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大洼区/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题

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大洼区/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题

时间:2023-03-15 09:05:25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教育学。本题共90小题,每小题0.5分,共45分。
1
在教育学的(  ),教育学还未从哲学、政治、伦理学中分化出来。
A、萌芽阶段
B、独立形态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2
孔子关于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思想,反映在他提出的(  )的观点里。
A、庶、富、教
B、有教无类
C、学而知之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应以(  )原理为基础,可以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A、感觉
B、统觉
C、知觉
D、记忆
4
苏联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克鲁普斯卡娅
D、凯洛夫
5
在我国,教和育最早并不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教”字最早出现在(  )中,为象形文字。
A、楔形文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6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的(  )。
A、本质属性
B、部分属性
C、独特属性
D、一般属性
7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8
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  )的一方。
A、居于主导地位
B、接受指导和引导
C、既不主导,也不接受指导
D、机械地接受指导和引导
9
决定着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0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1
柏拉图重视教育,撰写了《理想国》表达自己的主张,其中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2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13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其代表人物有(  )。
A、弗洛伊德
B、马卡连柯
C、荀子
D、马克思主义者
14
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赛尔
C、洛克
D、华生
15
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6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7
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8
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学制
D、六三三制
19
我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在读人数急剧增加,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14年的37.5%,跨入高等教育(  )。
A、精英教育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多样化阶段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A、改革创新
B、育人为本
C、德育为先
D、促进公平
21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22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反应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23
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24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
A、认知能力
B、交往能力
C、合作精神
D、实践能力
25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性
D、专门化
2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阶段性
D、长期性
27
陶行知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8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知识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29
课程按照学科性质进行划分的有(  )。
A、学科课程
B、基础课程
C、显性课程
D、国家课程
30
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属于综合课程中的(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
31
杰克逊1968在其《班级生活》一书中最早提出(  )。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必修课程
32
以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C、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D、后现代课程理论
33
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  )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评价
34
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
A、学科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5
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强调教学应重视(  )。
A、获取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36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  )。
A、实践过程
B、发展过程
C、交往过程
D、认识过程
37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活动,其主要矛盾是(  )。
A、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所授知识之间的矛盾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D、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38
教师掌握教材的深化过程一般要经过(  )三个阶段。
A、“懂”、“透”、“化”
B、分析、综合、统合
C、博学、审问、慎思
D、明了、联想、统合
39
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是(  )。
A、课外辅导
B、检查作业
C、布置作业
D、课后练习
40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实际、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巩固性
41
在教学中要做到“教书育人”体现了(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2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3
下列不属于讲授法的优点的是(  )。
A、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B、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限的教师可以教更多的学生
44
《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45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法
46
特朗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  )分钟为一个课时。
A、15
B、45
C、40
D、20
47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48
爱国主义情感是(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感知的道德情感
D、伦理的道德情感
49
儿童做事时能遵守规则,但同时具有同情心、怜悯心,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50
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51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不包括(  )。
A、德育目标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时代特征
D、德育的方法
52
“三生教育”是指(  )。
A、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
B、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理教育
C、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生命教育
D、生理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
53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精神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54
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55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体现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56
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7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58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59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  )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A、1840
B、1861
C、1862
D、1879
60
班级管理主要功能是(  )。
A、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B、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C、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D、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学自理
61
班级常规管理的作用,不包括(  )。
A、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B、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
C、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D、学生的个性发展
62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包括(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历史法
D、学生作品分析法
63
下列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
A、团队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64
(  )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A、班级家长会
B、家长学校
C、家长沙龙
D、家长委员会
65
下列关于班集体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66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正常秩序
B、共同目标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严密的组织机构
67
教学的基本场所是(  )。
A、班级
B、学校
C、课堂
D、社会
68
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诚信来自于(  )。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
C、教师的社会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69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它具有的特征不包括(  )。
A、约束性
B、标准性
C、自律性
D、组织性
70
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71
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
B、向当地纪检委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申诉
