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6小题,每小题1.04分,共100分。 1 教师作为培养下一代的园丁,其职业道德标准相较于其他职业道德( )。 A、更加严格 B、相对宽松 C、二者无法比较 D、差不多 2 临近六一,高高兴兴地去接孩子放学,李女士却撞见孩子遭老师呵斥而流泪的场景。另一位家长的“善意提醒”让她恍然大悟:“一定要给老师送礼!如果不送,你的孩子就会遭冷遇,这是行规。”面对这样的行规,下列教师行为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B、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讲清其中利弊关系 C、抵制各种诱惑,和家长保持健康的教养关系 D、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可以接受家长送的礼物 3 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目的 D、教育的方法 4 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 A、语音知觉 B、词汇理解 C、词汇加工 D、文本理解 5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6 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7 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8 下列课程中属于校本课程的是( )。 A、小学语文 B、小学科学 C、小学课程标准 D、学校的古诗词选修课 9 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文本与课程 B、教师与学生 C、课程与评价 D、过程与方法 10 培养劳动者是(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1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科研人员 D、专业人员 12 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13 一个短期教学目标的实现,会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强烈的动力和兴趣,这说明了教学目标具有(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测度功能 D、控制功能 14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 )应该对正确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A、父母 B、家庭 C、监护人 D、社会团体 15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与家庭。通过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建立独特的族群和阶层文化,社会也因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16 新入职的王老师想去优秀教师李老师班上听课,学习经验。李老师笑容可掬地说:“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我的课上得不好,就不要去听了。”这表明李老师( )。 A、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B、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C、能够尊重信任同行 D、鼓励同事自我提升 17 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侮辱学生,是依据学生的( )。 A、隐私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生命权 18 “一切活动的首要根基在于儿童的本能,而不在于外部材料的呈现形式和性质”,这说明儿童的学习始于( )。 A、学习基础 B、资源材料 C、能动反应 D、学习方法 19 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绎 20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 )内,作出处理。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2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以( )为主。 A、生活课 B、活动课 C、品德课 D、综合课程 22 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是( )。 A、主导性动机 B、辅助性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2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4 某乡镇小学学生王某因病需休学一年,其父母应向( )提出申请。 A、所在学校 B、市教育局 C、当地乡镇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或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25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 )。 A、教学策略 B、教学过程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设计 26 不得让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12 B、14 C、16 D、18 27 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种观点是( )。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 D、教师与学生互动论 2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 )。 A、教育和处罚 B、教育和保护 C、保护和管教 D、预防和矫治 29 ( )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A、家长 B、学生处 C、品德课老师 D、班主任 30 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31 讲课中对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用(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32 在《德育纲要》中,( )处于核心的地位。 A、理想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劳动教育 33 体现“可”、“可以”等要求的教育法律规范是( )。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34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5 每学期开学前,王老师总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人数、课时量以及备课资料是否充分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根据富勒与布朗的观点,王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36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37 由内部动机引发的行为是( )。 A、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上课认真听讲 B、为了得到奖学金而勤奋学习 C、为了暑假能跟随父母出去旅游,认真复习功课 D、为了解飞机起飞原理,乐此不疲的搜集相关书籍和网页 38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爱岗敬业 B、为人师表 C、爱国守法 D、无私奉献 39 保加利亚学者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 A、纲要信号教学法 B、探究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40 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 )。 A、教学效能感 B、教学行为 C、内心信念 D、坚强意志 41 吴老师在调整座位时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优先挑选喜欢的座位。吴老师的做法( )。 A、利于激励学生 B、便于班级管理 C、有失教育公平 D、有违因材施教 42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不能起到含蓄作用的是( )。 A、曲表观点 B、巧避锋芒 C、暗示批评 D、美化语言 43 教育学的知识属于(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性知识 4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的( )。 A、—般发展 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 D、个性发展 45 学生如果在课堂活动中表现良好,就可获得一颗星星,如果出现不良行为,就扣掉一颗星星,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结算一次,如果星星数量达到了事先约定的标准,就可以换取学生喜爱的东西或准许其参加喜欢的活动。这体现了课堂管理的( )。 A、放任模式 B、教导模式 C、矫正模式 D、权威模式 46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7 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48 从系统管理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体现为伦理关系、管理关系、法律关系与人际关系等。处于最高层次的是( )。 A、伦理关系 B、管理关系 C、法律关系 D、人际关系 49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50 从( )角度,可以把课程规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A、课程的组织核心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存在形式 D、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5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师真正践行“爱岗敬业”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 A、忠于职守,尽心尽力 B、献身教育 C、甘为人梯 D、坚守高尚 5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授业解惑者 D、传道者 5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描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吸引。 A、个人魅力 B、相似性 C、互补性 D、情感性 54 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 A、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C、原始性文献 D、综述性文献 55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形式是( )。 A、图式 B、直观动作 C、具体形式 D、命题 56 中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提示我们教学应贯彻( )。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7 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方式不包括( )。 A、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B、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C、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D、教育中调整学生的态度 58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A、校长 B、教师 C、学生 D、教材 59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60 “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C、《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61 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62 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校长 63 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 )。 A、法律事实 B、损害结果 C、权利变更 D、侵权发生 64 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指的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B、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C、认识和行动相结合 D、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65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应该是( )。 A、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和谐关系 66 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67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的特点是( )。 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C、等级性 D、阶级性 68 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且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是( )。 A、环境 B、遗传素质 C、个体实践活动 D、学校教育 69 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70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 )特点。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71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运用教学技术于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72 张强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由此判断,他进入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7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观点适用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4 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75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明( )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A、向先进人物学习 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知行统一 D、努力做到“慎独” 76 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是( )。 A、从众 B、服从 C、依从 D、认同 77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78 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79 “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这是(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说 D、二因素论 80 素质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 )。