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教育虽然受一定社会政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其也有自身规律,会存在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这是教育( )的体现。 A、永恒性 B、长期性 C、相对独立性 D、生产性 2 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是( )。 A、古雅典 B、古埃及 C、古印度 D、斯巴达 3 某小学结合所在地区传统文化地点,主要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开设《剪纸艺术》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4 吃过糖之后再吃橘子,橘子就会感觉特别酸,这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觉补偿 5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教育起源上坚持( )论。 A、心理起源 B、神话起源 C、劳动起源 D、物质起源 6 ( )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 有一类人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整体型 D、系列型 8 为了更好地学习,教师用逻辑关系图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总结,这属于组织策略中的( )。 A、记忆术 B、生成性学习 C、归类策略 D、纲要策略 9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 )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A、动机 B、强化 C、诱因 D、需要 10 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反映了教育的( )。 A、现代性 B、先导性 C、全局性 D、前瞻性 11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有三个先决条件,下列不属于的是( )。 A、重要感 B、成就感 C、力量感 D、自信感 12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告诉我们,教师要( ),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扬长避短 D、教学相长 13 小雪同学是第一次在公众场所进行演讲,她非常紧张慌乱,这种情绪属于(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压力 14 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 A、图像记忆 B、言语记忆 C、语义编码 D、情景编码 15 小玲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都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16 工程师通过研究蝙蝠导航机制发明了声纳,将其运用在潜艇定位上,这一现象反映了问题解决的( )。 A、算法式 B、逆向反推法 C、爬山法 D、类比思维 17 小红做事追求完美,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王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情绪。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 )。 A、消退法 B、强化法 C、合理情绪法 D、系统脱敏法 18 小明因在校不遵守纪律,妈妈就取消了这个周末看电影的计划,属于( )。 A、负惩罚 B、正惩罚 C、负强化 D、祖母法则 19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服装在山西,反映了想象的( )加工方式。 A、黏合 B、夸张 C、人格化 D、典型化 20 古代中医以“望闻问切”这四个手段为中介,来诊断出病人的病情,这反映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直觉性 D、发散性 21 意识到不能依据单纯的、固定的规则来进行道德的判断,而应该考虑到具体情况的差异,这表明其道德发展到了( )阶段。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可逆性 D、公正 22 有的学生在心情苦闷的时候,就去操场跑步,跑完步之后,大汗淋淋,就觉得内心轻松多了,这属于( )。 A、自主训练 B、意志调节 C、转移注意 D、合理宣泄 23 ( )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A、课堂气氛 B、群体规范 C、班级人际关系 D、群体凝聚力 24 ( )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也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5 小明数学成绩非常不理想,但数学老师发现小明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好,记忆能力稍微差一些,这种评价属于( )。 A、过程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个体性评价 26 ( )是避免观点说教并促使人们在确定价值观方面使用有道理的推理,完整过程可划分为选择、赞赏和行动三个阶段。 A、体谅模式 B、社会学习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集体教育模式 27 在讲述《故乡》九年级语文课时,老师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查找本文作者的“籍贯、生平简历、个人成就”等几方面内容,上述案例中,杨老师的课程目标分类属于(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28 与教师劳动的榜样示范性最能构成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 A、学生的向师性 B、学生的依赖性 C、学生的创造性 D、学生的自觉性 29 下列各项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描述,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②它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是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 ③它的核心内容是要落实或践行教育公平与教育仁慈; ④它是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一种对教师社会道德责任感、义务感的认识和感情,以及自我评价能力。 A、①教师义务—②教师良心—③教师公正—④教师荣誉 B、①教师荣誉—②教师公正—③教师义务—④教师良心 C、①教师义务—②教师公正—③教师良心—④教师荣誉 D、①教师荣誉—②教师公正—③教师良心—④教师义务 30 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B、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C、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 D、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更高的道德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下列表述与现代教育发展特征吻合的是(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多样化 C、教育国际化 D、教育终身化 32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 )。 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问题的呈现方式 D、动机情绪 33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后,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区分,其中( )是缺失需要。 A、尊重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审美的需要 D、求知的需要 34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A、观念性隐性课程 B、物质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 35 下列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 A、事情的难易程度 B、对成败的经验与归因 C、替代性经验 D、生理的情感状态 36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包括( )。 A、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B、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C、识记的数量和性质 D、识记的方法 3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______和______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A、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B、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C、校外培训负担 D、课业负担 38 下列关于素质教育,表述正确的有( )。 A、素质教育就是要与应试教育背道而驰 B、素质教育关注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C、素质教育关注共性发展,也关注个性发展 D、素质教育是特长培养的教育 39 要让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下列做法得当的有( )。 