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6年3月辽宁铁岭清河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真题(精编)

2016年3月辽宁铁岭清河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真题(精编)

时间:2023-03-15 09:08:33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选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唯一正确的一项。
1
不属于《学记》观点的是(  )。
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B、不凌节而施
C、禁未于发
D、性相近习相远
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的教育家是(  )。
A、杨贤江
B、陶行知
C、蔡元培
D、黄炎培
3
教学比喻“跳一跳吃桃子”是(  )理论形象概括。
A、教学过程最优化
B、最近发展区
C、实用注意
D、传统教学模式三中心
4
音乐是在劳动中生产,并在劳动中代代相传,因而教育是在(  )中生产的。
A、生产劳动
B、无意识模仿
C、练习
D、生活需要
5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促使人(  )。
A、会玩与会学习
B、生存与求知
C、做人与成才
D、个性得到发展
6
教育目的体现的是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他是由(  )决定的。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经济制度
C、政治制度
D、领袖人物的意愿
7
在校级运动会中,某班级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班风参赛精神,这是一种(  )。
A、课程文化
B、课延文化
C、制度文化
D、组织文化
8
关于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同时发生
B、人面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具有主观能动性
C、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一切
D、影响人因素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9
通过大量的婴幼儿日常生活事件的观察,心理学家总结出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三翻、六坐、八爬、十二月会走的结论说明(  )。
A、遗传素质成熟度制约儿童身心发展年龄特征
B、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C、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D、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0
猴孩、鸡孩、狼孩的案例充分说明(  )对人的发展有影响意义。
A、遗传基因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的努力程度
11
我国的童年期是指(  )。
A、6.7-12.13
B、3-6
C、12.13-15.16
D、3-12
12
属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思想家是(  )。
A、康德
B、赫尔巴特
C、孔德
D、涂尔干
13
关于制定教育目的基本依据不正确(  )。
A、教育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B、人的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C、教育目的的确定既要考虑社会客观需要又要考虑教育对象的需要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4
关于我国的教育基本精神,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教育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B、实现全面发展教育
C、十分注重培养脑力劳动者
D、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5
素质主要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及(  )。
A、先天素质
B、后天素质
C、社会文化素质
D、能力素质
16
师德的灵魂是(  )。
A、热爱学生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爱岗敬业
17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正确的(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了道路
B、依据中国国情尽可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D、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8
教师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及解救方法这种技术是(  )。
A、倾听技术
B、探讨技术
C、宣泄技术
D、面质技术
19
新课程标准下,从主观的角度要实现(  )的转变。
A、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
B、教书匠向教育家
C、为教而教向为不教而教
D、知识化身向人格化身
20
自主性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  )。
A、基于实践的自我反思
B、自我规划与评价
C、自我超越与发展
D、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21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把学生比作地球,把老师比作太阳。学生要围着老师转,这是一种(  )。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成教育论
2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充分说明了教师的(  )对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A、知识水平
B、研究能力
C、应变能力
D、教学观念
23
关于校本课程不正确的是(  )。
A、学校和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的在加工课程
B、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
C、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和老师说的算
D、校本课程具有时代性、自主性、个别性、开发性
24
教育学研究的课程方案主要是(  )课程方案。
A、中小学
B、职业学校
C、高等学校
D、幼儿学校
25
关于隐性课程不正确的是(  )。
A、校园环境是学校隐性课程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B、校园文化所蕴藏的审美精神对人产生的影响因而她属于隐性课程
C、隐性课程独立存在于学校课程建设之中
D、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6
关于课程计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程的总体规划
B、学校可以依据校情适当更改
C、国家培养人才意志的体现
D、有关学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7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被称作是(  )。
A、传统教育派
B、现代教育派
C、实质教育近
D、形式教育派
28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记忆力
B、观察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29
关于教学过程的认识和实践说,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认识与实践是两个并列的概念
B、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实践过程
C、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是统一的
D、教师与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30
教学中,注重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  )在教学中的反应。
A、认知结构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最近发展区理论
D、凯洛夫五大教学环节
31
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不正确的表述是(  )。
A、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
B、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C、发展智力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D、知识与智力是辨证统一的
32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地说明了教学中(  )的重要性。
A、向学生传授知识
B、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C、双基教学
D、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学生直接经验的来源不包括(  )。
A、亲经历过的事物
B、参观、访问以及社会调查所获得的经验
C、听别人叙述的人或事物
D、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所获得的经验
34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往往要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教具、图片或讲故事来导入新课,其目的是为了(  )。
A、引起学习动机
B、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C、课堂教学形式多样
D、展示教师的水平
35
枫叶标本属于(  )。
A、模象直观
B、多媒体教学
C、语言直观
D、实物直观
36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第三个环节是(  )。
A、上课
B、讲授新教材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巩固知识
37
某老师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天文兴趣活动小组,这属于(  )。
