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教师>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各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真题(精选)

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各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真题(精选)

【发布/编辑时间:2023-03-16 13:51:08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  ),就是最近发展区。
A、共性
B、差异
C、平衡
D、重叠
2
杜威是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新三中心”的教育观点,“新三中心”是指(  )。
A、教师、教材、课堂
B、儿童、活动、课堂
C、儿童、经验、活动
D、儿童、教材、活动
3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组织形式
4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合形式是(  )。
A、分组上课制
B、特朗普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5
关于教育的三要素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
B、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C、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D、这三个要素相互独立,没有影响
6
人们经常借助外在的具体形式,比如图标、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一过程是(  )。
A、发现问题
B、提出假设
C、理解问题
D、验证假设
7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A、是客观意见
B、是主观意见
C、是权威意见
D、有助于他
8
教育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  )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文化
D、社会人口
9
关于教育学的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新中国教育学产生最深刻影响的是凯洛夫
B、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C、洛克比较轻视国民教育
D、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
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都是否认了教育的(  )。
A、社会性
B、目的性
C、文化性
D、政治性
11
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从作用的方向看,此观点反映教育具有(  )。
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
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1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主感对羞耻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比较法
C、变式法
D、直观法
14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15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
A、学习策略
B、学习计划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16
安德森认为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包括陈述-联合-自动化三阶段,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而不用花更多精力去想如何写字,这种情况属于(  )。
A、陈述阶段
B、运用阶段
C、联合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7
关于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与联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
B、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联结,智力技能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C、动作技能是在智力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
D、智力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分配和调节者
18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在贯彻这种教育理念时首先应该做到(  )。
A、以传授知识为主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9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它给教师的启示是(  )。
A、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
B、教师要有很高的知识水平
C、教师要善于赞赏学生
D、教师要有自信心
20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
A、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1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22
钻研业务,熟悉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语言文明、清晰流畅,表达准确简洁:板书整洁规范,内容简练精确。这属于教师的(  )。
A、思想行为规范
B、仪表行为规范
C、人际行为规范
D、教学行为规范
23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给教师的启示是,在对待同事和学生时要做到(  )。
A、相互团结与友爱
B、相互竞争与合作
C、相互交流与沟通
D、相互尊重与体谅
24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
A、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C、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D、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25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D、人民政府和家庭
26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  )。
A、强制性、公平性和普及性
B、强制性、公平性和免费性
C、公平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D、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27
以下说法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也属于教师义务的是(  )。
A、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B、从事科研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C、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D、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8
关于教育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其中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认为(  )。
A、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B、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29
以下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的有(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而时习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
30
教育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31
教育目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与人才规格作出具体规定,就是要求教育目的明确地(  )。
A、定性,即指明教育目的性质,提示教育目的本质
B、定向,即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作出概括提炼
C、定位,即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
D、定点,即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作出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
32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中,心理内化的主要形式有(  )。
A、语言内化
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
D、道德内化
33
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A、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B、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D、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唯一途径
34
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教育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
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C、教育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
35
以下对“教育先行”的正确理解有(  )。
A、教育可以先于经济而发展
B、教育可以无限制的先于经济而发展
C、先行总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所决定
D、教育先行只能是有规制的学校教育
36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是一项重要环节。导入的功能主要包括(  )。
A、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
B、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进行
C、揭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D、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37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这种再生产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对教育影响和制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政治因素制约教育的人才的规格
B、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结构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内容
D、个体选择制约教育规模
38
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它包括(  )。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形成
C、态度和品德的养成
D、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9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阶段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B、教学过程是根据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对其他无任何影响
C、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
D、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
40
以下表述反映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作用的有(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1
学生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点是(  )。
A、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B、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C、主要任务是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D、只能由教师讲授的途径实现
42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具有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元认知成分是(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过程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使用
43
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不得有个人见解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44
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的三个方面含义是(  )。
A、以人的发展为本
B、强化基础教育
C、倡导全人教育
D、追求学生个性发展
45
教学研究中的行为必须具有的特征有(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46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的表现有(  )。
A、教师目的的全面性
B、教师任务的多样性
C、教师手段的多样性
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7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学业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它们是(  )。
A、成就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三、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
48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进行阐述的著作是《普通教育学》。(  )
4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说明了客观环境在人的教育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
50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面,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51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
52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
53
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的。(  )
54
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到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
55
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
56
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
57
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
58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替代强化。(  )
59
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合作的人际关系。(  )
60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
61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最有利。(  )
62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附属内驱力。(  )
63
要使学生产生求知需求首先要部分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或缺失需要。(  )
64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望得到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
65
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关注发展阶段的特征。(  )
66
课堂学习管理具有维持和强化两个基本功能。(  )
67
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
68
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次序进行。(  )
69
在教育与儿童发展的两件事上,它们是一种主从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  )
70
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
71
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对学生管理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的成绩,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的惩戒措施对一些学生进行特殊的管理。(  )
72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影响。(  )
73
课程是经验的观点认为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
74
巩固性教学原则又可称为接受性教学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学习程度而提出的。(  )
75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反映了启发性教学的原则。(  )
76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因为它不仅是升学与就业指导及因材施教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正确估计自己并了解自己的特长。(  )
77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
78
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调动课堂气氛。(  )
79
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80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
81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举办的校办产业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承担民事责任。(  )
82
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任何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招收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
83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由学校和老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义务、责任。(  )
84
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
8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就是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健全政府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  )

