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6年5月29日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真题

2016年5月29日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真题

时间:2023-03-16 13:45:59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
1
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
2
在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卢梭。(  )
3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
4
任何人发展都离不开遗传素质。(  )
5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引起学生动机。(  )
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7
负强化的实质就是惩罚。(  )
8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班杜拉。(  )
9
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11
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显著特点是为人师表。(  )
12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认知过程,也是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
13
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总结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理论。(  )
14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更新教育理念。(  )
15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
16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17
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一般分为知识理解、巩固、应用三个阶段,其中知识巩固是中心环节。(  )
18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基本组织形式。(  )
19
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课程,它向学生传递着一些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  )
20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先进教学观念。(  )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21
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是解决问题的(  )。
A、检验假设阶段
B、提出假设阶段
C、发现问题阶段
D、理解问题阶段
2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态度与品德形成的(  )。
A、依从性
B、内化性
C、从众性
D、认同性
23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4
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劳动
B、少先队活动
C、课外与校外活动
D、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5
主张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的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拉伯雷
26
基础教育的核心是(  )。
A、应试教育
B、文化修养
C、素质教育
D、身心发展
27
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小学课程改革需要加强的是(  )。
A、综合性
B、弹性
C、实践性
D、基础性
28
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教育
D、主题班会
2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重要著作
B、杜威教育思想是儿童中心地位
C、荀子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D、皮亚杰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30
班主任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做好(  )的工作。
A、班长
B、先进生
C、班委
D、后进生
31
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是(  )。
A、程序教学
B、发现教学
C、直接教学
D、合作教学
32
小学教学活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  )。
A、教学目的
B、教学途径
C、教学内容
D、教学评价
33
3-4年级的学生,看了一篇作文,就能说出这篇文章的主题,这是(  )。
A、形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抽象思维
34
被看作是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卢梭
35
关于教学与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是(  )。
A、教学跟随发展
B、教学与发展并行
C、教学促进发展
D、教学等同发展
36
将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并遵循儿童的发展阶段开展德育,这种行为模式是(  )。
A、价值澄清模式
B、集体教育模式
C、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37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并能适时调节学习进程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38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程度分为(  )。
A、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成价值观系统和价值观体系个性化
B、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C、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D、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知觉和模仿
39
教学中,有助于教师进行测量与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等功能的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过程
C、教学方法
D、教学目标
40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A、任务
B、努力
C、能力
D、运气
41
桑代克主张研究教育心理学采用的方式方法是(  )。
A、观察与测量方法
B、调控与观察方法
C、观察与实验方法
D、实验与测量方法
42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与其(  )直接联系。
A、自尊
B、思维发展
C、自我意识水平
D、社会认识
43
马斯洛认为,(  )是人们基本的缺失性需要。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④尊重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44
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表现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5
下列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是(  )。
①学而不躐等
②学而时习之
③不陵节而施
④流水之物也,不盈科不行
⑤相观而善之谓摩
⑥时教必有正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民主管理权
D、管理学生权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变更民办学校的教学性质
C、规定6岁的孩子入学读书,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推迟到7岁
D、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必须接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就读,并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
48
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实施基本步骤为(  )。
①创设问题情境
②选择确定问题
③讨论与提出假设
④实践与寻求理念
⑤验证与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③⑤④
49
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其中(  )是中心环节。
A、知识的理解
B、知识的应用
C、知识的巩固
D、知识的检查
50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
A、勤奋感
B、自主感
C、自我同一性
D、成就感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51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
A、问题表征
B、原型启发
C、已有知识经验
D、情绪
52
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
A、教学态度
B、教学能力
C、教学效果
D、学生学习质量
53
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
54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技能与态度
55
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苛勒——完形—顿悟说
C、奥苏伯尔——意义接受理论
D、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56
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平衡性
D、互补性
57
下列属于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原则要求的有(  )。
A、按教材系统性进行教学
B、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C、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D、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8
陶冶法主要包括(  )。
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
C、艺术陶冶
D、启发陶冶
59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A、学生身心特点与成人特点不同
B、学生具有发展可能性
C、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D、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60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环节有(  )。
A、认知失调
B、道德认知水平
C、家教方式
D、态度定势
61
下列属于优秀教师成熟情绪表现的有(  )。
A、能控制环境和自己的表现
B、能延缓消极情绪的发作
C、能压抑自己情绪的表现
D、能控制自己的性情
62
在教育情境中,激发学生外在学习动机常用的措施有(  )。
A、设置明确适当学习目标
B、激发认知好奇心
C、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D、进行积极的评价
63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差异主要体现在(  )。
A、课时计划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教学评价
D、课堂教学方法运用
64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规模
C、班级的性质
D、学校校规
65
对遗忘理论的解释有(  )。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66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创性
67
学校事故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是(  )。
A、具有强制性
B、责任形式是财产形式
C、以侵权行为为前提的责任
D、是由于违反法定义务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68
下列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  )。
A、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B、自觉遵循教育法律法规
C、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D、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69
下列关于新课程下教学语言与教态描述正确的是(  )。
A、教学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提倡生动浅显
B、声调经常变换,避免重复啰嗦,表达善用比喻,体现形象直观
C、讲话要控制速度,注意节奏变化
D、体态语言的运用,必须与口头语言协调、配合
70
教学工作评估的主要方面是(  )。
A、教学时间
B、教学态度
C、教学能力
D、教学效果
71
小学教学任务有(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D、培养小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个人心理
四、简答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简答。
72
教师上好一节课应把握好哪些事项?