D、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72
教师王某在课堂上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  )。
A、合法,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用哪种语言教学无所谓
B、合法,都是当地学生,用方言更易与学生交流
C、不合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D、不合法,违反了教育应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则
7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某地拟设一所新学校,下列不属于该学校设立必备条件的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充足的生源
C、有合格的教师
D、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74
关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构成,正确的是(  )。
A、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为辅
B、自筹经费为主,其他渠道为辅
C、财政拨款为主,社会辅助为辅
D、自筹经费为主,学校集资为辅
75
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7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不包括(  )。
A、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B、禁止拐卖,虐待未成年人
C、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未成年人
D、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教室吸烟
77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说明未成年人受到(  )。
A、学校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家庭保护
78
某初级中学开展“法制教育日”活动,要求学生的父母配合,有些父母说:“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负责他所有的教育,我们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管理?”这些父母的做法(  )。
A、正确,学校不能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
B、正确,家长没有承担法制教育的责任
C、不正确,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有直接责任
D、不正确,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全责
79
16岁的学生王某放学途中不慎将同学孙某眼部戳伤,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于该事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学校
B、班主任
C、王某本人
D、王某的监护人
80
某中学上课时,高年级学生李某到教室外喊赵某,说有事让其出去一趟,班主任张某默许了。赵某走出教室后被李某殴打,导致右眼失明。对赵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李某
B、张某
C、学校
D、李某和学校
81
某初中为提高生源质量,自行组织入学考试,实行跨学区招生。该学校的做法(  )。
A、合理,学校有招收学生的权利
B、合理,学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
C、不合法,违反了在尊重学生人格的规定
D、不合法,违反了免试就近入学校的规定
82
某县级政府为了提高本县的中考成绩,将辖区内两所初中列为重点学校,并给予政府倾斜,该县政府的做法(  )。
A、合法,政府有权自主管理
B、合法,有助于校际教育质量竞争
C、不合法,不能设置重点校和非重点校
D、不合法,应该平均分配各类教育资源
8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  )。
A、应当引咎辞职
B、应被就地免职
C、应承担刑事责任
D、应受行政训诫
84
为购置教育教学设备,某初级中学通过向学生推销学习和生活用品获取经费,学校的这种做法(  )。
A、学校为自身发展,情有可原
B、能解决自己困难,情有可原
C、违反法律法规,应当追究责任
D、违反法律法规,但可免于处理
85
高一学生晓峰的父母不履行监护责任,放任晓峰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权对晓峰父母给予训诫的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B、公安机关
C、学校
D、人们法院
86
初中生钱某屡次在学校偷窃他同学财物,学校对钱某的正确处理方式(  )。
A、学校提出申请,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
B、扭送公安机关,依据开除钱某学籍
C、劝说钱某退学
D、责令钱某转学
87
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学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允许其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8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8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
A、机会公平
B、过程公平
C、结果公平
D、起点公平
9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下列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不包括(  )。
A、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B、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C、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D、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二、心理学。本题共7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5分。
91
李老师播放一段乐曲后,学生们便在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92
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93
刘老师讲解时王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他,同学们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94
吴飞被教室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的听课,这属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95
早晨起床后背诵单词的效果好,原因是没有(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延缓抑制
D、消退抑制
96
心理学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得保持效果最好的学习是正常学习量的(  )。
A、100%
B、150%
C、200%
D、80%
9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应采取(  )策略。
A、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B、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98
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  )。
A、信息得不到注意
B、抑制作用
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
D、信息受干扰
99
“领带有哪些用途?”这样的问题用来训练学生的(  )思维。
A、形象
B、发散
C、辐合
D、直觉
100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如果学生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那么说明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1
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亮不假思索的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亮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亮解决问题时受到(  )的影响。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102
思维发生和发展的次序是(  )。
A、动作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
B、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动作思维
C、形象思维、动作思维、罗辑思维
D、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103
某老师,对于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睬的方式,以后学生打小报告的行为大大减少,这是因为学生的这种行为受到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04
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认真听课、完成作业时,老师撤销对他的批评,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05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  )。
A、符号学习
B、命题学习
C、类属学习
D、上位学习
106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07
小王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他后来就经常坐在后排还趴桌子,这是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08
小明目睹那些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这种学习属于(  )。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109
为了得到老师或者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者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主要是(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低级动机
110
趋向成功者在选择有所成就任务时,更倾向于选择(  )难度的任务。
A、20%
B、30%
C、50%
D、80%
111
下列(  )得不到满足时,容易让人产生孤独感。
A、生理需求
B、归属与爱的需求
C、自我实践的需求
D、尊重的需求
112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
A、班杜拉
B、托尔曼
C、阿特金森
D、杜威
113
下列情境中代表学习内部动机情境的是(  )。
A、课间休息时,王强回到教室看书
B、张老师表扬汪峰的作文写的好
C、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洋洋每天上网打九个小时的游戏
114
归因理论认为教师最好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  )。
A、努力
B、运气
C、能力
D、任务难度
115
下列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效果,但是学习效果不会影响学习动机
B、学习动机不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不会影响学习动机
C、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学习动机
D、学习动机不会影响学习效果,但是学习效果会影响学习动机
116
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重组型迁移
117
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118
讲果实概念时,不要只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等),还要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籽等),这是运用(  )的教学方法。
A、概括
B、原型
C、联合
D、变式
119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新知识学习和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易变性
B、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知识的可变性
C、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性
D、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可利用性
120
贾德认为,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
B、两种学习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
C、心理官能得到训练
D、对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关系的突然领悟
121
