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 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可逆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的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是皮亚杰所说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 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 一般来讲,初中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4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 5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 A、自学 B、训练 C、培训 D、教育 6 《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 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7 学校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的影响 C、社区的影响 D、师生的交互作用 8 教育的目的可以发挥的作用是(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C、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9 教师的职业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 )。 A、学生有创造性 B、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自身的知识和才能 C、教师的劳动对象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D、教师劳动时间长、空间大 10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11 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所证实的迁移理论是( )。 A、共同要素说 B、认知结构说 C、概括化理论 D、形式训练说 12 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面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孩子们正指指点点。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画得更好!” B、不予理睬,擦掉画,开始上课 C、立即查找作画人 D、批评教育学生 13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些多媒体工具对某个特定的问题进行探究发现,或者对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这属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中的( )。 A、信息呈现模式 B、探究学习模式 C、协作学习模式 D、随机进入教学模式 14 学生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属于( )。 A、负迁移 B、水平迁移 C、垂直迁移 D、特殊迁移 15 教师未经过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侵犯了学生的( )。 A、受教育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人身自由权 16 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 A、和平共处原则 B、双赢原则 C、不卑不亢原则 D、乐于助人原则 17 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是( )。 A、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 B、较低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 C、较高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 D、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正在形成,不过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还有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已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忽视家长,与学生直接沟通 19 根据教学反思的时间,可以将反思分为( )。 A、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整体反思 B、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 C、课前反思、即时反思与课后反思 D、课前反思、阶段反思与课后反思 20 教师的( )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 A、指导 B、对话行为 C、呈示 D、探究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 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 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D、教育自由化 2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B、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C、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23 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C、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24 学生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 )方面。 A、学生是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完整统一的人 B、学生是有丰富感情、独立人格和自觉能动性的人 C、学生是渴望得到发展的人 D、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5 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具有( )的基本特点。 A、相互爱护 B、尊师爱生 C、教学相长 D、民主平等 26 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B、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C、是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主流课程 D、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27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是( )。 A、练习律 B、准备律 C、获得律 D、效果律 28 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其实就是认知策略 C、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其学习过程的调节和控制 D、元认知策略就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觉 29 下列对教学过程的认知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B、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C、教学活动永远是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制约的 D、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30 下列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31 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 )阶段。 A、知识的认知 B、知识的获得 C、知识的保持 D、知识的提取 32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常用直观的手段组织教学,下列选项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挂图 B、录音 C、幻灯片 D、地球仪 33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 )形式来呈现。 A、数字 B、动作 C、图像 D、符号 34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是( )。 A、学习需要 B、学习迁移 C、学习心理 D、学习期待 35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6 2015年4月24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7 学生应履行的义务有( )。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8 初三邢老师和程老师应家长的要求,利用假期给十余个学生补课,每人收取了60元补课费,他们的做法( )。 A、符合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B、违反市教委禁止乱办班、乱补课的规定 C、体现教师勤奋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 D、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39 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具体内容,即( )。 A、严格要求自己 B、严格要求学生 C、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D、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 40 依法执教的内容包括( )。 A、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B、要依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C、要依法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各项法律法规 D、要依法维护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 41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 42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均衡性教育。( ) 43 2016年新修订的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文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44 杜郎口中学自1998年教改以来,逐步形成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 45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 46 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为人师表。( ) 47 采取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的复习,是使记忆达到更全面、更牢固的方法。( ) 48 学生学习“圆的面积等于π乘以半径的平方”这种学习属于符号学习。( ) 49 一个学生认为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同时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他的道德发展处于公正阶段。( ) 5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四、简答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简答。 51 请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52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请简述如何通过教学有效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 53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请简述上好一节课要遵循哪些要求。 54 《学记》中讲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请问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 材料一:凡是教师能够讲述,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材料二:我国教育现在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观念相对陈旧,培养模式相对落后,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能力,还没有真正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学生往往是被教育、被学习,所以,我特别强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兴趣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顾明远) 55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如何应对未来教育。 (二) 材料二:美国卡里特学校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①值得信任:想要被信任吗?讲真话。②公民意识:让世界更美好。③公平:生活有规则,公平对待。④关怀:关怀是你的心来思考。⑤责任感:只有你才能对自己负责。⑥尊重:付出尊重才能收获尊重。 56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现代教学中如何去发现、去启迪、去引导学生自身独特的价值。
1、C2、B3、C4、A5、D6、A7、D8、B9、C10、A11、C12、A13、B14、D15、C16、B17、D18、C19、B20、C21、ACD22、BC23、ABC24、ABCD25、BCD26、AC27、ABD28、ACD29、ABCD30、ABCD31、BCD32、ABCD33、BCD34、AD35、BCD36、AB37、ABCD38、BD39、CD40、ABCD41、A42、B43、A44、A45、A46、B47、A48、B49、B50、A 1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为7-11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1)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去集中化。题干中,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的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C项正确。 A项:感知运动阶段为0-2岁的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其认知特点是:(1)通过探索感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前运算阶段为2-7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1)“万物有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集中化思维,即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为11-1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2)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的理解。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其中,内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选项中,“读书是一种乐趣”是把读书当成了兴趣,读书会带来快乐和心理慰藉,属于内部学习动机。B项正确。 A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这里的学习动机与外部奖励相联系,属于外部学习动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思是通过读书自然可以抱得美人归,通过读书自然可以获得很好的房子。这里的学习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属于外部学习动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自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即我们读书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斗。这里的学习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属于外部学习动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和老年期(65岁以后)。其中,初中阶段的年龄段大概在11、12-14、15岁,为少年期。C项正确。 A项:幼儿期即3-6、7岁的年龄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童年期又称儿童期,即6、7-11、12岁的年龄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青年期即14、15-25岁的年龄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个体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题干中,“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是人随着年龄增大,身心发展的几个阶段的不同特征表现,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 B项: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也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因素即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其中,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教育的超前性。教育为适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发展。一方面,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对社会具有依存性;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之一是教育具有前瞻性,由于人们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周期较长,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使得教育的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A项正确。 B项:科学技术对教育有制约和影响,同时教育对科学技术起着能动的反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反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政治和经济体现了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这并不是教育优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第一种情况是教育的滞后性,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种情况是教育的前瞻性,由于人们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第三种情况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能保持同步,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师生关系的作用。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因此,学校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的交互作用,即师生关系。D项正确。 A、B、C三项: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和社区的影响均为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体现。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有:(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2)激励作用: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然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因此,教育的目的可以发挥的作用是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B项正确。 A、C、D三项:选项中的规范、权威、统一、宣传和引导作用,均不是教育目的的作用,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劳动对象千差万别,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进行因材施教。C项正确。 A项:学生有创造性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没有太大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以自身的知识和才能为劳动手段不是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的原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劳动的时间长、空间大决定了教师劳动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在空间上的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和培养,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A项正确。 B、C、D三项: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但均不是首要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概括化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早期的迁移理论之一,主要观点是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向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说理论的经典实验。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被试者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然后进行练习,B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的深度,结果继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因此,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所证实的迁移理论是概括化理论。C项正确。 A项:共同要素说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认知结构说不属于迁移理论,为干扰项。认知结构指的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形式训练说是关于迁移的最早理论,代表人物是沃尔夫。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其表现之一就是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项中,老师在教室黑板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