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7小题,每小题0.87分,共66.77分) 1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教育目的的表述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文化 B、社会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教育制度 4 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 A、政治与经济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学习相结合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 5 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为谁服务 B、教育怎样培养人 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6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理论 7 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心是( )。 A、教育改革和试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8 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B、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C、以维护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D、以传承文化为目标的授受关系 9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 );四年级学生不超过( );五、六年级学生不超过( )。 A、2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B、30分钟 45分钟 60分钟 C、35分钟 50分钟 65分钟 D、40分钟 55分钟 70分钟 10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基本特征是( )。 ①强制性 ②通用性 ③普遍性 ④基础性 ⑤规范性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1 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 A、审美教育 B、文化教育 C、道德教育 D、素质教育 12 “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不变性 B、发展性 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13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14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15 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16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 B、锻炼 C、修养 D、榜样示范 17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18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9 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 )。 A、保持 B、选择 C、领会 D、应用 20 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1 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A、教学评价 B、教学内容。 C、学生情况 D、教学目标 22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D、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23 暗示教学法强调( )。 A、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使上课如同游戏、表演 B、教师提出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获得学习效果 C、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用纲要信号图示表示出来 D、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24 下列哪个教学原则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匹配?( ) A、温故知新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25 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26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形式 27 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同化阶段 28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29 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 )。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30 老师非常重视教室的布置,在教室里设计了图书角、黑板报、光荣榜、植物区等。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31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32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 B、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实现的 C、教学包括课程 D、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的 33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互相调整、改变,以促进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创新取向 34 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做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活动中心课程 35 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36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主动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37 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8 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39 老师上课板书时,用红色粉笔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这运用的原理是( )。 A、刺激强度大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B、色彩对比明显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C、新颖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D、活动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40 教师运用一定办法帮助学生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种学法指导方式是( )。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 C、学科渗透式 D、学习诊断式 41 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 )。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D、讨论——集体教学模式 42 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 A、讲解操作的要领 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 C、指导学生观察 D、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协助和指导班团队活动 D、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力量 44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以下哪一项不是?( ) A、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B、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C、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D、班主任的权威、地位和职权 45 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 )角色的工作方法。 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B、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46 面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教师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A、弄清情况,分析原因 B、直接与家长沟通 C、不要特别关注,给予充分自由 D、以上都不对 47 分配学生座位时,老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48 课堂上,教师一般在处理学生小声讲话没认真听课的行为时,采用( )最为妥当。 A、表扬别人忽视他 B、惩罚 C、餍足 D、消退 49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50 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 A、家庭生活方式 B、家庭经济状况 C、家庭结构 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 51 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 )。 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52 小明上课时,总喜欢在老师的问题还没有问完的时候抢着回答,但总是出现错误。小明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53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决定因素 B、物质前提 C、主导因素 D、相关因素 54 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55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56 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是( )。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57 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是利用( )的方法。 A、生成性学习 B、视觉想象 C、记忆术 D、元认知监控 58 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 )。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59 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 A、理解记忆 B、机械记忆 C、内隐记忆 D、无意记忆 6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逐步减慢 C、先慢后快 D、逐步加快 61 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62 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63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 B、想象 C、行为 D、伦理 64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65 小红同学在学习舞蹈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资源管理策略 66 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67 (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感知。 A、组合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差异律 68 (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自我 69 一个测验能否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70 适当的过度学习有利于记忆的保持,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 )为最佳,其效果也最佳。 A、110% B、130% C、150% D、200% 71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次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一般一次只能处理( )个左右的刺激单位。 A、17 B、13 C、10 D、7 72 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 )男生。 A、低于 B、等于 C、高于 D、有的高于,有的低于 73 一般情况下,(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高等 B、中等 C、一般 D、低等 74 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 A、较高 B、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75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76 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为(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77 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低于成年人,这是因为他们( )。 A、注意的广度已有较好的发展 B、注意的稳定性已有较好的发展 C、注意的转移已有较好的发展 D、注意的分配已有较好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78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79 下列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品德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等同于道德 80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 D、教学条件 81 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学习的类型包括( )。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C、行为习惯的学习 D、道德品质的学习 E、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82 当教师与家长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冲突时,教师的正确做法是( )。 A、教师与家长谈话时态度要保持谦和、礼貌、言辞不可过激,不能把对学生的怒气发泄到家长身上 B、对于为自己孩子护短、对教师有成见的家长,教师要用诚恳的态度劝导家长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 C、教师应用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学生家长搞好团结协作,保持不卑不亢,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 D、对于把孩子的一切交给学校,对子女放任不管,孩子出了问题找学校、找教师算账的家长,教师在调适冲突时要说服他们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0.5分,共17分) 83 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 84 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它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85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要承担监护职责。