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12分,共28分。 1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下列关于教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B、教材的核心功能是育人 C、现行教材难度过大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D、优秀的教材编审队伍是保障教材质量的关键 2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 )的思想。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元论 D、二元论 3 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依据是( )。 A、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B、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C、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特性 D、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 4 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 )是各育的实践基础,有利于学生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 A、体育 B、智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5 班主任认为小黄偏科严重,这实际上是一种( )。 A、定量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6 学生的( )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A、品德认识 B、品德意志 C、品德情感 D、品德行为 7 教育研究者尊重被研究者的权利,审慎解释研究结果,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某些不良影响,遵循了教育研究的( )。 A、伦理原则 B、主观原则 C、创新原则 D、可行原则 8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A、赞赏;合作 B、合作;反思 C、引导;帮助 D、反思;合作 9 新课程结构中,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附属课程 D、核心课程 1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是( )。 A、关注课程 B、关注人 C、关注教学 D、关注情境 11 明明在考试时常常因为情绪紧张而忘记些知识的内容,这种遗忘可以用( )来解释。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同化说 12 小月会背诵九九乘法口诀,并能理解”二四得八“就是指两个四相加等于八。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 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原始人的生活情景等,这些在空间和时间上十分遥远的事物,我们不能直接感知,但却能通过想象获得相应的认识。这反映出想象具有( )。 A、调节功能 B、代替功能 C、预见功能 D、补充功能 14 小曹在学校常常被人欺负,所以他努力考进警校,以维护社会正义。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升华 B、转移 C、否定 D、文饰 15 学生对他们所学的课程表现出喜爱和好奇,这种情感体验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好感 16 张老师对上课喜欢做鬼脸的小乔采取故意不理睬的方式,慢慢地,小乔觉得做鬼脸没意思,就不做了。这是一种( )。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17 对于沉思型认知风格的学生,教师最适宜采取的指导策略是( )。 A、教育他们自觉学习,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B、教育他们具体分析、比较材料的构成成分 C、利用语言暗示的力量,鼓励他们敢说、敢做 D、鼓励他们快速反应,在保证作答正确的情况下提高问题解决速度 18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 )。 A、资助 B、补偿 C、赔偿 D、保险 19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A、行政责任 B、违宪责任 C、民事责任 D、国家赔偿责任 20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政府 D、学校 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B、学校应当制定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 C、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 D、学校不得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 22 吴老师较好地理解了师德的意义,重视自己的道德形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并乐于向表现更为出色的教师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吴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阶段和层次处于( )。 A、不接受师德规范阶段 B、接受和遵守师德规范阶段 C、将师德升华为自身的道德信念阶段 D、具备自主的道德信仰并充当师德的推行者和捍卫者阶段 23 某中学教师李某于寒暑假期期间组织所带班级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在学生管理教育过程中简单粗暴,言语失当。李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 )的规定。 ①关心爱护学生 ②传播优秀文化 ③规范从教行为 ④秉持公平诚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 教师应该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体现了( )的教师职业道德。 A、团结协作 B、以人为本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25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结果是通过评价区别出好坏、优劣,进而判定某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这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 )功能。 A、分等鉴定 B、指挥定向 C、教育发展 D、问题诊断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0.8分,共12分。 26 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 27 直观性原则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 28 主题班会是班会活动的主要形式。( ) 29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以校长自评为主,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 30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课程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 ) 31 分支型学制是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 ) 3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联系密切,可以取代德育工作。( ) 33 小朗为了获得知识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 34 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原有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 35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 ) 36 教育应当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 ) 3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生申诉的范围仅为受教育权。( ) 38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 39 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高层次性是指社会和他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总是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 ) 40 教师良心是教育工作者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0分。 (一) 【材料】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让教师的教育更有温度,A区在实施教育惩戒上逐渐形成了以“小惩大诫、以趣施惩”的地区风尚。 L小学的唐老师从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制定了班级公约,设计了不同的惩戒方法:“对缺乏耐心的孩子罚拼拼图,对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罚跑步,打架的孩子要给对方画一幅肖像画,写出对方的三个优点……” M中学的宋老师,让犯了错误的学生从班规、校规允许的处罚中自主选择一种方式接受惩戒。她说:“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较波动敏感的,有的学生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批评,有的学生能在鞭策和批评声中快速成长起来,我们通常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惩戒方式。” N小学教师在选择惩戒措施时采用了更有温度的方法。有同学喜欢带诸如指尖陀螺、水晶砂之类的危险玩具到学校玩,老师就要求学生将玩具做成危险玩具标本放在班级文化柜中,用以警示其他同学;有孩子多次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就任命他为“纪律班长”,让他带头管纪律。 41 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简要谈谈教师如何更好地实施教育惩戒。
1、C2、A3、D4、D5、B6、B7、A8、D9、A10、B11、C12、C13、D14、A15、B16、D17、D18、A19、C20、C21、D22、C23、B24、D25、A26、A27、B28、A29、B30、A31、A32、B33、B34、A35、A36、B37、B38、A39、A40、A 1 本题考查对教材的理解。从总体上看,我国教材难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在广度、深度和不同知识主题的难度上表现出不同特征。有的学科教材容量不大,更重内容深度,表现出“窄而深”的取向,如物理学科;有的学科教材覆盖面宽,知识点多,但内容较浅,表现出“大而宽”“浅而散”的倾向,如化学学科。通过历时3年的研究,13个研究团队基于对我国中小学教学长期地观察、调研发现: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外加码和教不得法所致。在对教材难度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同时,课题组还对中小学各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教学难度比教材难度平均高出50%—100%,同时又布置大量作业,重复练习问题严重,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而且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不是教材难度太大导致。C项错误。 A项: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次。三者是逐级具体化的关系,即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进一步具体化,而教材又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价值应该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应该更关注的是教材对学生成为社会一员的以品行道德为核心的人格素质培养方面的功能,或者通俗地称育人功能。此功能是教材的核心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等。题干是孟子的观点,意思是:人不经过学习就会做善事的能力,叫作良能;不经过思考就知道是非善恶的见识,叫作良知。体现得是内发论的观点。A项正确。 B项: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代表人物有洛克、荀子、华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多元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二因素论(辐合论)的基本观点:它企图克服前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主张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施泰伦和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伍德沃斯)。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教育形式的分类。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以将教育形式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补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教育主要指学校、家庭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大众传媒等对儿童的影响。D项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与“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 本题考查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相互独立”是指各育具有独特内涵、意义和任务,彼此之间不可替代。“相互促进”是指各育之间连接紧密,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载体。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德育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劳动教育的意义: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③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类型。根据运用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中,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题干中,班主任把小黄的不同学科进行对比,得出偏科的结论。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B项正确。 A项:定量评价是对评价材料做“量”的分析,运用的是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以常模为参照点,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与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在该班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其学习成绩在该班中是属于 “优”“中”,还是“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例如,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随堂测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知,即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有:(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指任何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个人的主观偏见,不能歪曲或虚构事实。(2)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要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等有所突破,这是研究的重要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研究不仅要接受有关理论的指导,增强研究的科学性,而且要和实际相结合,以增强研究的可行性。(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为了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水平,不仅要做质的分析,而且要把抽象概括的理论观念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进行量的描述以加强可操作性。(5)伦理原则,教育研究要遵循伦理道德的要求,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某些不良影响等。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体现在:(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教学,最终促进教育的发展。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新课程结构规定:(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1)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2)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课程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使全体学生能得到充分地发展。(3)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全面发展的人。(4)为了学生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