A、书面作业
B、实践作业
C、阅读作业
D、口头作业
38
关于组织教学,不正确的表述是(  )。
A、组织教学的目的是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B、教师上课前3分钟进入教室,就是帮助学生做好的心理准备
C、组织教学只限于课堂教学的开始
D、组织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39
设计教学法的核心是(  )。
A、学生自动学习
B、有目的的活动
C、学生的积极思维
D、学生的自主活动
40
教师编写试题,其内容分析过程主要体现在(  )的编制过程之中。
A、目标分析
B、工作分析
C、双向细目表
D、内容分析
41
关于测验的信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就测验存在着难度对信度的影响
B、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提高信度
C、测验的长度越长越好
D、测验时,个体的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状况会影响测验信度
42
在教学中,教师有许多教学方法可以选择,但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因而教师要树立(  )的教学理念。
A、教学方法是固定不变的
B、教学方法是万能的
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43
说课形成的背景性要素主要包括(  )。
A、理论与教案
B、主体与客体
C、理念与主体
D、中介与形式
44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  )。
A、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B、德育过程的外因与内因
C、德育过程的次要矛盾
D、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原动力
45
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我们称之为(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6
关于学校德育的开展,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B、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事,与其他人无关
C、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具有全员性
D、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具有全面性
47
体谅模式是围绕(  )的道德教育。
A、道德两难问题
B、人际--社会情境
C、社会学习论
D、道德知识构建
48
有研究表明,最适宜学生智力活动的教室温度是(  )。
A、20℃一25℃.
B、22℃一25℃
C、18℃一22℃
D、21℃一23℃
49
下列不属于班主任教育教学能力的是(  )。
A、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教学能力
B、控制自身情感的能力
C、制定班级发展目标与规划
D、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50
(  )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的基本内容。
A、关心、理解、尊重与信任
B、爱护、理解、尊重与信任
C、关心、理解、爱护与信任
D、爱护、理解、关心与信任
51
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是(  )。
A、发展教育事业
B、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D、.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52
《教育法》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是(  )的教育。
A、无产阶级性质
B、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性质
D、共产主义性质
53
国家实行教育制度不包括(  )。
A、学校教育制度
B、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学位管理制度
D、财务管理制度
54
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知识分子的若干规定是制定教师法的(  )。
A、法律依据
B、客观依据
C、主观依据
D、政策依据
55
关于教科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必须一一对应
B、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C、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D、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56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活动。上述规定的目的就是防止教学过于(  )。
A、偏重智育
B、偏重德育
C、注重知识传授
D、注重技能学习
57
“为人师表”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A、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B、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C、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D、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视同仁
58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  )。
A、基本要求
B、内在要求
C、师德灵魂
D、专业要求
59
以似动现象实验起家的心理学派是(  )。
A、完形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机能主义心理学
D、构造主义心理学
60
最早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家(  )。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谢灵顿
D、桑代克
61
将心理咨询室的墙壁粉刷成淡粉色,使人进入心理咨询室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一种(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不同感觉相互代偿
D、联觉
62
产生视觉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是波长(  )纳米的电磁震荡。
A、380-780
B、280-680
C、360-760
D、260-680
63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增加(  )时,记忆效果最好。
A、120%
B、150%
C、100%
D、50%
64
“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属于(  )。
A、理论思维
B、直觉思维
C、经验思维
D、分析思维
65
人工概念形成的典型试验代表人物是(  )。
A、库珀、谢帕德
B、佩维奥
C、赫尔与里德
D、罗施
66
明天下雨,比赛取消:如果比赛取消,我就再没有参赛的机会了,这是(  )。
A、条件推理
B、三段论
C、线性系列
D、类比推理
67
在解决某一问题没有结果时,把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再寻求解决,反而会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这种现象称作(  )。
A、酝酿效应
B、时间推迟效应
C、原型启发
D、顿悟效应
68
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的选择以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这个机制称作(  )。
A、选择机制
B、无关机制
C、提取机制
D、相关机制
69
一片草丛中长出一的花,特别鲜艳,这是(  )的结果。
A、刺激物新异
B、刺激物之间对比
C、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D、刺激物的强度
70
如果教师购买一件新的衣服,应在前一天的自习课走进教室,这是为了控制(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A、无关刺激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关刺激
71
意志的品质不包括(  )。
A、稳定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72
一个人既不想牙疼,也不愿意忍受治牙的痛芾,这是一种(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73
在人的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这是一种(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定势效应
74
对学生起教育作用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学校
B、教师人格
C、家庭
D、学生成长环境
75
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教师的(  )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A、预言
B、公正
C、鼓励
D、期待
76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的相互协调。
A、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B、教师、学生、课堂组织
C、教师、学生、课堂纪律
D、教师、学生、课堂气氛
77
研究表明,教师期望通过(  )来影响课堂气氛。
A、接受、反馈、组织与指导
B、发现、分析、输入和输出
C、接受、反馈、输入与输出
D、接受、反馈、分析和发现
78
教师就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属于(  )类型。
A、教师促成纪律
B、任务促成纪律
C、集体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79
经验锥形图不包括(  )。
A、语言符号
B、电影
C、视觉符号
D、多媒体计算机
80
在心理咨询中,辅导老师说“我明白,请继续说",这运用的是(  )。
A、面质技术
B、反映技术
C、鼓励技术
D、询问技术
81
关于品德、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是(  )。
A、品德、道德都是社会现象
B、品德与道德反映的内容不同
C、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D、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82