73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7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
材料:
       五年级同学天天告诉妈妈,他讨厌数学老师赵老师,并且不喜欢数学课。天天妈妈问他原因。天天说:“课堂上老师总喜欢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几乎不提问成绩差或者表达不清晰的学生。有时自己想的答案比老师提问的同学回答的都正确,但却没有机会表达,老师对好学生总是微笑,并说些鼓励的话。对成绩差的却漠不关心,没有鼓励。”所以天天越来越讨厌数学老师。
75
请你根据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和评价这种现象。
六、论述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论述。
76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都听懂了,但是课下作业不会做,对于“听就懂,做题不会”这种现象进行论述。

1、B2、B3、A4、A5、B6、A7、B8、A9、B10、B11、A12、A13、B14、A15、B16、B17、B18、A19、A20、A21、D22、B23、A24、D25、C26、C27、C28、D29、D30、D31、C32、A33、D34、C35、C36、C37、B38、A39、D40、C41、D42、B43、D44、B45、A46、B47、B48、A49、A50、A51、ABCD52、ABC53、ABC54、ABC55、ABCD56、ABD57、ACD58、ABC59、ABCD60、ABD61、ABD62、ACD63、ABC64、ABC65、ABCD66、ABD67、ABCD68、ABCD69、ABCD70、BCD71、ABCD
1
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1902年,清政府委托张百熙主持制订并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该学制规定从蒙养学堂到大学院,共7级20年,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因制订过于急促,学制本身若干不足和局限,加之清政府内部的权力竞逐,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施。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因此,第一个实施的学制并非壬寅学制。
故表述错误。
2
本题考查教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杜威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是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教育家。他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明确指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对儿童来说,能够促进他们身体、心理、智力和道德上的发展,有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杜威坚决反对把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物,认为教学方法应强调引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而不是知识的直接的输入。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并非卢梭。
故表述错误。
3
本题考查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属于广义的教育。因此,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故表述正确。
4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而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因此,任何人发展都离不开遗传素质。
故表述正确。
5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其包括以下方面:(1)引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其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引发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因此,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并非引起学生动机。
故表述错误。
6
本题考查教育家及其观点。“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句话出自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在他的著作《论共产主义教育与教学》中,他对教师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提出“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不仅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遗产,而且还具有塑造学生心灵、思想和品德的职能。因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故表述正确。
7
本题考查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强化、消退和惩罚。而强化有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此,负强化的实质并非惩罚。
故表述错误。
8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理论众多,如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其中,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对行为具有多个方面的作用:(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因此,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班杜拉。
故表述正确。
9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人物。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练习律、效果律等一系列学习的定律。他出版的著作《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桑代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而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因此,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并非桑代克。
故表述错误。
10
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三条中的相关表述是:“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因此,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故表述错误。
11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中,为人师表是指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对教师的特殊规范,它有自己独具的特征。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显著特点是为人师表。
故表述正确。
12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一般表述。前者是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排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掌握人类的经验。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认知过程,也是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故表述正确。
13
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是形成学生的观念体系的过程,教师只要依据观念运动的次序来安排教学活动,就能够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观念体系。因此,他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1)明了(清楚)。教师讲授新教材可以将其分为若干部分,并向学生作必要的提示,使学生在“明了”新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新观念。在这时,学生的心理正处在“注意”状态,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讲述、示例,演示等形式讲解新教材内容:(2)联想。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把原有的观念同前阶段获得的新观念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再去进一步深入学习新教材。由于学生这时还不了解新观念结合的结果,因而在心理上正处在“期态”状态。教师应从学生的这一心理出发,及时采取自由讲话等形式,帮助学生将新旧观念联系起来;(3)系统。学生将自己所得到的所有观念系统化,从而形成一定的观念体系,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探索”,表现为“静态中的审思活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指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进而得出结论;(4)方法。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处于“行动”状态,表现为“动态中的审思活动”。他们将使自己把学到的系统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以检查和验证所掌握知识的正确与否以及巩固与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多种练习活动。四段教学法将教学过程程序化,并注意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有独到之处。因此,赫尔巴特提出的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理论并非明了、联想、系统、总结。
故表述错误。
14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2)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3)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4)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更新教育理念。
故表述正确。
15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其中,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指的是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发展。因此,既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也要协调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因此,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积极转化的过程。
