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8年10月内蒙古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

2018年10月内蒙古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

时间:2023-03-17 14:49:26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典型表征是(  )。
A、教育实体的出现
B、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C、学制的建立
D、学校的产生
2
“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3
“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家是(  )。
A、康德
B、裴斯泰洛奇
C、卢梭
D、夸美纽斯
4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同,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继承性
D、相对独立性
5
据史料记载,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的著作是(  )。
A、《学记》
B、《理想国》
C、《政治学》
D、《师说》
6
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A、28%
B、30%
C、33%
D、38%
7
现在很多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是先于经济的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8
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
A、组织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校园文化
9
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征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0
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灵活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1
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12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摧残儿童”这说明(  )。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B、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教育
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13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14
培养学生的(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D、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5
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B、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C、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16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  )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认识并发展自身潜能
C、个性教育
D、提升人类地位
17
在我国,教师被列入“专业技术人员”类别的文件是(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的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8
“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的角色
D、研究者的角色
19
学生李某放在课桌的钱包不见了,班主任对全班同学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0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  )。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21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单位是(  )。
A、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有行政部门
C、当地学校的村委会或者居委会
D、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22
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23
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
A、国家、地方、校长三级管理
B、国家、地方、教师三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省(自治区)、县三级管理
24
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课程目标
25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管理
B、引导
C、控制
D、交往
26
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卢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绪、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
A、信号图示法
B、探究一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27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这体现了教学策略的(  )。
A、综合性
B、灵活性
C、具体性
D、可操作性
28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  )规律。
A、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
B、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C、知、情、意、行统一
D、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9
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论述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  )。
A、明了、联合、系统、想象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C、明了、联合、系统、方因
D、明了、联想、方法、应用
30
教师钻研教材中最困难的一环是(  )。
A、抓重点、抓关键
B、突破难点
C、找出规律
D、关注习题
31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模式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方式
32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说明学生认识的对象是(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主观世界
D、客观世界
33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4
注重塑造培养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35
下列原则既属于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原则又属于中小学德育原则的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疏导性原则
36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7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班级平行管理
B、班级民主管理
C、班级目标管理
D、班级常规管理
38
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班主任工作总结
39
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有目标,把培养主动的、集体的、创造性的丰富人格作为现代德育任务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情感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40
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课外辅导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兴趣拓展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1
“终身化教育”的概念以(  )等几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A、生活
B、免费
C、终身
D、教育
42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变化包括(  )。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教育义务的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
43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教育促进个体价值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C、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D、教育促进个人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44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  )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A、基础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
C、高等教育
D、成人教育
45
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  )相联系,对个体的发展有决定作用。
A、主体与客体
B、个体与社会
C、理想和现实
D、人的内部和外部世界
46
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要通过(  )方面来表现。
A、个体的主观能力
B、遗传
C、社会实践活动
D、教育
47
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有(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D、文化
48
人的全面发展除体力与智力的发展外,还包括(  )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A、思想道德
B、审美情趣
C、情感意志
D、个性才能
49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C、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D、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50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需要(  )。
A、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B、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
C、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D、加强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51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促成学生的能够(  )。
A、学会学习
B、学会判断
C、学会选择
D、学会生存
52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划分为(  )。
A、特殊教育效能感
B、集体教学效能感
C、一般教育效能感
D、个人教育效能感
53
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相对科学合理的观点是(  )。
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接受关系
B、学生应当成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C、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54
学校精神文化可分解为以下几个基本成分(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55
男生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生发短信“某某,我爱你”,被上课的老师发现没收,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道德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王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  )。
A、荣誉权
B、隐私权
C、尊严权
D、财产权
56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操作性
57
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普及性
D、基础性
58
国家课程的科目一般由(  )和(  )组成。
A、核心科目
B、分科课程
C、基础科目
D、综合课程
59
课程表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
A、整体性原则
B、结构性原则
C、迁移性原则
D、生理适宜原则
60
现代课程开发理论中经典的“泰勒原理”所回应的问题有(  )。
A、学校教育应该实现什么目标
B、组织什么经验来实现这一目标
C、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D、如何确定这些目标的实现
61
在当代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  )。
A、教材编写的内容呈现时代特征
B、教材编写形式发生较大改变
C、教材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D、教材文字表达更简练、生动、流畅
62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  )。
A、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C、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D、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63
设置地方课程的目的包括(  )。
A、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B、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
C、加强教育与地方的联系
D、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64
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
A、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教学是社会地位得以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
C、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D、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65
关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教育教学方法指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B、教学的模式方法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
C、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然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D、应该将各种方式方法灵活恰当地运用
66
数学课上,老师将圆的面积公式S=πr² 写在黑板上教学生反复念。一个学生问:“S=πr²  是什么意思?”老师说这个是圆面积公式,学生又问:“圆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老师说:“不要寻根问底了,把它背下来熟记就行。”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违背了教学的(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7