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122
刘丽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法在书上做标记,这种做法属于学习策略的(  )。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123
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种学习策略就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4
根据班杜拉的观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四个因素的是(  )。
A、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内心冲突
D、情绪唤醒
12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奖赏应主要针对学生不感兴趣但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B、奖赏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
C、尽可能采用物质性而非社会性的奖赏
D、奖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2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
A、求知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127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欧阳是唯一一个得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成绩时,欧阳内心非常高兴,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128
肖红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29
小刘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30
赵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131
王芳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32
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情景。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33
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34
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学生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
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135
当同学们嘲笑王老师个子矮小时,王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136
罗森塔尔效应强调(  )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137
刘利、王亮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属于(  )学习动机。
A、外在,远景
B、内在,远景
C、外在,近景
D、内在,近景
138
张扬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性,容易受到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不一样的时候,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39
在一次暑假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琳会因为自己还剩下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为自己剩下半杯水而忧虑。这说明情绪具有(  )。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140
晓彤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孤僻、羞涩,当她能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者请教老师时,孙老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孙老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疗法
141
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属于(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疗法
142
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他的这种做法体现了问题解决过程的(  )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43
张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  )效应。
A、首因
B、晕轮
C、刻板
D、投射
144
经验丰富的丁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管理学生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了丁老师的(  )品质。
A、思维
B、注意
C、意志
D、个性
145
进入初中后,小壮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小壮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146
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型
147
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
A、主观要求
B、相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148
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149
学生学习了动物的概念,再去学习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海洋动物等概念,这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
A、水平迁移
B、横向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50
小军由于对物理感兴趣而努力学习物理、小丽则是为了期末得到妈妈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物理。小军和小丽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
A、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B、高尚动机、低级动机
C、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D、低级动机、高尚动机
151
狼孩的存在,说明了(  )是人心理形成的源泉。
A、学校环境
B、客观现实
C、家庭环境
D、社会环境
152
关于性格,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B、性格有好坏之分
C、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指的是人的气质
D、性格对气质没有影响
153
需要层次理论中,前四种需要属于(  )需要。
A、生长
B、缺失
C、成长
D、发展
154
关于气质类型,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人的气质有好有坏
B、人的气质可以改变
C、人的气质影响工作的选择
D、人的气质影响人际交往
155
维果斯基强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  )作用。
A、主要
B、主体
C、中心
D、主导
156
关于发现学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智能的潜力
B、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C、帮助信息的保持与检索
D、发现学习可用于各学科之中
157
功等于力乘以距离,是(  )学习。
A、概念学习
B、辨别学习
C、规则学习
D、符号学习
158
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因某个共同成分互相联系,从而构成了(  )。
A、知识网络
B、语义网络
C、概念网络
D、关系网络
159
以下(  )是由斯皮罗提出的教学策略。
A、生成性学习
B、随机通达教学
C、文案式教学
D、抛锚式教学
160
关于态度,以下(  )不正确。
A、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成分构成
B、大多人认知、情感、行为成分都是一致的
C、态度是比较稳定的
D、态度总是指向一定对象

1、A2、A3、B4、C5、D6、A7、D8、B9、D10、C11、A12、D13、A14、A15、B16、D17、D18、A19、B20、B21、C22、A23、C24、D25、B26、D27、B28、C29、A30、D31、C32、A33、A34、D35、B36、D37、A38、A39、A40、B41、A42、C43、C44、B45、A46、D47、B48、D49、D50、C51、D52、A53、D54、D55、D56、D57、C58、A59、C60、B61、D62、C63、A64、A65、A66、B67、C68、A69、D70、B71、D72、C73、B74、A75、A76、C77、B78、C79、D80、D81、D82、C83、A84、C85、B86、A87、D88、B89、A90、D91、B92、C93、C94、C95、A96、B97、C98、D99、B100、D101、C102、D103、D104、B105、B106、C107、B108、B109、B110、C111、B112、A113、A114、A115、C116、A117、A118、D119、D120、A121、B122、A123、B124、C125、C126、B127、C128、A129、C130、D131、C132、C133、B134、C135、C136、D137、C138、D139、A140、A141、D142、D143、D144、B145、B146、C147、C148、A149、C150、A151、B152、D153、B154、A155、D156、D157、C158、B159、B160、B
1
本题考查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1)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A项正确。
B项: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18世纪),以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撰写了一些教育著作,阐述了他们的教育主张,对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做了较为丰富的论述,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使教育学开始从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中分化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9世纪-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打破了原有教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育学以不同理论、不同研究方法和学派在相互对峙中发展起来。其中,以实证教育学、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和马列主义教育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学的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教育理论研究更加深化,教育学出现了更多的分支学科,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教育学的科学体系逐渐建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A项正确。
B项:“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孔子主张不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智力程度,都应作为教育的对象,这就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而知之”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通过学习而懂得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启发诱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获得多方面兴趣的过程。他根据“统觉”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新旧观念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分为清楚(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所对应的心理表现分别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B项正确。
A、C、D三项:属于认知过程。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C项正确。