( ) 86 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 87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 88 直观性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 ) 89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 90 实践说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91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 ) 92 与讲授法相比,发现法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 93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 94 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95 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96 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97 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98 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属于机械学习。( ) 99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 100 能再现的必能再认,可以再认未必能再现。( ) 101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 102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 103 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 ) 104 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 10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 106 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 107 学校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危险性活动。( ) 108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 109 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 110 学校不得经常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 111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 112 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 113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114 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115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116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 四、材料分析题。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2分) (一) 案例一: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待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够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娃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117 该教师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 A、讲授法 B、讨论教学法 C、谈话教学法 D、综合教学法 1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验一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B、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C、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D、讨论法能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19 案例中,该教师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 ) A、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概给予否定 B、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恰当的 D、教师的课后总结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矛盾 120 老师最恰当的做法是( )。 A、老师点名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 B、老师应该给学生讲解初步的生物学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C、将该问题作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D、要求学生课后找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下次选代表回答
1、B2、D3、B4、B5、D6、B7、B8、B9、B10、A11、D12、D13、A14、A15、B16、D17、C18、C19、B20、A21、D22、C23、A24、D25、B26、A27、C28、C29、C30、B31、B32、C33、B34、A35、C36、A37、C38、C39、B40、D41、C42、C43、B44、D45、C46、A47、D48、A49、C50、D51、B52、C53、B54、C55、B56、D57、A58、C59、A60、A61、B62、B63、D64、B65、A66、D67、A68、C69、D70、C71、D72、C73、B74、C75、D76、B77、D78、BD79、ACD80、ABCD81、ABCDE82、ABCD83、B84、A85、B86、A87、A88、A89、B90、B91、A92、B93、A94、A95、B96、B97、B98、B99、A100、A101、A102、B103、A104、B105、A106、B107、A108、B109、B110、B111、B112、B113、B114、B115、B116、A117、C118、A119、AC120、D 1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义务教育法指出了“全面发展,面向全体”。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所以,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因此,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强调了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因此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和谐教育理论。B项正确。 A项: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属于布鲁纳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范例教学的理论属于瓦根舍因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属于巴班斯基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教育改革的重心。我国目前进行的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师生关系的层次。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包括四种: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其中,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是学校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家庭作业的时长。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学生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学生不超过60分钟;初中学生不超过90分钟。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也可以说,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学生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施开发、完善和再创造。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自身前后相继,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它包括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的继承和教育管理的继承等。题目中“长善救失”的教育经验从古至今都很重要,体现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3 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也会有对教育道德义务和责任的认知和情感上的自觉。教师的职业良心,在整体意义上是社会生活、教育工作中道德关系的反映。它的形成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对教师的特殊规范,它有自己独具的特征。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 本题考查《学记》的教育思想。“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是指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该句话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该句话体现了榜样及示范的教育思想。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7 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强调人之所以能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日益强大,是因为受到了教育的作用。又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8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等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阶段。知识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即:选择、领会、保持、运用。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 本题考查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A项正确。 B项: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无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性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1 本题考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问题是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其他环节。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2 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工作。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3)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4)作业反馈清晰、及时。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作业。C项表述错误,当选。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3 本题考查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强调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使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收信息。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4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中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相一致。D项正确。 A项:“温故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与巩固性教学原则相匹配。与题干不符,排除。 B、C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5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中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讲授新教材。B项正确。 A、C、D三项:组织教学、巩固新教材、检查复习均属于构成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6 本题考查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因此,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A项正确。 B项: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7 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依从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进一步内化的基础。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主要受控于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C项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是确立自觉遵守态度的开端,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接受,是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8 本题考查的是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有效地防止识记后急速发生的遗忘。由于遗忘的发展一般是先快后慢,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通常是在识记后两三天遗忘最多,所以复习要及时。乌申斯基曾正确地指出,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预防遗忘,只要粗略地复习,就可收效;而要恢复已经遗忘的东西,就要花更大的力气。可见,及时复习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C项正确。 A、B、D三项:指的均不是及时复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9 本题考查抽象的含义。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C项正确。 A项: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0 本题考查课程类型。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老师重视教室的布置,正是重视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B项正确。 A项: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被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