科学课上,张老师让学生分组观察自己养的蚕宝宝,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谈论学习成果,张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有(  )。
A、演示法
B、参观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68
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有以下几层含义(  )。
A、教学目标要完整
B、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
C、教学目标必须在上课前告知学生
D、课堂上师生的一切活动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69
由瓦根舍因提出的范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启发性
B、基本性
C、基础性
D、示范性
70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  )。
A、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B、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C、进行课程评价
D、教学管理评价
71
以下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B、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习生动性的发挥
D、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个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72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的基础学历的培养,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则基础培养“三基”指的是(  )。
A、阅读技能
B、绘画技能
C、运算技能
D、写作技能
73
学生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发展性
D、灵活性
74
按照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可以将教学策略分为(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75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才能的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76
李老师在五(三)班教授《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时,她选出6位同学,其中一位同学带上红帽子在讲台上做“萝卜蹲”的游戏,让台下同学记下戴帽子的同学在10轮游戏中下蹲的次数,并引入数列排列规律的学习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7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部发现了两个“狼孩”。这两个“狼孩”后来被送到米德那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通过体检,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只有少许营养不良,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研究者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其中一个不幸死亡,活着的那个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点话,智力水平也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个事例说明(  )。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B、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D、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
7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
B、智育为人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
C、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
D、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作用
79
教师备课时要分析研究学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A、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
B、学生的教育背景
C、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结构
D、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0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要求(  )。
A、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B、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C、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D、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81
张老师与某中学签订了聘期5年的聘用合同,张老师平时工作认真,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同事和学生的好评。张老师也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经常向校长提意见和建议,为此惹恼了校长,在聘期刚满3年时被校长解聘。关于学校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应该承担行政责任
B、学校的行为构成违约
C、学校不应该因见张老师爱提意见就解除聘约
D、学校应承担违约责任
82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  )。
A、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B、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
C、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D、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83
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有(  )。
A、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B、不能脱离学生学习这生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C、具有科学性和等级性
D、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
84
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B、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
C、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
D、能帮助学生积极地吸收外在的教育因素
85
在德育过程中运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
A、创设良好的情境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D、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86
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二步。”下列对这种说法分析合理的是(  )。
A、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B、学校应该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C、对学生进行德育要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D、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87
某教师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问学生“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呢?”,老师说;“你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该教师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原则?(  )
A、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8
关于德育的认知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当代德育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B、声张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强调按照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89
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新的课题,其中“三生教育”是指(  )。
A、生存教育
B、生长教育
C、生活教育
D、生命教育
90
住宿生小强是的班级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所讲,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下列对说法有效的是(  )。
A、根据小强的思想实际,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B、在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强的品德修养认知
C、了解小强的思想内部的矛盾,促使其积极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
D、教师要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91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具有以下功能(  )。
A、满足学生需要
B、促进学生发展
C、矫正学生行为
D、维持班级秩序
92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
A、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
B、班主任自身对教育的情感体验
C、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我的能力
93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要求做到(  )。
A、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B、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C、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D、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94
某教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活泼、热烈的气氛洋溢在整个教室。对这一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B、教学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
C、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上的理智引导与规范
D、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9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有(  )。
A、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
B、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C、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D、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96
某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借口教室不足,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然而这些学生一离开,该校又接收了一部分初中毕业生。为此事,被责令退学的14名学生家长联名向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该校的这种做法违反了哪些法律?(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7
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  )。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
98
小刚考试总是不及格,拖班级的后腿,为此班主任非常恼火,将小刚从最后排调到了第一排,督促他上课认真听讲,而且在课堂上不断向他提问,如果答不上来,就让他站在教室后面听课,课后在把他叫到办公室训斥教育,这样教育了无数次,小刚的成绩却总不见提高,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如何处理(  )。
A、全面了解该生情况,查找原因
B、关心爱护该生,尊重他的人格
C、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关心帮助
D、发现其积极因素,提升他的自信
99
李老师从教20多年了,他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对学生富于热情,有责任心,认真钻研教学技术,教学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说明李老师具备了(  )。
A、良好的职业道德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良好的教育专业素养
D、优良的个性品质
100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教书育人”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  )。
A、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B、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C、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不以分数作为的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1、C2、D3、B4、A5、A6、C7、B8、D9、B10、B11、A12、D13、A14、D15、B16、C17、B18、C19、B20、D21、A22、C23、C24、B25、D26、C27、B28、B29、B30、C31、B32、B33、A34、A35、A36、D37、A38、B39、C40、B41、ACD42、ABC43、BCD44、ABCD45、ABD46、AC47、ABCD48、ABCD49、ABD50、ACD51、ABC52、CD53、ABCD54、ABCD55、BCD56、ABCD57、ABD58、AC59、ACD60、ABCD61、ABC62、ABC63、ABCD64、BCD65、ABD66、ABD67、AD68、ABD69、BCD70、ABC71、ABCD72、ACD73、ABCD74、ABCD75、CD76、AD77、ACD78、ABCD79、ACD80、ABCD81、BCD82、ABCD83、AB84、ABCD85、ACD86、ABCD87、CD88、ABCD89、ACD90、ABCD91、ABC92、BCD93、ABD94、BC95、ABCD96、ABC97、ABD98、ABCD99、ABCD100、ABCD
1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包括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其中,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学制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也是教育制度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因此,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出现的典型表征。C项正确。
