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9年5月4日天津市河西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2019年5月4日天津市河西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发布/编辑时间:2023-03-15 11:19:21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共45小题,每小题0.8分,共36分)
1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科学论
2
“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提出,说明了教育目的具有(  )。
A、理想性
B、排他性
C、实践性
D、理论性
3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青年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幼儿期
4
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批评
B、自我认识
C、自我控制
D、自我体验
5
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6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的一块试金石。
A、素质教育
B、育人为本
C、以德兴教
D、面向全体
7
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
A、人格尊严权
B、隐私权
C、人身自由权
D、身心健康权
8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9
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时,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
A、回忆
B、再认
C、识记
D、保持
10
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是(  )。
A、梁启超
B、陶行知
C、杨贤江
D、蔡元培
11
(  )是品德建立的开端阶段,这一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A、认识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同化阶段
12
(  )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最高水平。
A、创造的理解
B、字面的理解
C、批判的理解
D、解释的理解
13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又称“规例法”,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发现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下位学习
14
(  )是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离散度
15
(  )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A、恪尽职守
B、爱岗敬业
C、廉洁从教
D、热爱学生
16
(  )是指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7
教师对班级里认真听课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做属于利用强化的(  )。
A、维持功能
B、激励功能
C、促进功能
D、巩固功能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  )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应当
B、不得
C、可以
D、允许适当
19
(  )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
A、知觉
B、动作
C、感觉
D、条件反射
20
(  )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A、学校制度
B、学校文化
C、学校德育
D、学校礼仪
21
学生掌握了水果的概念后,要学习芒果这一概念,如果告诉学习者芒果是一种水果,就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这种迁移就是(  )。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2
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  )
A、画线
B、列提纲
C、利用表格
D、利用图形
23
在语文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开始有部分学生认为“我”这样不负责地离开中国,真是个罪人。对此,教师没有说对错,而是引导学生:“他是不是罪人,我们学完课文再来讨论。”这是教学活动中的(  )。
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24
老师采用贴笑脸、画小红花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5
小明同学经常发生说谎、偷窃等行为,这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行为障碍
D、适应障碍
26
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  )。
A、教师行政复议
B、教师申诉制度
C、教师行政诉讼
D、教师调解制度
27
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28
(  )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A、雅斯贝尔斯 存在主义教育学
B、维多里诺 人文主义教育学
C、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学
D、巴格菜 要素主义教育学
29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发展性教学模式
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C、结构主义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30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处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1
(  )认为,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并非纯粹单单从对花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感官资讯而来,还包括我们对花过去的经验和印象,加起来才是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
A、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派
32
民族英雄岳飞自幼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便立下了学艺报国的志向。他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外部动机
D、远景性内部动机
33
(  )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A、绝对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相对评价
D、自身评价
34
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任务时,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将动机控制在(  )。
A、较高的水平
B、较低的水平
C、中等水平
D、最低水平
35
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A、内部言语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36
“你怎么看待这篇文言文?”,这种提问属于(  )。
A、理解水平的提问
B、应用水平的提问
C、分析水平的提问
D、评价水平的提问
37
(  )是德育原则之一。要求德育教育要以积极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A、疏导原则
B、导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38
小学语文的教学往往是以字、词、句、段、篇的模式开展,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9
王老师对班集体的建设非常关注,由此可以断定,王老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40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41
说学情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说学情,主要是说(  )。
A、学生的学习情况
B、向谁学
C、怎么学
D、学什么
42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B、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C、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D、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43
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在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D、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44
下列哪一个不是奧苏贝尔认为的完成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  )
A、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B、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C、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D、学习过程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因素
45
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哪项是错误的?(  )
A、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B、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
C、家长有义务为子女受教育提供条件
D、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共10小题,每题0.8分,共8分)
4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  )。
A、诊疗模式
B、发展模式
C、教育模式
D、文化模式
47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几种基本成分,即(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48
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有(  )。
A、联想
B、回忆
C、再认
D、想象
49
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的有(  )。
A、刺激泛化
B、惩罚
C、强化
D、消退
50
概念形成的几个阶段包括(  )。
A、抽象化阶段
B、类化阶段
C、辨别阶段
D、认同阶段
51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
D、受教育者
52
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模型
B、图表
C、教学电影
D、图片
53
发散思维的(  )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主要依据。
A、流畅性
B、独特性
C、变通性
D、逆向性
54
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  )。
A、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B、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C、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
D、个人成就感
55
教师应承担的义务包括(  )。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B、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C、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三、名词解释。请对下列名词做出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56
高原现象
57
操行评定
58
课程资源
四、简答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简答。(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59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60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61
简述如何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论述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论述。(共1小题,每小題1分,共10分)
62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了2035年教育发展的目标,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对此,部分学校出现“剑走偏锋”苗头。比如,有的过于迷信欧美教育教学方式,有的过分强调硬件设施和设备智能化。
问题:请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六、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小题,其中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
(一)
       A:一个有弄不懂的数学问题而不敢向老师请教的学生,在辅导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地向数学老师求教,得到老师的耐心帮助和肯定,以后向老师求助的行为不断增加。