A、国家应制定政策,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B、国家应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C、国家、社会应不断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 D、不断提高教师入职学历标准 40 下列情境属于外部动机的有( )。 A、张老师在班上表扬这次期末考试成绩进步明显的同学 B、新来的赵老师声音好听,长相甜美,她的课上学生们都踊跃回答问题 C、班上的张涛因为课上有不明白的知识点,下课后主动去请教老师 D、为了让妈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更有面子,小萌最近一直努力学习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0.4分,共4分。 41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必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42 学生小明多次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教育无果,班主任张老师可以责令其退学。( ) 43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应处于权威、主体地位。( ) 44 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 ) 45 内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局限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 46 德育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47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 48 沉思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会比冲动型学生更占优势。( ) 49 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在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同化模式是上位学习。( ) 50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 四、名词解释。共3题,每题2分,共6分 51 投射效应 52 随机通达教学 53 标准参照评定 五、简答题。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54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哪几个方面组成?并做简要说明。 55 关于遗忘的原因有哪些学说? 56 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会出现高原现象,什么是高原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57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六、论述题。共1题,共8分 58 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时代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中追求标准化、统一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进而出现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逐渐递减,甚至学生只会回答问题,不会提问题的现象。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是主阵地,教师则是主力军。 问题: (1)请分析创造性的基本特征?(3分) (2)如果你是一位中小学在职教师,请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5分) 七、分析题。共 2 小题,其中第 1 小题 10 分,第 2 小题 12 分,共 22 分 (一) 小明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不积极,调皮数第一,经常上课说话,传纸条,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班主任王老师跟小明多次谈话,效果都不理想,单王老师也发现,小明很热情,与班里同学相处融治,另外,他有一定的体育天赋,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名列前茅,为班级多次争得了荣耀。为更好帮助小明转变,王老师去小明家做了家访,这才发现,小明父母忙于工作,陪伴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让小明感觉自己被忽视。有一天,王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促膝长谈,委派他做体育委员,并让他负责管理班级的纪律,小明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还是高兴地接受了。从那天开始,小明以身作则,班级的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观。另外,王老师也发现小明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强了,学习成绩也有起色。 59 问题: (1)作为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4分) (2)请结合所学学生观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班主任王老师的做法。(6分) (二) 上海15岁少年盛晓涵的一次“完美施救”在朋友圈刷屏了。盛晓涵是上海格致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放学回家途中,运用心肺复苏知识对一位倒地不起的老人施展教援,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经医院诊断,老人遭遇大面积心梗,若非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次“教科书式”的救人能够实现,有家庭的影响和个人对医学知识的兴趣,更多来自学校教育的熏染。值得肯定的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盛晓涵就读的每所学校都设有急教课程,就在救人前几天,该中学全体师生还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救护爆炸技能培训和考核。事实证明,一次次的急教知识和技能培训、练习确实有效。而从小参与体育锻炼,让这位15岁少年有足够的体力为老人坚持体外按压,直至120救护车赶到。 少年无畏施教令人感动,这一处教育额细节更让人欣喜。据上海市委介绍,上海中小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活动、晨会等形式,开展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教育,尤其注重理论授课与技能实训结合。从2017年起,上海还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应急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展示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届。不少高校和中小幼教师都熟悉掌握了急救实施步骤及各类常见上海事故紧急处理方法,包括心肺复苏及自动化体外除颤器的使用。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标明,“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年来,上海以推进中考和高考改革为契机,构建初中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等内容,都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历史、地理、艺术、科学等学科不再被“占用”了,学生们有了更多机会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校园和社会都成了活生生的课堂。下一步,正着眼探索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过程性评价办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学生成长画像”。 60 问题: (1)结合案例,试分析上海市在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作出了哪些转变?(6分) (2)结合案例和实际,你认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有何意义?(6分)
