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7小题,每小题1分,共97分。 1 在学习之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多重趋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 D、双避冲突 2 影响学习者成功或失败的可控因素包括( )。 A、努力程度 B、任务难度 C、运气好坏 D、身心状态 3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变声 B、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4 流体智力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卡特尔 B、瑟斯顿 C、加德纳 D、吉尔福特 5 教师常用表扬、称赞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其针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自我效能感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强化理论 D、动机归因论 6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教导作用 B、选拔作用 C、评价作用 D、管理作用 7 下列人物中,( )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议,对后世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A、朱熹 B、郑玄 C、汉武帝 D、董仲舒 8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9 一般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10 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随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1 师德修养具有历史继承性特点,首先需要教师( )。 A、从历史和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和弘扬世界各民族的职业道德 B、从历史和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C、继承古代孔子、孟子思想,传承儒家思想文化 D、继承现代的陶行知、蔡元培教育思想,践行和弘扬他们的主张 12 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3 《教师法》规定,建立正常晋级( )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A、增发奖金 B、增加福利 C、薪水持平 D、增薪 14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假设性、( )和内省性。 A、计划性 B、概括性 C、预计性 D、目的性 15 著有《普通教育学》,并被西方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16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以下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17 某老师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和心思用来培养优秀的学生。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B、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C、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D、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18 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19 素质教育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说明素质教育( )。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0 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 )。 A、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受教育者 B、经济发展、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教育者 21 宋宝独自照顾妈妈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被评为市“十佳”少年。最近,学校开展了向宋宝学习的活动,该活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22 我国在新世纪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是( )。 A、发展经济 B、科技创新 C、科教兴国 D、依法治国 23 有的老师怕影响总体成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侵犯了学生的( )。 A、受教育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人身安全权 24 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 B、内在型 C、场独立 D、冲动型 25 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26 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对于难易适中的任务来说,学习动力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 )。 A、最差 B、不明显 C、中等 D、最好 27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28 学校德育模式主要包括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和( )。 A、社会行动模式 B、学习模式 C、互动模式 D、参与模式 29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30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和( )。 A、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B、语言道德、伦理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C、交际道德、爱岗敬业、个人生活道德 D、语言道德、为人师表、交际道德 31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32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 )。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复杂性原则 C、向导性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33 按照归因理论,“努力”属于( )因素。 A、内部—可控 B、内部—不可控 C、外部—可控 D、外部—不可控 34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教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5 某生会背九九乘法口诀,并懂得“三三得九”是3个3相加之和是9,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36 我国古代先贤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很多精辟观点,以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有教无类 B、王夫之——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 C、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孟子——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37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 A、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士 B、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C、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D、培养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38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这是贯彻德育( )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 A、连贯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 D、导向性 39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40 一般说来,( )不属于智力范畴。 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41 某县教育局根据中考成绩,将全县初级中学分为普通初中和实验初中,并对后者从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该县义务教育没有做到( )。 A、重点发展 B、均衡发展 C、协调发展 D、优先发展 42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43 下列不属于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 44 小丽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45 “充分地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全民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 46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47 我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等进行考核的部门是( )。 A、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B、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C、当地政府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48 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 )。 A、讲授知识 B、教书育人 C、教学艺术 D、引导启迪 49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50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为教学服务,板书内容应突出( )。 A、重点、难点、起点 B、重点、起点、支撑点 C、重点、难点、支撑点 D、重点、难点、知识点 51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 )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A、高等 B、中等 C、职业技术 D、成人 52 以下不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是( )。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C、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D、学生的心理特点 53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4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 )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55 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某班开展了“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通过评价一周内每一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选择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作为当周小明星,并将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教育法 56 “分层教学”做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57 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58 教师作为培养下一代的园丁,其职业道德标准相较于其他职业道德( )。 A、更加严格 B、相对宽松 C、二者无法比较 D、差不多 59 ( )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 A、教学计划 B、教学手段 C、教学设计 D、课堂教学 60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当适当高出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使得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这样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最近发展区 B、学习定势 C、身心发展规律 D、效果律 61 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62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 )。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63 以下属于计划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64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 )两种形式。 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B、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C、感知和表象 D、概念和命题 65 教师要经常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目的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66 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提出来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7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其中,( )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如语文中的句子规则,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 A、策略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实用性知识 68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9 ( )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A、《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70 (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A、个体因素 B、环境因素 C、遗传因素 D、学校教育 71 (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72 “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教学科目 B、经验获得 C、社会改造 D、预期的学习结果 73 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74 在某堂植物课教学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如橘子),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果实的概念。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5 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罗杰斯 B、布鲁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76 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 A、连锁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学习 77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78 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它的三个层次中不包括( )。