A项: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提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代表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主编的《教育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用马列主义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教育”得由来。“教育”一词中的两个字最早并不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中,“育”字最早见于小篆,均为象形文字。D项正确。
A项:楔形文是由苏美尔人于西元前三十一世纪左右所创,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金文是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小篆(秦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来的汉字书写形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规范文字的产物。“育”字最早见于小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阶级性。其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题干中,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属于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D项正确。
A项: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的阶级性是指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其服务。它体现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甚至教育方法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
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措施)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B项正确。
A项: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受教育者不是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一方。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不是不接受指导,也不是机械地接受指导和引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D项正确。
A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在:(1)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为:(1)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2)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6)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第一种情况是教育的滞后性,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种情况是教育的前瞻性,由于人们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第三种情况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能保持同步,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状态。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理想国》中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6)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其中,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3
本题考查内发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其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A项正确。
B项: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荀子属于外铄论代表人物,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等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马克思主义全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以唯物主义解释历史、辩证法和对资本主义批判所发展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世界观。因此,马克思主义者不属于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内发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其中,威尔逊提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A项正确。
B项:格赛尔属于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洛克属于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白板说”,认为儿童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颜色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即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华生属于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由天然生存的自然界构成。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题干中,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是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B项正确。
A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影响是指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是构建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学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别差异性表现为: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就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D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7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起源。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国。因此,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其中,双轨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自上而下,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科班),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自下而上,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采用双轨学制,其中以英国为典型代表。A项正确。
B项:单轨学制是自下而上的,其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被很多国家采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分支型学制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六三三学制是二十世纪初经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而形成的一种学制。1922年效法美国制定新学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小学年限为6年,初中与高中分别为三年,其中中等教育是新学制的精髓。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9
本题考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进而走向普及阶段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特罗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下)、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50%)和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题干中,我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在读人数急剧增加,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14年的37.5%,说明我国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B项正确。
A项:精英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以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50%以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多样化阶段不属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
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B项正确。
A项: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战略主题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要包括:(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目的形式上是主观的(人提出来的),内容上是客观的(提出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的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和制度的制约,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内涵的还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C项正确。
A项:因为教育通过培养人进而服务社会,且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受教育者,所以教育目的必须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但不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目的具有主观的性质,是一种理想,它同社会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但不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或一个地区世代沿袭下来的文化性格或文化模式,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关系到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但不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2
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其中,个人本位论强调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题干中,“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出自《励学篇》,强调了读书给个人发展带来的丰厚回报和满足,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A项正确。
B项:社会本位论强调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国家本位论和能力本位论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3
本题考查教育方针相关知识。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4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5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区别,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要作为多种职业角色存在,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B项正确。
A项:系统化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可以达到系统化或自动化的水平。它并不属于教师职业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复杂化是指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具体包括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过程是复杂的,教师抓好教育过程必须做好多种工作;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专门化是指教师劳动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6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等特点。其中,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题干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D项正确。