故表述错误。
16
本题考查教学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都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学生成为一种应答机器,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事实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人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有提问的欲望的,只是这种问题意识在应试教育下处于潜在状态。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关键。这个激发的过程不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产生新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学的最高境界并非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主动地发现问题的能力。
故表述错误。
17
本题考查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从教学实际过程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其中,知识的理解是指学习者了解传递知识的语言文字符号的含义,并使其在头脑中唤起相应认知内容的过程。知识的理解一般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完成的,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并非知识巩固,而是知识的理解。
故表述错误。
18
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意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以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其中,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特点是: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小组活动包括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因此,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基本组织形式。
故表述正确。
19
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隐蔽课程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的,也称之为“潜在课程”、“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课程,它向学生传递了一些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学生需要学会“守时”(几时几分必须进入学校,几时几分才可离开学校)、“服从”(这些规定是对所有学生而言的,因而必须遵守)、“准备”(几时几分至几时几分需要上课,几时几分至几时几分可以休息),以便从一个制度化的场所(学校)过渡到另一个制度化的场所(工厂)。因此,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课程,它向学生传递着一些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
故表述正确。
20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要首先确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1)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先进教学观念。
故表述正确。
21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一般来说,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阶段;(2)理解问题阶段;(3)提出假设阶段;(4)检验假设阶段。其中,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表征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对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其中深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D项正确。
A项:检验假设阶段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提出假设阶段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发现问题阶段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2
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过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依从;(2)认同;(3)内化。其中,内化是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学习者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对规范的内化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因而成了稳定的品德。题干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使自己不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受到威胁时不能使我意志屈服。”这句话体现出了品德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属于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化。B项正确。
A、C两项: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主要受控于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3
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其中,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A项正确。
B项: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4
本题考查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包括:(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途径。D项正确。
A项:劳动属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组织学生参加劳动;(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共青团、少先队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自愿选择,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5
本题考查西方教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认为“在教育儿童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我们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第一个阶段为0—7岁(体格训练),第二个阶段为7—14岁(道德教育),第三个阶段为14—21岁(理性教育)。C项正确。
A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伦理、道德问题是其思想体系的中心,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提出了著名的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其思想体现在著作《理想国》中,他也是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过去基础教育主要抓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这固然重要,但不全面。基础教育必须从狭隘的双基观转变到全面的素质观,既抓紧落实“双基”,又要抓好习惯养成、智力开发、情感培养、意志锻炼等,使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发展。C项正确。
A项:应试教育是一种与素质教育相对的概念,是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背诵与解题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文化修养和身心发展均不属于基础教育的核心,为干扰项。
上一篇: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下一篇: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真题(精选)
相关资源
  • 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 2016年6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本理论》真题(精选)
  • 2016年6月24日河南省漯河市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师职业能力倾向和综合应用能力)(小学及以下)真题
  • 2016年7月14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真题
  • 2016年7月17日年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试验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材料作文》真题
  • 2016年7月9日河南省许昌市市直学校/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本理论》真题
  • 2016年7月5日河南省漯河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教师职业能力倾向和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6年6月24日河南省漯河市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师职业能力倾向和综合应用能力)(中学及以上)真题
  • 2016年7月13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精选)
  • 2016年8月13日河南省门峡市直事业单位中学教师招聘《教育教学专业基础知识》真题
  • 2016年8月7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 2016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真题及答案
  • 2016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真题及答案
  • 2016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真题及答案
  • 2016年河南省开封市新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真题及答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