1、C2、A3、C4、B5、C6、D7、A8、D9、B10、B11、D12、A13、C14、A15、C16、D17、C18、A19、D20、A21、D22、D23、D24、B25、D26、C27、B28、A29、B30、C31、ABCD32、ABCD33、AB34、ABC35、BCD36、ABCD37、AC38、BC39、ABC40、ABD41、B42、B43、B44、A45、B46、A47、A48、B49、B50、A 1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C项正确。 A项: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长期性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周期上,时间周期比较长,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生产性是指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活动,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生产性,但是这种生产性和其他活动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对古代西方教育的识记情况。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A项正确。 B项:古埃及的教育特征为以僧为师,以吏为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古印度以宗教教育为主要特征,宗教包括婆罗门教和佛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教育。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题干中,某小学主要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开设《剪纸艺术课程》,属于校本课程。C项正确。 A项: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其中,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题干中,吃完糖再吃橘子会感觉橘子是酸的,即糖和橘子先后刺激,这是继时对比。B项正确。 A项: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感觉后效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感觉的补偿是指当某些感觉失去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劳动起源说。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而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C项正确。 A项: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D项正确。 A项: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认知风格。场依存型的学生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A项正确。 B项:场独立型的学生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善于分析和组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从全盘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系列型的学生善于分解任务,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纲要策略是掌握学习材料纲目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题干中“教师用逻辑关系图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总结”这属于纲要策略。D项正确。 A项:记忆术是一种有用的精加工技术,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比较流行的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略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形象联想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生成性学习是指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通过积极的加工产生一些用自己的话组成的句子。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归类策略属于组织策略中的一种,归类是把材料分成小单元,再把这些单元归到适当的类别里,主要用于对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把动机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用强化理论来说明动机的引起和作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都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因。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由于:(1)教育的基础性;(2)教育的先导性;(3)教育的全局性。其中,教育的先导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培养自尊心的先决条件。古柏史密斯在《自尊心的养成》这本书中提到,培养学生自尊心的先决条件有重要感、成就感、力量感。重要感,指个人觉得他的存在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成就感,指个人能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表现出成就,而且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这时会产生一种完美感受。力量感,指个人感觉到自己有处理事务和适应困境的能力。D项不属于培养学生自尊心的先决条件。与题干相符,当选。 A、B、C三项:均属于培养学生自尊心的先决条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长善救失。A项正确。 B项:循序渐进是指教育工作者应按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相长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之一,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状态的分类包括心境、应激和激情。其中,应激是指外部压力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题干中,小雪第一次在公众场所进行演讲非常紧张慌乱,属于应激。C项正确。 A项:激情是指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它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心境是指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它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 本题考查记忆的编码形式。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瞬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以图像记忆为主)。A项正确。 B项:言语记忆以言语材料为记忆内容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语义编码是指按言语发生的顺序以系统方式来表征信息,包括言语听觉和言语运动两方面的信息。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 本题考查学校群体心理的功能。群体的心理功能是指群体情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群体中的个体是处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群体的行为目标、行为规范以及群体舆论、风气等对个体心理活动将发生重要的影响。学校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归属、认同、支持、塑造等几个方面。其中,认同功能是指学校群体能使学生或教师对一些重要的、原则的事情或问题,同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和评价。题干中,小玲和同学非常喜欢学校,很多方面都能与学校保持一致,体现了学校群体的认同功能。C项正确。 A项:归属功能是指学校群体能使成员(学生或教师)产生一种成为团体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的需要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支持功能即是指学校群体中的学生或教师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方式以及个体所取得的成就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使其获得一种支持的力量,增强其信心,推动个体进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塑造功能即是指学校群体,对于形成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塑造人的特定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参考文献:郭德俊,雷雳编著,教育心理学概论,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08,第198-200页。 16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方式。当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个体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先寻求与此有些相似的情境的解答。题干中“工程师通过研究蝙蝠导航机制发明了声纳,将其运用在潜艇定位上”运用的是类比思维。D项正确。 A项:算法式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逆向反推法是指应用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的问题,这种方法对解决几何证明题有时非常有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峰,需要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