A项: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劳动的阶段性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7
本题考查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题干中,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指的是全部无条件付出,不求回报,表达了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B项正确。
A项: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是指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所教学科知识够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指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和自我调控等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8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要具有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指的是教师具有教育专业素养。C项正确。
A项:教师的心理素养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人格素养属于教师的心理素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属于教师的知识素养。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职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其范围大,不能准确概括题目答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9
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根据学科固有的属性,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其中,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代表人物有孔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A项正确。
B项: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其中,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根据课程呈现形式,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其中,显性课程也叫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被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0
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包括相关课程、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核心课程。其中,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旨在把独立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并谋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属于综合课程中的核心课程。D项正确。
A项:相关课程亦称“联络课程”,是指由具有科际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同时保持原来学科的划分,组成的各相邻学科,如语文与历史,历史与地理,数学与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既保持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又在各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确定了相关科目的联系点,使各科教材之间保持密切的横向联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是指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如把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学科。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广域课程亦称“综合课程”,是指综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把物理、化学、生态、生理、实用技术综合成“综合自然科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1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相关知识。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C项正确。
A项: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是指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力而开发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2
本题考查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布鲁纳,该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2)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3)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4)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A项正确。
B项: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基本观点包括:(1)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2)课程设置首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3)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钦斯,主要观点包括:(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强调人的本质和人性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最好是阅读经典名著;(3)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4)强调教师教学的重要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后现代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多尔。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3
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相关知识。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课程计划的构成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中心和首要问题,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各门学科既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又有彼此必要的相互联系。因此,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A项正确。
B项: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4
本题考查萌芽阶段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5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规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教学不仅应该传授知识,更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要将两者结合起来。题干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6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4)教育性: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品德也要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7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活动。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8
本题考查的是对备课环节的要求。备课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方面的工作。其中,钻研教材过程中,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即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习性、科学性溶化在一起了。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9
本题考查课外辅导相关知识。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其形式一般有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三种。因此,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是课外辅导。A项正确。
B、C两项: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践作业。及时批改作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的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但不是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0
本题考查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的种类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运用不当和滥用。题干中,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实际、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B项正确。
A项: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上一篇:2019年辽宁省开原市教师招聘考试题
下一篇:2016年1月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沈水实验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相关资源
  • 2019年辽宁省开原市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9月28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公开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6月22日辽宁省丹东市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5月26日辽宁营口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题
  • 2019年8月2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聘用合同制教师招聘考试题(精选)
  • 2019年8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合同制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8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合同制教师招聘题
  • 2019年7月21日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教师招聘考试题(精选)
  • 2019年8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合同制教师招聘试题
  • 2019年8月8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合同制教师招聘题
  • 2019年8月15日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4月27日辽宁省沈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 2021年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21年7月31日辽宁省沈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测验》真题
  • 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