       B:一个学生看到同学关心集体的行为受到表扬和奖励,会增强自己以同样的方式行事(如主动打扫教室、向班级提合理化建议、在公益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倾向。相反,看到某同学考试作弊的行为受到学校严厉批评和惩罚,就会减弱自己的作弊行为。
       C:小雯今天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一天做完50道数学题,做完了就奖励自己一袋零食,做不完就惩罚自己不能吃饭。
63
(1)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判定三个案例分别属于什么强化类型?(3分)
(2)结合实际谈谈该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怎样的积极影响?(7分)
(二)
       某天,几位班主任老师在讨论着班级里一些不良学生的行为表现,A班班主任说到了小孙同学,虽然他在课堂上表现的规规矩矩,但是老师讲的东西从来不听。据历史老师反映,他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都讲到37页了,他还在翻34页,一节课下来,书上和笔记本上干干净净。英语老师让他从A、B、C中选一个答案,他说选D,引得同学哄堂大笑。课下作业应付,成绩可想而知,一直是班级倒数。
       B班班主任讲到他们班的学生小戴,也一脸无奈。他无心读书,自由散漫,早自习和上课总要迟到,要求7点到校,他常常是手里提着早点,过了二十多分钟才晃悠到教室门口,跟他谈过话,也同父母沟通过,还是收效甚微。
       C班班主任说到他们班的小许,十分恼火。小许脾气暴躁,一次数学课上,小许在座位上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平易近人的数学老师上前阻止,小许桌子一拍骂了老师一句。课后被带到办公室谈话,让他写保证书并回家反省,谁知在办公室里摔东西,甚至想动手打老师。
       几位班主任交谈时,发现班级里还有类似行为的学生,他们的表现违反了教育规范,不单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还会危害他人和社会,这些学生的前景不免令老师担忧。
64
(1)请结合案例,谈谈上述三名学生的失范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失范行为进行解释。(6分)
(2)请结合案例和实际,谈谈作为一名教师,你对规范学生的失范行为有哪些建议?(6分)

1、A2、A3、B4、C5、C6、B7、C8、D9、A10、D11、B12、A13、D14、C15、B16、B17、A18、B19、C20、B21、A22、A23、B24、A25、C26、B27、D28、C29、B30、D31、C32、C33、C34、A35、B36、D37、A38、D39、B40、B41、A42、A43、B44、D45、A46、BCD47、ABCD48、BC49、BCD50、ABC51、ABCD52、ABCD53、ABC54、ABCD55、ABCD
1
本题考查的是对学校教育制度的理解。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A项正确。
B项: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还适用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的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从人们的教育思想上来看,教育目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因此,教育目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教育目的等。A项正确。
B、C、D三项:不属于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中的阶段性。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其中,少年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的是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测控系统,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其中,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C项正确。
A项:为干扰选项,排除。
B项:自我认识也叫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如果对这些定义进行概括,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标准:其一,心理健康即是心理的正常状态,即非病状态。如果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那他就是健康的。这一标准是心理健康的底线标准,是个较为客观的标准。其二,心理健康即是良好适应状态。个体和环境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如果个体的心理状态能适应自身以及环境的种种变化,那么他就是心理健康的。这是个很具有现实感的标准。其三,心理健康必须符合更为理想状态的标准,比如负责任的、成熟的、勤奋的、能够爱和被爱的独立的、智能良好的等等。这一标准要求较高,更具主观色彩。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心理素质的标准往往就是根据这一层面的心理健康的标准而来的。C项正确。
A、D两项:正常状态即非病状态。如果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那他就是健康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良好适应状态。个体和环境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如果个体的心理状态能适应自身以及环境的种种变化,那么他就是心理健康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工作方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主要权利中的人身权。学生的人身权包括:人格尊严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以及身心健康权。其中,人身自由权是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例如,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C项正确。
A项: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个人的、不愿或不方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主要包括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可以得到发展。D项正确。
A项: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先天素质、环境、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同,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不平衡性是指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一是同一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二是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的是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含了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过程。其中,回忆是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期末考试时学生更多采用的是回忆,即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A项正确。
B项:再认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即体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他提倡美育,是作为宗教对立物提出的,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教育”,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D项正确。
A项: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
本题考查的是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以及内化三个阶段。其中,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主要受控于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B项正确。
A项:为干扰项,排除。
C项: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内化是指个体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
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理解的水平。知识理解有四个阶段: (1)字面的理解。学生只掌握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观点的表面意思,学生回答问题只能复述课本上的东西。(2)解释的理解。学生能从字里行间的相互联系中去分析、概括知识,且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教材中的内容。(3)批判的理解。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某种评价,从而提出有关学习材料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的个人判断。(4)创造的理解。学生一般能离开学习材料的束缚,发表超越学习材料的思想和不同的见解,甚至去探讨某个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这是最高水平的理解。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知识理解的最高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种类。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先学习规则,后学习例子,由于规则的包容范围比例子更高,因此,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D项正确。
A项: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并列组合学习(又称并列结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
本题考查的是智力测验相关的知识点。一个标准化的心理测验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效度和信度,要有自己的常模和鉴别力,这四个条件必不可少。其中,常模是一种用以比较的标准和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一般来说,常模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C项正确。
A项:测验信度是指测验的可信度、确实性或可信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效度是指测验能否测出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即能否测出所要测量的东西。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离散度不属于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必要条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 年修订)内容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中,爱岗敬业要求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缺少这一基础和前提,职业道德的其他内容便无从谈起。B项正确。
A项: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的核心精髓。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B项正确。
A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道德观念也叫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上一篇:2021年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公开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题
下一篇:2019年3月16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相关资源
  • 2021年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公开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题
  •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21年7月17日天津市河东区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题Ⅰ卷
  • 2022年7月18日天津市西青区中小学公开教师招聘考试题 《教育综合知识》
  • 2022年7月18日天津市东丽区中小学公开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综合知识》
  • 2022年7月18日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题
  • 2022年7月14日天津市和平区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题
  • 2022年7月10日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试题
  • 2018年11月12日辽宁省阜新市育才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18年1月30日辽宁省阜新市教育局直属高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题
  • 2018年7月8日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题
  • 2018年7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劳动合同制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8年8月13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系统公开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8年2月12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