约束。 故表述错误。 21 教育法的特点:1、教育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则; 2、教育法是国家绝大多数公民意志在教育方面的发展;3、教育法是教育规律的法律体现。 故表述正确。 22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小涛在节假日自行到校发生的事故,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 故表述错误。 23 学生违反纪律,学校而不是教师可以给予其警告或记过等处分。 故表述错误。 24 教师的基本权利、义务基于教育活动产生,由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是一种职业特定的法律权利和职业特定的法律义务。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简称教育教学权。同时第八条规定,教师的义务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因此对于教师方面,教书育人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故表述正确。 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小强参与抢劫,应当处以刑事处罚。 故表述错误。 26 教师平等对待学生,是指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知识能力、道德水平、相貌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有所偏爱或歧视。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必须用同一种教育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接纳并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实际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兴趣、具体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实施不同方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学方式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同样取得最佳的教育和教学的效果。 故表述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