A、B、D三项: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到奴隶社会后期逐渐出现了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因此,教育实体的出现、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学校的产生是前制度化教育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现代化。其中,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因此,“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的民主化。D项正确。
A项:教育全民化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的终身化是指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多元化是指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观点。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他的教育观点有:(1)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题干中,“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属于裴斯泰洛齐的观点。B项正确。
A项:康德是德国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代表作是《康德论教育》(又称《教育论》)。康德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代表作是《爱弥儿》。他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夸美纽斯是捷克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代表作是《大教学论》,他的教育观点有:(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阶级性。其中,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教育既受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关系的制约。A项正确。
B项: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教育学萌芽阶段的著作。《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书中主要的思想有:(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A项正确。
B项:《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政治学》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编著。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和阐释奴隶制各种政体及其统治形式的过程,也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的主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
本题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舒尔茨认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指教育的职能不仅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而且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尤其以高等教育最为显著。把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出现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趋势。B项正确。
A项: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是指通过教育使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得以继承和发扬,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是先于经济的发展体现在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劳动力是指人进行劳动的能力,是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文化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D项正确。
A项: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生文化是学校次级文化之一,是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标准的统称。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文化是指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是构成学校文化的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要求。B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灵活性是指具有灵活的能力,它与原则性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灵活性不是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一致的特点。因此,B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C、D三项: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均与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一致。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标志着人的心理成熟。A项正确。
B项:创造能力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预见能力就是指当事人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选择能力是指当事人在思维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选择的技能和本领。与题干不符,排除。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等,受教育内外方方面面的条件影响,绝不是教育一个因素所能决定的,如教育本身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社会影响、家庭影响与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等。要实现教育的主导作用,更主要的在于教育能否遵循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任何违反受教育者发展规律的教育都会阻碍其良性发展。题干中,“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方量,甚至有的教育还摧残儿童”,反映教育存在阻碍受教育良性发展可能。说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要遵循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教育。D项正确。
A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题干中,放映的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从唯物论角度看,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教育。但是应该辩证地看待,不能机械第看待教育与遗传素质的关系。不问儿童具体情况、内部情况,一味地,主观地采取注入、强迫的方式教育学生。并且,与题干中没有体现教育与遗传素质的比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3
本题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A项正确。
B项:个人价值包括个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为不同主体对于个人所具有的自由贡献。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素质结构是指组成素质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人才规格是指培养人才规定的质量标准。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D项正确。
A、B、C三项:操作能力是指通过肌体的动作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如体育活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劳动能力等。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动手能力就是实际工作能力。实践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5
本题考查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3)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中,形成学生创作美的能力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B项正确。
A、C、D三项: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不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个性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发展个性是指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将全国职业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其中大类8个、中类63个、小类303个。教师被列入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类别。B项正确。
A项:《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关于教师地位的各国政府间特别会议中通过的一项文件。这份由会议主席约翰·托马和联教科文事务局长鲁奈·莫签署的建议包括前言和十三章,共有146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资格条例》是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的一部法规。于1995年12月12日起施行。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一部法律。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
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朋友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其中,教师传道者的角色是指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题干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传道者的角色。C项正确。
A项: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是指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不仅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还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是指教师要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研究者的角色是指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
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人身自由权是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题干中,班主任对全班同经同学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B项正确。
A项: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是指学生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个人的、不愿或不方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
本题考查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D项正确。
A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感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1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2
本题考查对课程观的认识。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表现,认为课程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包括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情感、兴趣和态度等)的全面参与。把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有利于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的问题。C项正确。
A项:课程是知识认为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的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通常就是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物。认为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学习者要服从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课程是计划的观点重视计划的内容与计划的程序,其中包括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要素。
D项:课程是活动的课程观是将课程理解为学科知识,教师容易把握,但也容易导致“见物不见人”的倾向;这种课程观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注重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3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4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其中,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课程标准是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B项正确。
A项: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与题干不符,排除。
上一篇:2017年8月21日内蒙古昆都仑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下一篇:2018年10月内蒙古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
相关资源
  • 2017年8月21日内蒙古昆都仑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7年内蒙古乌兰察布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音乐》真题
  • 2016年7月23日内蒙古乌海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题
  • 2016年8月11日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题
  • 2016年内蒙古昆都仑区教师招聘考试题(精选)
  • 2016年11月19日内蒙古通辽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 2016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精选)
  • 2016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精选)
  • 2016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
  •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考试省考(教育心理学)(中等)题
  •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题(精选)
  • 2018年9月山西省阳泉城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题
  • 2018年1月7日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真题
  • 2018年1月7日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真题
  • 2017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