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课程表 79 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 A、对偶故事法 B、直接询问法 C、行动观察法 D、调查法 80 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种观点是( )。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 D、教师与学生互动论 81 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这是( )失眠。 A、情境性 B、新奇性 C、假性 D、正常性 82 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 )。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83 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A、打开收音机 B、草书 C、实弹射击 D、举重 84 科学知识在被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 A、训练 B、自学 C、培训 D、教育 85 吴老师在调整座位时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优先挑选喜欢的座位。吴老师的做法( )。 A、利于激励学生 B、便于班级管理 C、有失教育公平 D、有违因材施教 86 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 87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的教育。 A、社会主义 B、法制 C、纪律 D、道德 88 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 )。 A、动物的存在 B、生物的存在 C、物的存在 D、意识的存在 89 《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0 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是( )。 A、纪律 B、群体规范 C、舆论 D、规则 9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师 B、学生 C、学习过程 D、教学过程 92 某中学曾老师,每次布置课后作业后,都只是在下次课堂上与学生核对一下答案。曾老师的做法( )。 A、合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B、不合理,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 C、合理,可以促进学生自学 D、不合理,增加了学生课后负担 93 以下对教育中依法行政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依法行政的起点是教育部门依法治教 B、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教育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C、依法行政的重点是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D、依法行政的关键是教育部门执法有力 94 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95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案 D、教科书 96 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97 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1、D2、A3、C4、A5、C6、C7、D8、A9、C10、C11、B12、A13、D14、C15、C16、A17、D18、D19、B20、A21、B22、C23、A24、C25、D26、D27、B28、A29、B30、A31、A32、A33、A34、B35、D36、D37、B38、D39、B40、A41、B42、B43、D44、A45、B46、C47、B48、D49、A50、C51、D52、C53、A54、C55、B56、C57、B58、A59、C60、A61、D62、B63、A64、D65、D66、C67、B68、C69、D70、D71、B72、D73、A74、B75、C76、B77、C78、D79、A80、A81、C82、B83、B84、D85、C86、B87、A88、B89、C90、B91、C92、B93、A94、B95、B96、D97、A 1 本题考查动机冲突。双避冲突也叫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如,前怕狼,后怕虎。“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双避冲突。D项正确。 A项:多重趋避冲突也叫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如毕业找工作时,想找稳定的工作,但是又觉得工资低;想去工资高的私企,但是又觉得累。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趋避冲突也叫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如看到美食,既想吃又怕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双趋冲突也叫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按照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的维度划分,只有努力程度是可控因素,其他因素都属于不可控制因素。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不可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学习的实质。广义的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既包括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意为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符合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C项正确。 A项: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变声属于生理成熟,不属于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属于吃药后引起的短暂变化而非比较持久的改变,不属于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卡特尔在对各种测验题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流体能力是指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但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A项正确。 B项:瑟斯顿提出群因素说也可以称为“群因素——一般因素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动机的强化理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受到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如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获得优秀成绩、取消令人厌恶的考试等均是强化的手段。C项正确。 A项: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成就动机理论主要的观点为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概率大约是50%,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以防止自尊心受损和产生心理烦恼。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和外界环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汉朝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 本题考查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A项正确。 B项: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主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四年级左右(10岁~11岁),但由于教育及其他原因,这个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性。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它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C项正确。 A项: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有宗教。该观点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和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该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苏联教育学家米丁斯基和凯洛夫。该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师德修养的历史继承性特点,要求教师的师德修养一定要与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一致,既要从历史文化中继承和吸收精华,又要与时俱进,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 本题考查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体最根本的目的是有效实施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遵循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教师法》的条款。《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 本题考查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逐渐成熟,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首先,从高中阶段开始,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运用假设的能力不断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就是要求人们脱离具体事物,运用概念和假设进行思维活动。这亦即要求思考者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次,思维假设性的发展又使得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预见性。当人们根据假设进行思维时,必须在解决问题之前制订计划和方案。有了这种预见性,在解决问题前就能主动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第三,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更加明显化。高中生在思维活动时,能进行主动的反省,并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使思路更明确,更有利于问题解决。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人物思想。赫尔巴特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建立,也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奠基人”。C项正确。 A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很多学科的创始人,但在教育学方面并没有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初步建立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 本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A项正确。 B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 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公正地对待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一视同仁。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好恶、私人关系、学生成绩的优劣等偏袒或是轻视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性别、美丑、性格特征、身体条件、家庭出身等的不同而偏袒或轻视学生。D项正确。 A项:个性发展指的是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严慈相济指对待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格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也称作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 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题干信息,老师是园丁,属于外在环境因素;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花朵是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的,属于内在因素。因此题干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D项正确。 A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成熟论认为人的发展受特定的顺序支配,这一顺序是由基因决定的,在它指导下的机能完善称为成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环境决定论者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旨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B项正确。 A项: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主要体现在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儿童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存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进行因材施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 本题考查制约课程的因素。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1)社会需求: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学科知识水平: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1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中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开展向“十佳”少年宋宝学习的活动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B项正确。 A项: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法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以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2 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3 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学生享受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这是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A项正确。 B项:名誉权指学生有权享有大家根据自己日常生活行为、作风、观点和学习表现而形成的关于其道德品质、才干及其它方面的正常的社会评价,有权根据自己的优良行为而由特定社会组织授予的积极评价或称号,他人不得歪曲、诽谤、诋毁或非法剥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个人的、不愿或不方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人身安全包括人的生命、健康、行动自由、住宅、人格、名誉等安全。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让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4 本题考查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C项正确。 A项:场依存型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这种认知风格的学生易受暗示,偏好于合作学习。平时易受暗示,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场依存型。与题干不符,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