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不包括(  )。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
C、集中复习
D、过度复习
83
根据模型与原型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心理模拟分为(  )。
A、数学模拟、物理模拟、功能模拟
B、物理模拟、动作模拟、实践模拟
C、实践模拟、物理模拟、功能模拟
D、数学模拟、物理模拟、实践模拟
84
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不包括(  )。
A、文化传统
B、拷贝世界
C、学校教育
D、人造环境
85
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支持了其(  )。
A、关系转换理论
B、形式训练说
C、经验概括说
D、个体要素说
86
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运用(  )编制而成。
A、经验校标法
B、逻辑分析
C、因素分析
D、综合法
87
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构成一个经验锥形的提出者是(  )。
A、.布鲁姆
B、斯普兰特
C、罗森塔尔
D、戴尔
88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被称为中心区域的是(  )。
A、教室前几排以及中间几排
B、前两排
C、中间第四和第五排
D、前三排
89
教师教学的基准点(  )。
A、全体
B、差生
C、中等生
D、尖子生

1、D2、B3、B4、A5、C6、C7、B8、C9、A10、B11、A12、A13、A14、C15、C16、A17、D18、D19、C20、A21、A22、B23、C24、A25、C26、B27、B28、D29、D30、A31、A32、C33、C34、A35、D36、C37、B38、C39、D40、C41、C42、D43、A44、A45、B46、B47、B48、A49、C50、A51、C52、C53、D54、D55、A56、A57、D58、D59、A60、B61、D62、A63、D64、C65、C66、A67、A68、D69、B70、B71、A72、B73、B74、B75、D76、A77、C78、B79、D80、C81、A82、D83、A84、D85、A86、C87、D88、A89、A
1
本题考查《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教育思想有:(1)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教学观;(3)启发性原则;(4)循序渐进;(5)教学相长;(6)长善救失;(7)预防性原则;(8)及时施教;(9)学习观摩原则;(10)可接受性原则;(11)主张课内外相结合。其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禁未于发”体现了预防性原则。“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关于人性论的思想,不属于《学记》的观点。D项正确。
A项:“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不凌节而施”出自《学记》,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禁未于发”出自《学记》,体现了预防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教育家对教育思想的对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是由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这句话不仅表明校园廉洁的实质,而且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廉洁从教指明了方向。B项正确。
A项:杨贤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蔡元培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提出的是全面发展教育。他主张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黄炎培提出的是职业教育思想。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对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掌握。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题干中“跳一跳吃桃子”是指目标就像长在树上的桃子,教学过程的一切安排都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桃子”对学生有相当的诱惑力;“让”是教师的诱导;“跳一跳”是学生的努力,而 “摘”是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体现了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学生潜在的水平变成现实,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摘到“桃子”。B项正确。
A项: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实用主义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出现于19世纪末,代表人物是杜威。其不足之处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德国赫尔巴特提出了传统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题干中“音乐是在劳动中生产,并在劳动中代代相传”,表明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A项正确。
B项: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认为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而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因此练习与学习的产生有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生活的需要,但不能表明教育是在生活需要中产生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 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二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因此,可以将素质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做人与成才两个层次:做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做人的发展。C项正确。
A、B、D三项:会玩与会学习、生存与求知、个性得到发展均属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包括“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个方面。在“为谁培养人”层面上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层面上,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来看,随着政治的变化,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必然随之变化。C项正确。
A项: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均为混淆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对于校园文化的认识。课延文化即课程文化的延伸形式。如课外的学术研究,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校内外的生产劳动,以及校刊、板报、校园广播等传播媒介等。运动会就是课延文化的一种,B项正确。
A项:课程文化主要是指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如教材的选用,课程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实施,以及课程、教材、教法的指导思想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是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组织文化即以校园为核心的全体师生员工的团体心理氛围和精神面貌,以校训、校歌、校服和校史等特有形式表现出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对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掌握。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必然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及其生理机能发展的影响,这是人的发展的先天因素。我们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作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因此,“环境改变人的一切”只看到了外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表述片面。因此,C项正确。
A、B、D三项:均符合多因素作用论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题干中心理学家总结出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三翻六坐八爬十二月会走的结论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遗传素质成熟度制约儿童身心发展年龄特征。A项正确。
B、C、D三项:均属于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但不能说明题干中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二月会走的结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题干中猴孩、鸡孩、狼孩的案例充分说明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环境对人身心发展有影响意义。B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题干中猴孩、鸡孩、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题干中猴孩、鸡孩、狼孩的事例说明了儿童时期在人类身心发育上的重要性。此时并没有接受学校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题干中猴孩、鸡孩、狼孩由于在动物中长大,错过了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就使他们的智力水平远远比不上同年岁的正常儿童,并不是受自身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身心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至11、12岁)、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青年期(14、15岁至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A项正确。