1、B2、C3、A4、C5、D6、C7、D8、B9、D10、A11、B12、D13、C14、C15、A16、D17、C18、B19、C20、A21、A22、D23、D24、B25、C26、D27、A28、ABC29、BD30、ABCD31、ABCD32、BCD33、ABC34、ABC35、AC36、ACD37、BC38、ABCD39、ACD40、BCD41、ABC42、AC43、BCD44、ACD45、BCD46、ABD47、BCD48、B49、B50、A51、B52、A53、A54、B55、B56、A57、B58、A59、B60、B61、A62、B63、A64、A65、B66、B67、A68、B69、A70、A71、A72、A73、A74、B75、B76、B77、A78、B79、B80、A81、B82、B83、B84、B85、B
1
本题考查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新三中心”。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新三中心”学说,即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C项正确。
A项:“教师、教材、课堂”是赫尔巴特的“旧三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体现。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A项正确。
B项:教育内容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属于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是构建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的是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我国学者把分组教学分为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1)能力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2)作业分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不相同。C项正确。
A项:教学组织形式不存在分组上课制,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它由美国的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道尔顿中学创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借助教育影响作用于受教育者,其结果是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调控整个教育过程。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而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项: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调控整个教育过程,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是构建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四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其中,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题干中“画图表、线路图”就是表征问题的方式之一。C项正确。
A项: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知识经验等有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验证假设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验证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的是从众。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社会现象。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体因素来看:(1)性别上,女性比男性从众性强;(2)知识经验上,个人对刺激对象了解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就越强,个体就越不容易从众;(3)地位上,个体在群体的地位对从众行为有一定影响,当个人在群体中地位越高时,他就越不容易从众;(4)个性特征上,个人的一些个性特征如智力、自信心、社会赞誉需要对从众行为影响。一般智力越低,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从众。人们普遍认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考价值,即别人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他。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为D。
8
本题考查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因此,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项正确。
A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从广义上说,教育虽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本身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保存、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表现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6)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或地区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的总体。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口的数量、质量和就业结构对教育的发展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1)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2)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人物、著作及其观点的对应。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则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因此,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项:凯洛夫早年从事农业教育管理工作,1929年以后逐渐转向教育学研究。先后担任过莫斯科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主任、《苏维埃教育学》主编、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和院长、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部长等职。其主要教育思想与主张集中反映在他主编的《教育学》(1939年、1948年和1956年版),后二个版本均被及时引入中国,对新中国教育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洛克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教育漫话》是他的的教育代表作,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1)提出“白板说”:人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样子;(2)倡导“绅士教育”。洛克所说的“绅士”是指贵族出身、有“文雅风度”和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与才能的人。洛克所期望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绅士”而设计的,他对劳动人民子女的教育是持反对态度的。因此,洛克轻视国民教育的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其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和利托尔诺,强调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生物起源说标志着教育开始转向科学化的解释,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理论。但是,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有区分清楚人类的教育行为和动物类的养育行为之间本质的差别,只是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了教育的起源,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把握教育的问题。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说”不区分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的庸俗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而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教育。这种观点有其进步的一面,孟禄意识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而非动物界的。但是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而这种“无意识模仿”实质也是一种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因此该理论也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是不科学的。因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共同缺陷都是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A项正确。
B项:教育的目的性是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文化性主要表现为:(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政治性主要表现为:(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教育具有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其中,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题干中,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从作用方向看,反映出教育具有正向与负向功能。B项正确。
A项: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教育具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4)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
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12-18岁阶段的儿童处于青年期,其面对的危机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人格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D项正确。
A项:处于学龄期(6、7-12岁)的儿童所面对的危机冲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处于学前期(3-6、7岁)的儿童所面对的危机冲突是主动感对内疚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处于儿童早期(1.5-3岁)的儿童所面对的危机冲突是自主感对羞耻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3
本题考查对变式的理解。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变式法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题干中,在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以此来突出果实的关键特征,这是运用了变式法。C项正确。
A项: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正例与反例配合法是指肯定正例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否定反例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比较就是区分事物的异同,它是概括过程中区分一般对象与特殊对象以及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的必要条件。比较法是一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直观法就是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常用的直观形式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
本题考查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其中,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C项正确。
A项: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射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学习策略。A项正确。
B项:学习计划是单位或个人根据上级的指示,结合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对预计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期限作出的具体安排。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习规律是指学习活动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它是由学习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6
本题考查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指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根据安德森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学习主要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1)陈述性阶段;(2)联合阶段;(3)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题干中,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而不用花更多精力去想如何写字,这说明写字技能已经达到纯熟程度,这种情况属于自动化阶段。D项正确。
A项:陈述性阶段是指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在这一阶段,学生知道并能够陈述了某些概念与规则,但在使用这些概念和规则时他先要有意识地再现出陈述性知识后再表现为行为。在完成某一活动时,学生要再现每一个产生式,一步一步地进行各步骤的操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从教学实际过程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因此,运用阶段属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上一篇: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教学专业基础知识》真题
下一篇:2016年1月河南省周口联营中专教师招聘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相关资源
  • 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教学专业基础知识》真题
  • 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新乡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及平原示范区公开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 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真题(精选)
  • 2016年5月29日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真题
  • 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 2016年6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本理论》真题(精选)
  • 2016年6月24日河南省漯河市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师职业能力倾向和综合应用能力)(小学及以下)真题
  • 2016年7月14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真题
  • 2016年7月17日年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试验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材料作文》真题
  • 2016年7月9日河南省许昌市市直学校/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本理论》真题
  • 2016年7月5日河南省漯河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教师职业能力倾向和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 2016年6月24日河南省漯河市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师职业能力倾向和综合应用能力)(中学及以上)真题
  • 2016年7月13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精选)
  • 2016年8月13日河南省门峡市直事业单位中学教师招聘《教育教学专业基础知识》真题
  • 2016年8月7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