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习成绩的提高 C、升学 D、终身学习的能力 81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教课情景是,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丢在课桌下面——这样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讲脏话、粗话,乱扔纸屑杂物的现象仍随处可见,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的失败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 )。 A、爱国守法 B、爱国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82 体罚、侮辱学生属于侵权行为中的( )。 A、违反宪法行为 B、作为侵权行为 C、不作为侵权行为 D、轻度违法行为 83 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这种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示范式教学法 C、探索式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84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85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 )未成年人。 A、学习成绩差的 B、有残疾的 C、生活能力差的 D、社会能力差的 86 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7 下列属于学校制度文化的是( )。 A、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B、学校的体育设施 C、学生实验室 D、学生守则 88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物质前提 B、决定因素 C、主导因素 D、无关因素 89 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的部门是( )。 A、党中央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90 下列关于儿童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智力发展是知识、技能的基础 B、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C、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 D、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91 ( )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A、教师良心 B、教师公正 C、教师义务 D、教师荣誉 92 提出“为师要有知识,为表要有美德”的教育家是( )。 A、梁漱溟 B、晏阳初 C、孙敬修 D、黄炎培 93 范例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赞可夫和布鲁纳 D、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 94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主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5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96 ( )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关心工作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自我监督
1、A2、D3、A4、D5、A6、D7、D8、D9、D10、A11、D12、C13、B14、B15、B16、B17、C18、C19、A20、B21、D22、B23、D24、C25、C26、C27、A28、B29、D30、C31、A32、C33、C34、C35、B36、C37、D38、B39、C40、C41、C42、D43、B44、A45、C46、B47、B48、A49、D50、B51、D52、D53、B54、D55、D56、B57、D58、B59、B60、B61、D62、A63、A64、C65、C66、B67、B68、B69、A70、A71、D72、C73、D74、C75、A76、B77、C78、D79、B80、A81、D82、B83、C84、D85、B86、A87、D88、A89、B90、A91、B92、C93、D94、B95、A96、B 1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严格性。教师职业道德较之于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为教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铺路石,是人梯。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规范。题干中“一定要给老师送礼!如果不送,你的孩子就会遭冷遇,这是行规。”的表述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接受家长送的礼物。D项做法不正确,与题干相符,当选。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教育活动中,当这些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主体因素是教育活动成效大小的决定因素。而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主客体的内部关系。对教育者来说,他要研究认识三个客体,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者的任务是将既定的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授给学生。对受教育者来说,他认识的客体是一个:教育内容。他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手段学习和掌握既定的内容,也就是将外在的客体转化为内在主体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在教师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正确地发挥和不断地提高;只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他们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是从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出发的。结合题干,在其他教育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教育者的主导性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A项正确。 B项:受教育者主动性的发挥有赖于教育者主导性的积极发挥。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的是言语理解的水平。言语理解的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是:词汇理解、句子理解、文本理解。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 本题考查知识直观的种类。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述事物或事件等,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 本题考查教学理论。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核心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人性的圣殿。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察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 本题考查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主体为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学校的古诗词选修课符合校本课程所包含的范围。D项正确。 A、B两项:小学语文和小学科学属于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共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小学课程标准是小学阶段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它规定了小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三维目标。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科学态度、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教师法》的条款。《教师法》的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的是陈述性知识的特点。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用来区分辨别事物。C项正确。 A、B、D三项:均属于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 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题干中“教学目标会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强烈的动力和兴趣”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表现。激励功能指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然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的。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就可以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B项正确。 A项:导向功能指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4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正本)》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特殊说明: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正本)》的规定。关于“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修订本)》第五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 本题考查教育的文化功能。题干中“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建立独特的族群和阶层文化”主要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文化功能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传递、保存和活化;(2)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选择、整理和批判;(3)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培养创造性人才;(4)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B项正确。 A项: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指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人口功能指教育对社会人口质量的提高、数量的调节控制所具有的作用。教育对人口数量的调节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生育观和政府的人口政策的宣传教育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政治功能指通过教育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行为。根据题干“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我的课上得不好,就不要去听了。”这表明李老师缺乏团结协作精神。B项正确。 A项: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尊重信任同行主要体现在对其教育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认可。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鼓励同事自我提升在言语或行动上鼓动激励,增加其自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7 本题考查学生权利保护。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C项正确。 A项: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生命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学生作为公民享有我国《民法通则》赋予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8 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观点。杜威指出“一切活动的首要根基在于儿童本能的冲动和活动”。能动反应就是活动。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 本题考查变式法的概念。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题干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如苹果),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籽),通过改变能否食用的无关特征,突出果实的本质特征,运用了变式法。A项正确。 B项: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理论框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原型是指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0 本题考查《教师法》的条款。《教师法》的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我国的新课程结构。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一般学生的内容较为简单,但范围很广,所以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阶段学生形式逻辑逐渐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基本成熟,所以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2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类型。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B项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生理性动机是由生理需要引起的,如饥饿、干渴、睡眠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性动机是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后天习得的,如成就、威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3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可以视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一般情况下,以知为开端,行为终结,特殊情况下,任一开端均可。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4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的条款。《义务教育法》的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5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题干表述的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C项正确。 A项: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