B项:3-6岁属于幼儿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12-15岁属于少年期,14-16岁属于青年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3-6、7岁属于幼儿期,6、7岁至11、12岁属于童年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康德、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个人本位论认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A项正确。
B、C、D三项:赫尔巴特、孔德、涂尔干均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有:(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A项正确。
B项: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人的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人的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因此,教育目的的确定既要考虑社会客观需要又要考虑教育对象的需要。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对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认识。教育目的包括“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个方面。在“为谁培养人”层面上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层面上,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国注重培养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C项正确。
A项:在“为谁培养人”层面上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层面上,我国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对人的素质的认识。广义的素质概念包括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多方面。自然生理素质包括生理机能、运动技能、体质和体型等方面的素质;心理素质包括认识、需要、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包括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行为规范、文化科学知识、劳动生产技能、审美等方面的素质。这三方面素质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协同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
A、B、D三项:先天素质、后天素质、能力素质均不属于广义的素质包含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
本题考查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其中“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A项正确。
B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
本题考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国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并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过渡这一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提供的理论依据:(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了道路;(2)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D项正确。
A、B、C三项:均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于我国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常见的心理咨询技能。面质技术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各种矛盾,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探索和认识,最终帮助其实现统一。教师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及解救方法,使用了面质技术。D项正确。
A项:倾听技术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和咨询过程的基础,是指在接纳的基础上,认真、积极、关注的倾听,并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探讨技术不属于常见的心理咨询技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宣泄技术是指让病人把过去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所感受到的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缓解和消除来访者消极情绪的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认为:(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过去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者,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为教而教转向为不教而教。C项正确。
A、B、D三项:不属于新课程标准下主观角度要实现的转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
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实现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进行基于实践的自主反思。 (2)重视自我规划,学会自我评价。(3)鼓励自我超越,促进专业成长。其中,从教师专业发展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实践的自主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A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21
本题考查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都应以教师为中心。题干中把学生比作地球,老师比作太阳。学生要围着老师转,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符合教师中心论的观点。A项正确。
B项: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和杜威。学生中心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要对学生多加干涉。学生只能在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教育就不应当由教师直接来进行,而只在于使学生亲身去获得某种生活的训练。学生中心论认为学生是太阳,教师是地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上一篇:2016年1月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沈水实验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下一篇:2016年7月26日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相关资源
  • 2016年1月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沈水实验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大洼区/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辽宁省开原市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9月28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公开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6月22日辽宁省丹东市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5月26日辽宁营口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题
  • 2019年8月2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聘用合同制教师招聘考试题(精选)
  • 2019年8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合同制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8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合同制教师招聘题
  • 2019年7月21日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教师招聘考试题(精选)
  • 2019年8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合同制教师招聘试题
  • 2019年8月8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合同制教师招聘题
  • 2019年8月15日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9年4月27日辽宁省沈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 2021年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